最近的上海車展你逛了嗎?
你看見特斯拉了嗎?
沒錯,特斯拉缺席了。
但即便不參加上海車展,新能源市場內也到處流傳著特斯拉的傳說。
有一種傳說是這樣的:為了讓更多的人買得起,特斯拉的價格還會繼續下跌。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數據不會騙人
有這么一群人,每次特斯拉一降價,他們就到處說國產要完。
在這些人的嘴里,國產新能源完全就是紙老虎,能夠賣出去全靠特斯拉仁慈。
但誰才是紙老虎?
人的嘴可以騙人,但數據不會騙人。
4月20日,特斯拉舉行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
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達到2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4%,環比下跌4%;凈利潤25.13億美元,同比下跌24%。
再來看一下銷量數據: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達到42.3萬輛,環比僅增長4%,低于外界預期;毛利潤跌至19.3%,達到2020年年底以來的最低值。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特斯拉犧牲毛利率,連續進行了幾次大幅降價,但并沒有換來預期中的銷量增長。
這似乎跟說好的不一樣?
不是說特斯拉一降價,國產就倒下了嗎?
有意思的是,馬斯克在這次財報電話會上專門提了一下:特斯拉不存在需求問題。
至于你信不信馬斯克所說的話,反正投資者是不信的。
財報發布后,特斯拉美股股價應聲下挫,跌幅一度超過10%。
降價是因為不好賣了,僅此而已
事實上,無論是過去的智能手機行業,還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存在所謂“降價是為了讓人買得起”“便宜是為了跟用戶交朋友”之類的說法。
但這是違反商業常識的說法。
汽車廠商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主體,不是什么慈善機構,要賣車就要賺錢,就像做人要做個活人一樣,任何把降價行為等同于“良心發現”的說法,都可以定性為反智。
一般情況下,降價有兩種情況。
第一:技術進步、規模擴大,導致成本下跌,終端零售價隨之下跌,雖然降價,但廠商的利潤空間仍有保證,而且降價會進一步刺激銷量,總體利潤會上漲。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內敢這么玩的只有比亞迪,以后可能還會有其它廠商加入,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下滑是必然趨勢,成本壓不下來的會被淘汰。
第二:銷量不及預期,被迫以價換量,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當然,還有奔馳、寶馬、奧迪等動不動就降它個八九萬的車企。
所以,馬斯克有錢不賺,專門為了讓窮人買得起車而降價?這話你信嗎?
結束語
這是一個商業社會,沒有足夠的利潤,車企拿什么搞研發?所有對情懷、良心的溢美之詞,都是對新能源行業的一種干擾,都應該摒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09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