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 電動星球News
作者:Later
4 月 18 日,小鵬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旗下首款 B 級 SUV G6,這也是全新 SEPA 2.0 扶搖架構下的首款戰略車型。
可以說,G6 是小鵬汽車組織架構改革之后,在智能化更進一步的集大成之作。
在上海車展的觀眾日首日,我們邀請了近 20 位讀者來到車展現場,一同品鑒小鵬 G6。同時,我們特邀了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 Rocky 、車型產品高級專家楊光分享小鵬 G6 在整車和自動駕駛方面的亮點,與用戶暢聊新車與新技術。
那么,技術大牛們在這次品鑒會上分享了關于 G6 哪方面的亮點,用戶們又提了哪些問題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地回顧一下整場活動。
回歸「智能與運動」
在溝通會上,車型產品高級專家楊光開門見山地闡述了小鵬在大多數用戶心目中的品類印象,就是「智能和運動」。
什么是智能與運動?楊光稱,智能指的是「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的三電,智能的制造」,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智能,車輛的底層邏輯就是智能。而運動,則是一種感覺,包括外觀上的運動感和操控上的運動感,就是好看又好開。
落在具體車型上,小鵬 P7 就是這一印象的具體體現,甚至提到小鵬,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 P7 這款車型。
而落到 G6 上,小鵬則是回歸了智能與運動這一屬性。關于這兩點,楊光也進行了詳細解讀。
1.智能
在智能方面,G6 采用了全新的扶搖架構,而扶搖架構「所有的底層邏輯,都是圍繞著智能來展開的」。
因此,G6 在智能化的賣點上,與扶搖架構一脈相承,楊光表示,G6 「用齊了扶搖架構里面所有的智能屬性的東西」,一個是招牌智能駕駛,第二個則是智能的三電,第三個則是智能制造。
1.1 智能輔助駕駛
楊光在講述這一部分時用到了一個詞,叫「科技普惠」。
落在小鵬的車型上,就是不會將智駕作為點綴,而是盡量讓產品系列各車型的智能化硬件配置邏輯統一。采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提升開發效率,另一方面讓每個車型用戶對智能輔助駕駛及座艙的體驗保持一致。
而 XNGP 在輔助駕駛上的優勢,除了基于 Orin 芯片的帶來的高算力作為基礎外,還有就是基于 XNet 深度視覺神經網絡帶來的算法優勢,這一點,會在后面 Rocky 的分享中進行解讀。
1.2 智能三電
而在智能三電方面,G6 則在電耗管理上進行了努力,楊光稱,G6 在優化能耗方面采用了高壓扁線油冷電機及碳化硅元器件,輔以低風阻造型,能夠將能耗降低 8% 左右。
這直接表現在 G6 這款車續航能力上,楊光表示小鵬 G6 搭載 87.5 度電池包版本車型,CLTC 工況續航可以實現可以達到 755km。
作為參考,我們拿市面上續航能力超 700km 的 SUV 車型比較,所搭載的電池則是去到了 110 多度。更小的電池包和更高的續航水平,背后是成本的控制以及能耗的優化。
楊光表示,「相當于我們(G6)通過優化能耗,相同續航下,省了20-25%的電量?!?/span>
此外,在補能層面,G6 同樣支持 800V 超充技術,標配 3C 倍率電池,最優充電區間可實現 10 分鐘充電 300km,30-80% 充電用時 15 分鐘。
1.3 智能工藝
如果說智能駕駛和智能三電,更多的是圍繞智能電動汽車的體驗而做的努力,那智能工藝則是圍繞著車輛的共性,即這款車的駕駛品質如何。
在扶搖架構下,小鵬采用了前后一體式鋁壓鑄技術。楊光稱,采用這一技術可以讓前車身、后車身共 161 個零部件及 140+ 個緊固件,合成前車身、后車身各一個整體式零件,從而避免零部件在行駛里程較久之后的松散,以提升車輛行駛質感。
而根據官方的數據來看,這一技術可使車身扭轉剛度提升 83%,車身減重 17%。
G6 采用的另一項技術,就是 CIB 電池車身一體化體系,通過取消電池模組,將電芯放置在 Pack 中的方式,并去掉車輛下地板,來提升車輛的內部空間。
在這兩項技術的加持下,車身扭轉剛度(就是指車身在受到外力時,能夠抵抗彈性形變的能力)達 41600Nm/deg。即達到了寶馬7 系的水平。具體好處有:
車輛更輕量化,進一步降低能耗
車輛開起來特別「整」,即有豪車的駕駛質感
駕駛過程中車身變形量比較小,帶來 NVH 的提升
在智能駕駛、智能三電、智能工藝下,車輛的整體表現上有了較大的提升,讓車子既看起來運動,又開起來運動。
2. 運動
在運動方面,小鵬 G6 的變化就是破除「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將車輛運動感體現在車輛的外觀、內飾上。
在現場,楊光以 G9 為例,來講述車輛的運動感為何要外顯。他表示,G9 雖然有 800V、有 3C 或 4C 電池、有 XNGP,但這些都是用戶無法直接感知的配置,在用戶沒有實際開過的情況下很難讓用戶知曉車輛的亮點在哪。
鑒于此,楊光稱,在 G9 上市后,小鵬對后續車型所做的努力就是讓外造型更加簡潔、運動,更像 P7、更像一些用戶覺得優秀的車型,并在內飾方面盡可能簡潔化,取消諸如鍍鉻條等設計,讓內飾有「非常舒服的氛圍感」。
在這樣的運動化設計下,才能讓用戶樂于去試乘試駕,感受到車內的空間表現,以及車輛的智能化。
更進一步的 XNGP
在楊光分享完 G6 的整車亮點后,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 Rocky 劉毅林隨后分享了 G6 在智駕方面的亮點表現。
在分享一開始,Rocky 稱,他在一周前與小鵬自動駕駛 VP 吳新宙試駕了 G9 的城市 NGP 和新一代的高速 NGP,在試完之后,吳新宙對 Rocky 說,無人駕駛在一兩個月前他覺得還需要去想象一下,但是在試駕完之后,又覺得可能沒有那么久。
Rocky 稱,這個差別的點并不在于自動駕駛技術,而是這臺車除了算力、算法之外,作為車的部分表現如何。
之后,他又舉了與另外的同事試駕 G6 的 XNGP 的體驗。在全程 80km 城區+高速的行程中,車輛僅在其他車輛急加速插入車道時進行了兩次急剎,其余情況下均未踩剎車。
在紅綠燈停車時,G6 會模仿老司機在路口處怠速滑行,來實現少用剎車、提升行駛平順性的目的。
在高速場景中,Rocky 表示,車輛會無限接近于 L4 的駕駛體驗,在 1500 公里的行駛之中,僅有 4 次車輛接管,其中兩次因為地圖原因接管,另外兩次則是由于大車逼近和長隧道這樣的較高難度場景。
Rocky 還表示,到 2024 年左右,高速 NGP 下約萬公里接管次數將降低到 1 次。而城市 NGP 未來也將逐步進入到高速 NGP 的表現,提升至百公里一至兩次的級別。
而在技術層面,實現 XNGP 主要有三點,分別為 BEV、基于大模型訓練、讓駕駛更像老司機。
Rocky 稱,此前發布的 XNet 中,主要包含兩個技術,一個是 BEV (Birds-Eye-View,即鳥瞰圖 ),另一個就是 Transfomer(大模型訓練)。
BEV 就是能夠通過車輛的各類感知元件,把各個不同的感知元件獲得的不同角度的人、車、路的數據,投射到一個統一的三維空間里面,從而為下一步通過大模型的分析提供視覺支撐。
在 BEV 獲取到車輛的視覺信息后, 就需要通過基于大模型進行訓練,來探討感知元件中捕捉到的各類事物,從而實現「用攝像頭創建高精地圖」,令 Max 車型可以脫離高精地圖限制,在更多的場景下實現領航輔助功能。
在這之上,通過探測精度的提升和算法訓練的優化,在 G9 新版系統及 G6 上,車輛的智駕表現則更為絲滑。
此外,小鵬還會通過一些「老司機」般的駕駛體驗來對智駕模型進行訓練,令其在駕駛方面可以無限接近于真正的「老司機」駕駛體驗。
Rocky 表示,目前已經可以感知到新版的輔助駕駛與人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在這三個目標的努力下,到 2023 年底到 2024 年初,可在更多的城市中體驗到高階輔助駕駛。
用戶問答
在用戶問答環節,用戶針對在實際用車中的體驗進行提問,工程師和蟹老板也對用戶所提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Q1:小鵬目前的方向盤感應是扭力式而非友商的電容式,智駕體驗與友商相比有一定差距,想問下小鵬為什么不選擇電容式感應呢?
A:電容式方向盤在城市中與扭力式差別不大,優勢是高速場景下,而高速場景小鵬已經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請等下個 OTA。
Q2:小鵬的智能駕駛已經無限接近于 L3,能否在部分場景開放 L3 級智駕,實現雙手脫離方向盤的輔助駕駛?
A:目前政策限制,何小鵬在兩會中提出了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工作的提案。
Q3:P5 的城市 NGP 會繼續推進嗎,在無圖城市中,激光雷達什么時候能啟用呢?
A:目前高速 NGP 已啟用激光雷達,城市 NGP 會繼續推進,但受車輛本身算力影響,會優先適配更多人行駛的路線,至于未來會推進到哪里,其實取決于性能。
Q4:BEV 技術能否避免鬼探頭問題?
A:BEV 技術只是提供了一個全景視角,相當于倒車影像升級為全景影像,并沒有判斷功能。能否預防鬼探頭,還是要看算法,能不能通過連續性判斷,在視角遮擋的情況下來預測行人的出現時間。
寫在最后
在本次的品鑒會中,很高興與我們的讀者以及楊光、Rocky 一起探討產品與技術,也感謝楊光、Rocky 的真誠分享和小鵬汽車的全力協助,讓我們能夠共同在上海車展現場感知小鵬 G6。
萬事俱備,只待 G6 售價出爐。G6 的售價會「真香」嗎?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120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