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祥威 編輯 | 德新
2022是激光雷達上車元年,幾家頭部公司開始大批量交付,行業一片喜慶。
進入2023年,激光雷達的客戶——主機廠正在學習如何降本以及用好激光雷達,行業進入相對冷靜的「磨合期」。這屆上海車展,對車圈來說無疑是一場盛宴。不過,車載激光雷達里拿下最多訂單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都沒有參加,華為、圖達通、一徑科技、亮道智能、探維科技、北醒光子等共同撐起車展的舞臺。隨著城市NOA的快速發展,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繼續增長,這次車展也對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車作了一次集中展示。本文你將看到:
? 城市NOA降本增效,華為ADS方案3變1;
? 小鵬等多家車企切換供應商,LiDAR選型仍高動態;
? 主LiDAR之后,補盲、艙內等新形態嶄露頭角。
車企對于激光雷達的選用和利用情況,一定程度上引導著激光雷達公司的發展。激光雷達想要真正大規模上量,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城市NOA是今年激光雷達最重要的增長方向。在這類高階方案上,車企和科技公司都在探索如何降本以及用好激光雷達。
比如華為ADS 2.0。
問界M5高階智駕版在車展前已經發布,由于帶著華為烙印,所以很受關注。這款車搭載了華為智駕方案ADS2.0,硬件傳感器方面,1顆激光雷達被安裝在車頂位置,由速騰聚創供應。
早期的華為ADS方案中,激光雷達并非如此配置。
華為最早與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合作,極狐阿爾法S Hi版和阿維塔11分別搭載3顆激光雷達。這兩款車的激光雷達數量相同,安裝位置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極狐Hi版搭載了3顆速騰M1激光雷達,而阿維塔11搭載3顆華為半固態激光雷達。
現在最新登場的問界M5智駕版,由3激光雷達改成了1顆。并且,在華為主導M5設計和智駕方案的背景下,沒有采用華為的激光雷達產品,而選擇了出貨量更大的速騰。
選用3顆、2顆或者1顆激光雷達,與各家的整車產品定義、傳感器方案組合和成本都有一定關系。一位熟悉華為智駕的人士告訴HiEV大蒜粒車研所,「問界M5智駕版采用1顆激光雷達而非3顆,主要是基于成本考慮。
至于阿維塔11屬于比較早定義的方案,會在軟件方案上進行了升級。當時用了3顆,是還沒趕上現在這么卷的形勢。」
至于為什么沒有用華為的激光雷達產品。據HiEV了解的信息,可能與華為激光雷達本身的量產和降本進度有關。
隨著華為ADS 2.0選用單顆主LiDAR方案,單LiDAR和雙LiDAR逐漸成為業界主流:
與LiDAR選型另一個相關的信息,是主機廠對LiDAR功能的探索。
蔚來李斌在車展前的溝通會談到NAD,「我們現在的硬件性能發揮了不到一半。」這既代表了多顆Orin的算力利用程度,也代表了主機廠對LiDAR應用的探索還在早期階段。
上海車展開幕第一天,小鵬G6亮相。跟小鵬G9類似,這款車采用了2顆速騰聚創激光雷達。
稍有不同的是,這款車的激光雷達部署位置設計得更低了,探測角度達到了182°,減小了盲區。小鵬官方表示,這樣的設計,讓G6可以看到更低的障礙物。
在行業內,小鵬對激光雷達的使用是非常激進、勇敢的,也交了一些學費。
小鵬P5早期采用Livox激光雷達,何小鵬后來在接受《晚點》采 訪時提到:P5激光雷達版,“賣得挺多、交不出貨,我們是第一家使用激光雷達,根本量產不出來,五、六個月沒有一臺貨。”
與小鵬類似,行業中更換激光雷達供應商的情況不少見:
? 上汽旗下飛凡品牌,早期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為Luminar。這屆上海車期間,飛凡R7、F7兩款車均為速騰的激光雷達。
? 長城魏牌藍山和摩卡,供應商從Ibeo切換成了速騰。
除此之外,多個汽車品牌同時選擇了速騰、禾賽作為激光雷達的AB供,兩家在路特斯、飛凡、賽力斯以及比亞迪上都有交集。
換供和多供,都體現了現階段主機廠對激光雷達供應商在品質、規模交付能力的「深刻關切」。
從今年的上海車展可以發現,主激光雷達、側視補盲兩條線在同步推進。
禾賽雖然沒參展,但在車展前幾天,其發布了面向ADAS前裝量產的車規級超薄遠距激光雷達ET25,可以置于前擋風玻璃后面,是一款艙內激光雷達。
圖達通展示了圖像級超遠距主視雷達Falcon獵鷹平臺,以及新一代Robin靈雀平臺,和全新感知軟件平臺OmniVidi。
激光雷達的后起之秀也在抓緊上車。
探維科技的車規級激光雷達Duetto,搭載合創V09車型亮相車展,Duetto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啟大規模批量交付。另一款產品Tempo宣布已經獲得量產合作車型,今年將落地落地3個定點。明年推出的下一代產品Tempo Pro,線數將提升一倍以上,FoV、測遠提升30%。探維科技創始人、CEO王世瑋公布接下來的規劃是,2023年量產交付1萬臺,2024年交付10萬臺,2025年交付50萬臺以上。
車展期間,北醒發布車載512激光雷達平臺——“北醒應龍”,并發布了AD2-s產品。這款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為200m,256線的感知力,120°x25.6°的視場角,將于今年量產交付。
除此之外,北醒還與滴滴自動駕駛聯合發布了針對L4 Robotaxi的激光雷達「北曜」。
據HiEV了解,北醒目前獲得首批定點18萬臺,訂單來自一家乘用車主機廠。
主激光雷達拼的是高性能、高分辨率。主激光雷達外,各家也在布局側視補盲激光雷達。禾賽、速騰、圖達通、一徑此前均已發布側視補盲產品,這屆車展上,探維宣布補盲系列產品New Scope計劃今年年底正式發布,在2024-2025年將會以純固態的方案呈現。
另一玩家亮道智能,也對側向補盲激光雷達LDSatellite產品進行了展示,采用芯片化設計和電子掃描技術,內部無任何運動部件。
「我們的側視補盲的激光雷達量產上車節點,大概在今年底明年初。原來是3個前向主激光雷達,變成1個前向加2個補盲激光雷達后,成本直接降了大概3000塊錢。對于原來的方案來說就是降本,對于主機廠來說,就是增加側視補盲激光雷達增效后能不能接受。」亮道智能CEO劇學銘向HiEV表示。
一位激光雷達行業人士告訴HiEV,補盲激光雷達的價格,大概是主激光雷達的一半。按照當前主LiDAR 500級美元的價格計算,上述兩種說法計得的成本節省大致相當。
根據CnEVPost統計,這屆上海車展有38款車型配置了激光雷達,主要玩家為禾賽、速騰、圖達通、法雷奧、Luminar、華為、探維等。
總結來看,這屆車展的激光雷達有以下特點:
? 高性能、高線數的車頂方案,仍然是主推,兩顆的布局緊隨其后;
? 側視補盲、艙內的激光雷達產品剛剛出現,處于量產前夜。新產品背后,既有主機廠對成本的考慮,也有對美觀的需求。
顯然,整個行業對于激光雷達上車都變得更加理智了。
回顧激光雷達上車歷程,最早采用激光雷達的主機廠,基本上都在后期的智駕方案上做了調整,這是學費,也是繼續向前路上寶貴的經驗值。
要讓智能駕駛真正發揮作用,主機廠需要學習如何用好激光雷達,消費者也要明白裝了這個產品,到底可以實現什么功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HiEV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135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