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車企們陸續(xù)公布了 4 月銷量。
除此之外,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AITO問界的繼續(xù)下跌。
4月份,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6,917輛,同比下降19.12%;其中賽力斯汽車銷量2,953輛,同比下降14.13%。4月合計汽車銷量1.47萬輛,同比減少26.49%;前4月銷量5.67萬輛,同比減少29.14%。
事實上,這已經(jīng)是賽力斯連續(xù)多月銷量下跌了。而造成賽力斯如今這種窘境的原因,華為的態(tài)度十分關鍵。
在過去的 2022 年里,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lián)合設計的智選車問界系列,相繼推出了問界 M5、問界 M7 和問界 M5 純電等車型。
由于擁有"華為智選"標簽的加持,在華為深度賦能下,AITO 問界在關注度和銷量上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2022 年 AITO 問界全年銷量達到 7.5 萬輛,打造出新勢力中罕見的“賽力斯速度”。
不過,進入 2023 年之后,問界的銷量就開始大幅下跌。在 1 月份,問界以 4,475 輛的銷量直接“腰斬”迎來“開門黑”;緊接著 2 月份銷量僅為 3,505 輛,環(huán)比下滑 21.8%;而進入 3 月份,銷量僅為 3,679 輛,整體表現(xiàn)依舊低迷。
更讓賽力斯雪上加霜的是,3 月底 4 月初,關于“華為造車”的爭議不斷。
為了徹底打消余承東的造車念頭,3月31日上午,由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簽發(fā)的《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再次強調(diào)華為不造車,有效期為5年。同時,任正非專門強調(diào),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xiàn)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同日下午,華為2022年年度報告發(fā)布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強調(diào):“有些部門、個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濫用華為品牌,這件事在查處過程中,華為30多年構筑的品牌不會被誰濫用。華為沒有造車,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嚴禁華為品牌作為汽車品牌。會對旗艦店等內(nèi)部宣傳物料進行整頓,回歸到戰(zhàn)略上來。”
緊接著,有公開報道稱,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下令,拆除華為店內(nèi)賽力斯車涉及HUAWEI品牌所有宣傳物料,尤其是下沉市場。
此舉,無疑讓憑借華為光環(huán)贏得消費者關注的 AITO 問界,喪失了不小的競爭力。這也是如今賽力斯銷量進一步下跌的原因所在。
當然,除了被華為“除名”之外,AITO 問界自身低下的產(chǎn)品競爭力也脫不了干系。
在去年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問界 M7 的測評結果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被余承東宣稱“完全可以超越百萬級豪車”的問界 M7 在碰撞測試中,“正面 25% 偏置碰撞”成績較差,A 柱發(fā)生明顯彎折,不得不讓消費者對其品質(zhì)產(chǎn)生質(zhì)疑。
與此同時,關于問界 M7 實際上就是換殼東風風光 iX7 的說法也一直廣為流傳流傳。
華為的深度賦能和華為的金字招牌讓問界迅速崛起,然而在短暫的輝煌后,由于產(chǎn)品質(zhì)量及定位等各方面因素導致問界又迅速衰落。
那么,在風云變幻的新能源市場,賽力斯還有機會嗎?
起碼到目前為止,賽力斯并沒有放棄努力。
首先在產(chǎn)品層面上,在上月的上海車展上,問界發(fā)布了 M5 智駕版,搭載華為 ADS 2.0,升級了主動安全輔助系統(tǒng)和智能泊車輔助系統(tǒng),號稱遙遙領先特斯拉的 FSD。
而近日,問界 M7 實車也曝光了,增配激光雷達,智駕系統(tǒng)全面升級。而且問界M9也即將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繼續(xù)與華為綁定外,賽力斯自身也在尋求新"突破"。
據(jù)悉,賽力斯集團旗下重慶賽力斯藍電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發(fā)布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首款車型藍電E5已正式上市,定位電混中型SUV。不同于問界依靠華為的銷售模式,藍電品牌將由東風風光銷售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并建設獨立的銷售渠道。
可以說,賽力斯“不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確實比較符合品牌發(fā)展的長遠利益。
毫無疑問,華為的一系列“騷操作”,已經(jīng)將賽力斯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自信徹底打散。
雖然依舊擁有華為在技術與營銷上的深度賦能,但市場認可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而從其自建新品牌的舉措亦可看出,賽力斯當務之急仍然是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并收緊頹勢,努力守住自己新勢力第一梯隊的位置。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EV智驅(q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19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