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曾經的德國品牌,如今新車上市的節奏卻是德國市場需要跟在中國市場后面,是不是挺令人興奮的?
吉利辦到了!
其子公司Smart的新車精靈#1在中國市場開賣之后,最近宣布正式進入了德國市場。
自然,德國媒體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去探究一番,看看這個品牌“落入”中國人手之后,其產品究竟會怎么樣?
01
電池性能和充電能力,
是德媒第一關注的點
“作為梅賽德斯-奔馳和吉利的子公司,Smart正在憑借全電動緊湊型SUV #1全新進入德國市場。現在,基本型號也標配了22kw充電器,并且將基本價格上漲1000歐元。”
德國媒體Auto Motor und Sport對于這款剛上市Smart的第一報道點,是快充和價格。
那咱們就先從這款車的電池說起。
這款電動車軸承底部是一個容量66kwh的鋰離子電池,它來自梅賽德斯合作伙伴吉利的可持續電動架構(SEA)。
根據WLTP標準,電池續航里程為400km到420km。若使用22kw交流電(AC),3小時內電池可以從10%充電到80%,而150kw直流充電器,30分鐘內可以完成。
充電線被放置于容量為15L的前艙內,而后部行李廂最大容量為333升。
后續,Smart將推出第二個較小的電池,它的容量為49千瓦時,可以降低基本價格,但也會降低續航里程。
WLTP續航里程約為330公里,在歐洲,它最早可能在年中上市,預計它僅被使用在低配版本。
在動力方面,和大眾ID.3一樣,提供后輪驅動和四輪驅動。
后置電機能夠提供272PS的最大馬力和315N.m的峰值扭矩。
四驅版本目前則配置于Brabus版本,可以輸出428PS的最大馬力,據悉,2023年中,常規版本Smart #1將推出和Brabus相同的四輪驅動版本,在配置和加速方面將有所不同。
02
座艙夠科技,但令德媒震撼的是智能
Smart #1系列車型長4.27米,和大眾高爾夫8差不多,但軸距長2.75米,比高爾夫8長了13cm。
主要是電動機比汽油機或柴油機占用的空間小,這就為乘客空間提供了更多空間。
在談到座艙內的情況,德媒這么評價:“駕駛艙看起來非常簡潔。開關和按鈕幾乎全部集中在三輻式方向盤上。”
中央12.8英寸觸摸屏與9.2英寸儀表顯示屏相輔相成。
對于高配版本,還配置了10英寸抬頭顯示。”
而這款車駕駛輔助方面的配置也非常豐富,帶停車和起步功能ACC自適應巡航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盲區檢測、交通標志識別、帶換道和交通擁堵輔助系統的自動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系統以及360度全景攝像頭。
“用戶還可以通過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控制功能,并個性化定制信息娛樂系統。
通過應用程序可以訪問云端儲存的存儲數據。
75%的控制單元都支持無線升級。
且通過數字鑰匙,Smart #1可以通過對等網絡系統共享他們的車,并確定用戶擁有的權限。”
對于這些智能的新玩法,德國媒體感覺非常驚訝。
03
德版Smart #1的版本和價格
入門級別是Smart #1 Pro+,入門價為41,490歐元,約合人民幣31.12萬元,配置包括360度全景影像、泊車傳感器、環境照明(64種顏色可調)、19英寸輪轂、電動隱藏門把手、駕駛員和乘客座椅加熱以及雙區自動空調。而目前Smart將22kw車載充電器列為標準配置,并將價格提高至42,490歐元,即31.86萬人民幣。
Smart #1 Premium則以44,990歐元,約合人民幣33.74萬元起步。
所提供的配備包括帶自適應遠光燈、動態LED尾燈、自動泊車輔助系統、抬頭顯示、Beats音響系統和電機預熱。
Smart #1 Launch Edition的起步價46,290歐元,約合人民幣34.72萬元。
除了低配版的內容,首發版還提供“千之一”徽章、白色車身配以金色車頂。
Smart#1 Brabus的買家至少需要付出48,990歐元,約合人民幣36.74萬元。
這里將在其他系列的配置上,增加紅色運動車身造型、微纖維座椅,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其3.9秒的零百加速。
結束語
如今的Smart在吉利手中變得更大更實用,這個方向的確不錯,這無疑讓受眾群體增加,以提升銷量。其實,對于這款車,有奔馳和吉利這兩家的把控,品質是值得信賴的。
但令人興奮的是,在看到德國市場的價格,相比于國內基本要高10萬元左右。
感覺中國車企又揚眉吐氣了一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275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