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信息 ·
國家層面
1. 五部門:推進線控底盤系統、自動駕駛系統、車規級芯片等產品可靠性水平提升
7月2日消息,工信部等五部門近日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其中指出,汽車行業要重點聚焦線控轉向、線控制動、自動換擋、電子油門、懸架系統等線控底盤系統,高精度攝像頭、激光雷達、基礎計算平臺、操作系統等自動駕駛系統,車載信息娛樂、車內監控、車機顯示屏等智能座艙系統,車載聯網終端、通信模塊等網聯關鍵部件,以及核心控制、電源驅動、IGBT、大算力計算、高容量存儲、信息通信、功率模擬、高精度傳感器等車規級汽車芯片,通過多層推進、多方協同,深入推進相關產品可靠性水平持續提升。《意見》還指出,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可靠性水平提升。
2. 發改委等部門:十項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7月21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包括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支持老舊汽車更新消費、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成本、加強汽車消費金融服務等十項措施。“十項措施”中,配套設施建設、補能價格被作為核心內容重點提及。
3. 兩部門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
7月26日,工信部、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地方層面
1. 吉林:有序推進充電樁、配套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7月4日,《吉林省財政廳關于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意見》發布。《意見》明確:支持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支持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時,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增效。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序推進充電樁、配套電網、加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綠色出行體系。
2. 川渝: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
7月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發布《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深化改革創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新能源汽車方面,《方案》明確:推動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推動汽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研發攻關,提升川渝兩地汽車產業制造研發水平,進一步做大汽車產業集群。
3. 河南: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50萬輛
7月20日,《河南省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明確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河南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50萬輛,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制定新能源汽車替代激勵政策,除特殊需求的車輛外,各級黨政機關新購買公務用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各地城市建成區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環衛車、巡游出租車和接入平臺的網約出租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
4. 杭州:支持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和整零配套發展
7月28日,杭州印發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和整零配套發展。對年度實際產能達到核準產能75%且新能源汽車占實際產量50%及以上的整車制造企業,按照不高于新增工業增加值5%的比例(上年同比保持增長)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 行業新聞 ·
1. 四川省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3日,四川省政府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產教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拓展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積極支持吉利控股集團在川發展壯大和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建設,共同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推進四川制造強省建設。
2. 吉利與雷諾集團共同成立動力總成技術公司
7月11日,吉利控股集團和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雷諾集團簽署一項50:50的約束性合資協議,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研發、制造和供應混合動力總成和燃油動力總成。沙特阿美于2023年3月2日與吉利和雷諾集團簽署了投資意向書,目前正在評估于2023年下半年對這家新動力總成技術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情況下,吉利汽車和雷諾將與新公司進行長期采購合作,采購產品包括乘用車發動機和變速箱,包括燃油動力和混合動力,同時新公司將為雷諾輕型商用車提供混合動力電池開發業務。
3. 重慶第三基地計劃停止?理想汽車回應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理想汽車2022年初拿下的、被外界認為是第三工廠的重慶基地投產計劃目前已經停止。該報道引援一位知情人士稱:“重慶工廠停掉的客觀原因是多地建廠的操作受限,理想汽車是按照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指引,聚焦在北京、常州兩地發展。”對此,理想汽車對外回應稱:“關于重慶基地,我們將視國家產業政策,以及理想汽車自身的發展節奏持續推進生產布局計劃。”
4. 寧德時代牽手中國商飛成立航司入局電動飛機
7月19日,商飛時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成立,該合資企業由寧德時代、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交大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這一動作引發業內聯想:“新能源飛機”要來了?而早在今年4月份上海車展期間,寧德時代就對外發布了一項全新的前沿電池技術——凝聚態電池,該電池擁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強、循環壽命長等特點,且該電池可以快速量產。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該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且公司正在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
5. 采埃孚與富士康合作開發乘用車底盤系統
采埃孚股份公司(采埃孚集團)與電子產品制造商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7月24日宣布在乘用車底盤系統領域建立同比例持股(50:50)的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加快和擴大與頂級客戶在汽車和供應鏈領域的合作。
6. 徐工集團與豐田汽車簽訂氫能領域戰略合作協議
7月25日,徐工集團與豐田汽車簽訂徐工-豐田氫能領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徐州為中心打造氫能整機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基地,帶動徐州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7. 東風汽車首次試產3款車規級芯片 填補國內行業空白
7月25日消息,由東風汽車優先公司牽頭成立的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立一年以來,在關鍵核心技術掌控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目前已實現3款車規級芯片首次流片(IT之家注:集成電路領域名詞,指“試產”),填補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空白。
8. 大眾7億美元增資小鵬,將合作開發兩款電動車
7月26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向國內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以每ADS 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眾汽車集團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根據協議,在合作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9. 奧迪“牽手”上汽,共同開發新產品
上汽集團7月27日宣布,已與奧迪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上汽將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攜手奧迪聯合開發產品,開啟合資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雙贏新模式。
10. 寶馬中國團隊已啟動L3級自動駕駛本土化研發
7月27日,寶馬集團宣布,公司正在加快開發L3級自動駕駛功能,全球計劃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上市。寶馬中國研發團隊也已啟動L3級自動駕駛的本土化研發,將根據當地法規要求為今后L3級自動駕駛功能在中國的適配和應用做好充分準備。
· 國際動態 ·
1. 比亞迪宣布在巴西建設生產基地
當地時間7月4日,比亞迪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宣布,雙方將在卡馬薩里市設立由三座工廠組成的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總投資額達30億雷亞爾(折合人民幣約45億)。分別為一座主營電動客車和卡車底盤的生產工廠、一座新能源乘用車整車生產工廠,以及一座專門從事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的加工工廠。
2. 歐盟:堅持從2024年起對英國電動汽車進口征收關稅
據英國媒體7月6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堅稱,將堅持從明年起對英國和歐盟之間運輸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計劃。在歐洲各地汽車制造商的支持下,英國政府正在尋求將脫歐后的一項貿易規則從2024年推遲到2027年實施,稱該規則這將給汽車行業帶來過多的成本。
3. 塔塔官宣在英國投建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據路透社報道,捷豹路虎母公司塔塔集團與英國政府在當地時間7月19日共同宣布,塔塔將在英國投建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廠,而這也將是塔塔在印度以外的第一家電池超級工廠。塔塔稱將投資40億英鎊建廠,而英國政府則未就英方所提供的支持進行披露。
4. 日本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生效,中國外交部:深感遺憾和不滿
7月23日,日本正式將先進半導體制造設備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包括形成電路圖案和測試芯片所需的設備以及與EUV光刻技術相關的設備等23個品類。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24日表示,日方執意出臺和實施對華指向性明顯的出口管制措施,中方深感遺憾和不滿,已在不同層級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5. 佛瑞亞與比亞迪深化合作關系,將在泰國新建座椅總成工廠
7月24日消息,全球第七大汽車技術供應商FORVIA佛瑞亞將攜手比亞迪,在泰國羅勇府新建一家先進的座椅總成工廠。新工廠將在深圳佛吉亞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名義下進行成套整椅生產,該公司由比亞迪與佛吉亞于2017年合資成立,FORVIA佛瑞亞持有多數股權。
6. 430億歐元 歐盟正式通過芯片法案
7月25日,歐洲理事會發表聲明稱,歐洲理事會在今天(7月25日)批準了“加強歐洲半導體生態系統”法規——“《芯片法案》”。《芯片法案》旨在促進歐盟半導體產業發展,幫助解決未來芯片短缺的問題。據悉,歐洲理事會的批準是此法案獲批流程的最后一步。
7. 七大車企在美國成立充電合資公司
據路透社報道,7月26日,七家主流汽車制造商宣布將組建一家新公司,在美國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此舉是對特斯拉的挑戰,也是為了利用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補貼。七家汽車制造商分別是:通用、Stellantis、現代、起亞、本田、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UTO FUTURE智電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79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