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智車引擎
每年的這個時候,汽車制造商密集發布半年財報,業界的媒體朋友們都比較忙碌。
有意思的是,今年比亞迪的財報業績剛剛發布,不僅成了國內車圈熱議的話題,還引發了國外媒體不小的波瀾。
在國內,比亞迪無論是財務維度還是銷量維度,都和競爭對手逐漸拉開了差距。
過去半年,這家公司在營收、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和造血能力等多項指標再創新高,特別是在大家普遍關注的凈利潤方面,比亞迪實在太賺了,就像一臺高效運轉的賺錢機器,且國內暫時很難有對手超過它。
在國外,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首次超越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成功擠進全球最暢銷的Top 10車企。
日本數據機構MarkLines統計,過去1-6月,比亞迪在全球14個主要市場的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的累計銷量排名第一,把特斯拉也甩在了后面。
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銷量還是利潤,比亞迪的上半年都是狠角色,業績財報剛出爐,就吸睛無數。
另一方面,從去年年底開始,比亞迪和特斯拉兩家巨頭的“攻受局”就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關鍵的2023年,主旋律是爭銷量,還是搶利潤,成了擺在兩家公司面前的現實抉擇,而半年期財報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新能源強者之間的競爭新格局。
01
多個數據傲視群雄
據比亞迪官方披露:
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累計營業收入2601.24億元,同比增長72.72%,實現凈利潤109.54億元,同比增長204.68%,這兩項核心指標均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
把汽車業務單獨拿出來看:
比亞迪上半年的汽車毛利率為20.67%,和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36個百分點,超過了特斯拉同期的17.9%,也超過國內老對手吉利汽車的14.4%。
今年1-6月,比亞迪累計產量127.55萬輛,同比增長96.87%,累計銷量新車125.56萬輛,同比增長95.7%。目前,比亞迪在國內的市占率為10.6%,這也意味著——
每賣10輛車,就有一輛是比亞迪。
把這份財報繼續拆解:
一個,是成本控制能力。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的汽車價格戰可謂硝煙濃烈,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降價大軍,試圖用短期的盈利能力去換更多的市場份額,最典型的例子如特斯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比亞迪還能在毛利率上拔得頭籌,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側面體現了,銷量規模攀升,比亞迪成本管控能力也得到了強化,畢竟,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的平均毛利率也只有10%的水平。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公開表示,比亞迪的整車成本管理是顯著優于特斯拉的,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視比亞迪為標桿,在今年Q2的財報會議上反復提到成本控制的一系列舉措。
今年第二季度,比亞迪單車成本為12.3萬元,環比下降1.2萬元,主要得益于材料降本(磷酸鋰等),以及銷量規模上去之后,采購議價權也得到了提升。而在關鍵零部件方面,比亞迪自己研發的刀片電池等先進產品,也為公司提供了成本優勢。
另一個,是海外市場增量。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海外銷量累計高達7.43萬輛,占其總銷量的5.92%,遠超去年全年的5.59萬輛
在財報業績董事長交流會上,王傳福認為,比亞迪出海銷量可圈可點,已經按下海外銷售的加速鍵。一方面,比亞迪的電池等核心技術要領先對手3-5年,目前的產量規模則領先5-10年,這些都為銷售海外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運力等條件也影響出海進度。
這一瓶頸,比亞迪也在提前布局。一個,是加速本地化生產,如在泰國和巴西等地布局自己的產能,此前還有消息稱,法國經財部長勒梅爾希望能說服比亞迪去法國當地建廠,特別是對電動汽車賽道進行更多的直接投資。
《智車引擎》統計了比亞迪今年1-6月的各國新車銷量,除了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國家里,只有泰國累計銷量突破1萬輛大關,為1.1萬輛。由此可見,比亞迪多個海外市場依舊有較大的市場空間,過了爬坡期,這部分增量蛋糕也將越做越大。
另一個,則打造“出海艦隊”。
據悉,比亞迪已經定制了6-8艘可支持7700車位的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以應對汽車出口的運輸需求,且這些船只大部分已經接近交付。
02
“賺麻了”的背后
“2025年,比亞迪要實現萬億營收。”
從半年爆賺百億的發展勢頭看,王傳福幾年前的豪言正一點點走向現實。
不僅如此,根據調查公司Mark Lines發布的最新報告,上半年比亞迪的累計銷量也首次超越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躋身全球最暢銷的10 大車企之列。
這對于比亞迪來說,無疑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要知道,比亞迪在2021年還未進入該榜單的前20名,且2022年也只排到第16名,此次直接飆升至第10名,對于該公司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畢竟,排在其前面的諸多對手,燃油車銷量依舊占多數,比亞迪在徹底放棄燃油車的前提下躋身Top 10,未來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還有幾個細節,值得單獨拿出來剖析。
一是品牌向上。
最近一年,比亞迪對其產品結構有較大調整。此前,該公司的拳頭車型多是走性價比路線的低端車型,但去年之后,中高端車型已經開始發力。
我們也看到,比亞迪在乘用車領域擁有15-25萬元價格區間的比亞迪品牌(海洋+王朝),后續又通過仰望、方程豹、騰勢等品牌進軍30萬元以上中高端市場,品牌矩陣已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的市場需求。
不過,比亞迪沖高端的征途,目前只走到一半。
雖然該公司在財報發布會上反復提及騰勢的市場表現,但該品牌目前熱銷的只有D9一款車型,在銷量的維度,新推出的SUV車型N7和N8存在感還較低,是否能成為下一個爆款,還要看接下來的表現。所以,目前的比亞迪只能說梯度布局初見成效,但遠不到靠品牌溢價賺錢。
二是研發投入。
“未來2至3年,比亞迪將采用人海戰術,用大量的研發人員保持顛覆性的迭代能力。”
在今年3月,王傳福曾在投資者溝通會上強調了公司對研發能力的重視,而在過去的2022年,比亞迪研發投入187億元,同比增長133%,研發費用率已經高達4.4%。
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76億,環比增長22%,研發費用率5.4%。僅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就已經是去年全年凈利潤的80%以上。
研發層面的高投入,主要集中在產品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如刀片電池、DM-p和DM-i技術、CTB電池車身一體化以及云輦系統等,而這些自主研發技術和垂直一體化優勢,又反過來影響造車成本,長期來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
三是冠軍版車型的作用。
業界眾所眾知,第二季度的價格戰廝殺得昏天暗地,而比亞迪之所以能在這幾個月實現98%的同比增長和27%的環比增長,冠軍版車型的貢獻功不可沒。
今年開始,比亞迪陸續推出王朝和海洋系列的10款冠軍版車型,在配置和價格上都有靈活的調整。相比之前的車型,大部分冠軍版可謂將“性價比”的撒手锏發揮到極致,一邊適量減配,一邊降價,收割了不少搖擺不定的終端消費人群。
不過,冠軍版車型的降價周期不只是覆蓋第二季度,業界普遍認為,這些性價比車型不僅成為拉動第二季度銷量的最大功臣,還將對今年下半年的銷量基盤起到維穩的關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汽車板塊,比亞迪的主營業務還有電池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等,雖然其它板塊不如汽車業務那樣火箭式暴漲,但也超出市場預期,為公司穩住另一條業務線的盈利基盤。
今年第二季度,以比亞迪電子為運營主體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累計營收298億元,同比增長30.9%。此外,和年初低谷期相比,比亞迪電子季度凈利潤實現10.6億,利潤率3.5%,同比增長133%,盈利能力正在慢慢回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925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