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勢D9用車槽點篇來咯,這依舊是一篇干貨分享!
這次D9的調研,我們除了采用問卷做定量調查外,為了深入了解D9的優缺點及車主評價背后的原因,我們在定量樣本的基礎上還選擇了6位車主進行一對一的定性深訪。
他們購買的均為2022款的車型,有豪華型,有尊貴型,還有四驅尊榮型和四驅旗艦型。提車時間最早的是2022年11月,最晚的是2023年6月。
在行駛里程方面,行駛最長的車已經開到30000多公里了,最短的6月份提車的車主也開了有5000公里,他們對騰勢D9均已有深入的用車體驗。
說回車輛本身,騰勢D9的槽點主要體現在座艙、車機交互、智能駕駛以及服務和補能方面。而智能駕駛表現“拉垮”,也是車主不愿意推薦D9的原因之一。
01
三大座艙問題:觸控反人類、配置效果不佳、內飾品控和靜謐性不佳
D9座艙方面的槽點主要來自于三方面:
一是一些看似提升了車輛智能化表現的設計,例如觸摸式方向盤、二排扶手觸摸屏以及中控打開后備箱的功能操作,從車主實際使用體驗來看,反而給他們帶來很多不便,有的甚至可能帶來行車安全上的隱患。
二是車內的一些舒適性配置,例如冰箱、座椅按摩、香氛系統等,實際使用并沒有達到效果,多位車主都說它們相當于是個擺設、累贅。
三是內飾的質量和耐久性,多位車主反饋行駛中座椅異響抖動、真皮座椅起褶皺的問題,還有車主反饋內飾條掉漆、內飾板起翹變形、內飾氣味比較重以及混動模式下,車內靜謐性不佳的情況。
1、觸控反人類,有安全隱患
車主原聲:
“觸摸式的方向盤按鍵,很多時候你需要觸發功能,它沒有觸發。你不需要觸發這個功能,有時候不小心碰到它就啟用了。
有一個智能領航,在你左手邊9點鐘方向,打方向旋轉方向盤很容易就會誤觸。當時你原本想轉向,碰到之后就啟動智能領航,車子就會向前,我有好幾次都差點撞到人家,它檢測到了,一下又給我來個急剎車。
還有自適應巡航,上高速想加速度,按的時候就沒有反應,要按很多次,有時候甚至要低頭去按。從駕駛上面來說,有安全隱患,太恐怖了。”(浙江,黃先生)
“方向盤觸摸調節音量不方便,要按很久。
第二排觸控屏可以調節空調,本來需要制冷,但小孩可能會誤觸成制熱。”(四川,陽先生)
“中控屏可觸摸開后備箱,有時候怕不小心誤觸到,后備箱會打開。”(上海,孫先生)
2、配置效果不佳
車主原聲:
“常溫可樂放進去二十分鐘,還達不到冰可樂的狀態;制冷的時候散熱直接到主駕,會有熱風吹屁股,冬天還好,夏天會很惱火。”(四川,陽先生)
“這個車有個車載小冰箱,我們長途旅行或者有客戶的時候,夏天放一點小飲料還是比較有檔次。但是現在這個功能是一個不可以用的累贅。
我用溫度計測過。當時車內溫度在32度左右,冰箱盒子里的溫度大概在28、9度。我長途開4個小時,就把溫度計放在里面,到了以后我看了溫度只降到了25.8度。
官方當時宣稱的是5度-55度的雙溫空調,現在改叫冷暖箱。我大小定時候的宣傳圖還有,網上都搜得到,我當時也比較看重這個功能,現在這個功能也不能用。”(浙江,黃先生)
“去山里玩的時候,我跟朋友說冰箱可以制冷,讓大家把喝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車上,結果制冷出來的效果還不如直接放到小溪里涼快。
讓朋友來車里體驗按摩,當時車沒開,也沒有音樂,電機的聲音就比較大。”(河南,徐先生)
“座椅按摩力度太小,香氛系統感覺沒用,沒有味道,我自己又在商城上買了新的香氛。”(四川,陽先生)
“這個車的座椅按摩就別說了,純粹是個擺設,按起來力度很小,幾乎沒有感覺,根本沒有體驗感。
我之前的車通風模式會根據溫度自動調節通風的擋位,但是D9只會固定在某個檔位上,如果持續開一檔就會吹得人比較涼,人性化這塊還是不夠。”(浙江,黃先生)
“電動遮陽簾我基本不開,它遮不住陽光,在上面再加個涂層可能會好一點。”(上海,顧先生)
“后排屏幕的分辨率太低了。”(上海,周先生)
3、內飾品控差、發動機噪音響
車主原聲:
“座椅目前來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座椅整體抖動,這是所有MPV都避免不了的問題。
我的座椅異響是因為頭枕的骨架,骨架里面可能沒有緩沖或者橡膠墊,所以頭枕抖動的時候,上面的骨架也會跟著發出金屬摩擦的吱吱聲。
車內啞光金的飾條掉漆比較厲害,附著力不夠,我們經常觸摸到,之后就掉漆了。
我們第一批車主的丹拿揚聲器罩子會有點割手,不過后期好像已經改進了。
中控臺靠近A柱的內飾板很明顯起翹了。原廠裝配沒裝好,里面的卡扣斷掉了,提車的時候沒注意到,后面太陽曬之后變形,就翻翹起來了。
還有真皮座椅,提車一星期,Nappa真皮就褶皺了,可能延展性不是很好,很多車主都出現這個問題,但這只是美觀的問題,不影響正常的使用。另外,我媽反映車的味道蠻大的。”(上海,顧先生)
“我提車的時候,底盤叫他們升起來看過,車體框架焊接處,他們有涂那種結構膠,當時我就跟他們說你們這工廠水平太低了,結構膠要么一塊沒有,要么就是翹在那里。
油電混動模式下,靜謐性趕不上(奔馳)。因為DM-i技術的噪音在啟動的那一瞬間會讓人很不舒服。你能明顯地感覺到發動機的那種轟鳴聲,特別是你要超車或者過紅綠燈起步的時候,聲音會很大。
但開奔馳的時候,車內聽不太出來發動機的聲音,不知道是隔音做得好還是怎么樣,就是聽著不會讓人有心情煩躁的感覺。不過純電模式下,確實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浙江,黃先生)
“高速虧電,發動機噪音響,跟油車差不多。”(上海,孫先生)
02
車機三大槽點:OTA升級內容少、更新慢,車機交互穩定性差,影像出BUG
D9車機問題主要體現在OTA、穩定性以及影像方面:
1、OTA升級慢、內容少,且無法解決冷暖箱的問題
車主原聲:
“之前冰箱不制冷的問題曝出來之后,官方OTA升級把冷藏功能改了標準模式和經濟模式。升級完之后我就趕緊測了一下。原來開制冷能降個2-3度,現在可能降個4-5度,但是遠達不到宣傳的效果。” (浙江,黃先生)
“OTA升級后,EV情況下,發動機也會啟動2-3分鐘,我們車友戲稱D9在‘偷油’。”(上海,孫先生)
“OTA更新太慢,更新內容太少。它硬件上的東西很多,比如說我們有100條修改建議都可以通過OTA解決的。但他比如說一年就給你推送兩次OTA,每次就修改一到兩條。那要修改到什么時候?”(上海,周先生)
2、車機交互穩定性差、語音喚醒不靈敏、導航不精準、網絡無信號
車主原聲:
“昨天和朋友一起出來玩,我在服務區停下來。突然一邊的電滑門,電動就打不開了。人家在那里按按鈕弄半天門打不開,后面只能手動打開。又開了兩個服務區停下來,熄火過了一會,它就又恢復了。” (浙江,黃先生)
“它用的芯片是手機的芯片,不是車機專用的芯片,那么高溫下的一些穩定性其實是有問題的,所以說經常需要重啟。那天我倒車影像啟動不了,重啟一下,后面才正常。幾乎每個禮拜都會重啟,反正車遇到問題先重啟再說。”(上海,周先生)
“有時叫‘騰勢你好’呼叫幾次都不行,感覺不是那么靈敏。沒有他吹的那么連貫,有點差異。”(四川,陽先生)
“車機語音助手,不太靈敏。明明說得很清楚了,它還無法識別,讓我再說一遍。
導航不太精準,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就顯示已經到了。”(河南,徐先生)
“5G網絡會不定期斷掉,導致車機里需要聯網使用的功能都用不了,沒法播放歌曲。”(浙江,黃先生)
3、影像卡頓延遲、行車記錄儀影像只能保存2天
車主原聲:
“這么長的車大家肯定都會依賴360雷達還有倒車影像。但這個車子往后倒的時候,它會卡頓、延遲,可能實際你已經撞上了,但是那個影像會有零點幾秒的掉幀,卡在那里。我每次都會遇到這種問題,倒車會特別慢,得去習慣這個掉幀,讓它先反應。” (浙江,黃先生)
“行車記錄儀既然有360影像,為什么不把后攝像頭也加進去?目前只有前方的行車記錄儀,而且記錄只能保存一兩天,這是車機的設置問題,車機感覺還要優化,很多東西還是得慢慢改進,就是目前改進的速度太慢了。”(上海,顧先生)
03
輔助駕駛:智能領航最不滿意,高頻功能體驗不好,車主不敢用
在調研報告中,車主對D9最大的不滿就是智能駕駛方面,尤其是D9L2+級別的高階輔助駕駛——智能領航、智能泊車功能,以及諸如車道保持、車道居中、車道偏離抑制、自適應巡航等高頻功能的體驗并不好,車主直言“不敢用”。
車主原聲:
“智能駕駛太low,我不太敢用,很不靠譜。智能領航它是L2+級別的,會識別高速的白線來控制車道居中,但很多時候它會更靠右。我們走在第一車道超車,如果有貨車的話,會給人帶來很緊張的那種感覺,因為它會貼著大貨車的身邊過去。
高速上也會有路和橋過渡的那種,會有一點點高,然后再低下去的感覺,它會給你來一個跳躍性的急加速或者急剎車。你坐在車里瞬間會有那種坐起來不平穩的感覺。
我剛開始也比較依賴自適應巡航。你在第一車道,如果有一輛貨車在第二車道,它會識別出來,不知道是車比較大還是怎么樣,本來你走你的車道,我走我的車道,正常120km/h這樣開,但是它識別到之后會突然一下子急剎車。一腳剎車之后,好像判斷出來沒有問題,又是一腳油門。本來平平順順就過去了,它非要搞得這樣,讓人很不舒服。
我現在都不太敢用它,因為我們車上帶著小寶寶,它一下子急剎車,一下子急加速,坐在車上的人就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 (浙江,黃先生)
“智能駕駛我一般在高速、跟車的時候用,平時不敢用。因為我的車位旁邊有一個柱子,智能倒車入庫從來沒有識別對過我的車位,但P7沒問題,它就有問題,反正就不指望了,用自動泊車就太墨跡了,還不如自己來。”(上海,周先生)
“打燈變道的時候,車道居中保持功能不會自動解除,人在打方向盤的時候系統就會把方向盤拉回去。沒有像特斯拉那么高級。”(四川,陽先生)
此外,對D9的動力和操控,車主也有一些槽點,包括剎車比較軟,尤其是舒適模式下的剎車,這是很多車主都有的感受,他們普遍的解決辦法是把車調到運動模式。另外還有車主反饋方向盤圈數過多、緊急變道車身擺幅大。
動力方面,由于是1.5T的發動機,兩驅車型車主在使用中感受到爬坡動力和長時間高速行駛能力不足。
車主原聲:
“我覺得舒適模式下的剎車是相對偏軟的,要急剎的話,剎車的行程可能比較長,所以我現在都是用的運動模式在開。”(上海,顧先生)
“它的這個制動性能差。我正常開車遇到障礙物需要剎車,剎車不會立馬停下,反倒往前沖,然后再停下來,感覺自己踩了油門。這會給我一種不安全的感覺。而且這個問題經常會出現。”(浙江,黃先生)
“拐彎的時候轉的圈數太多,給我感覺像是開公交車或大型卡車,我掉個頭真的是要出汗。后來我買了個助力器裝在方向盤上。
D9是偽四驅,有時候開一段時間會變成兩驅,在過橋的時候后輪會打滑,但前輪不打滑。”(上海,周先生)
“前方有車需要緊急變道,車子靈敏度不太高,車身擺幅比較大。”(河南,徐先生)
“畢竟它是1.5T的小發動機,車2.6噸,發動機1.5T,屬于小馬拉大車。”(上海,周先生)
“爬坡能力不行,爬不太陡的山,感覺油門到底了,速度也就只有20邁。同車人問我怎么動力這么差,我不好意思回答。下坡時,感覺剎車疲軟,要踩很深才起作用,有次差點撞地庫。”(四川,陽先生)
04
服務問題
網點建設、服務能力和補能設施跟不上
1、服務網點建設跟不上
四川南充的陽先生是騰勢D9的首批用戶,知道騰勢是因為有一個開比亞迪唐的朋友告訴他比亞迪可能要出一款商務車,讓他關注一下。
后面D9上市了,因為四川當時沒有騰勢的銷售點,疊加去年4、5月份疫情比較嚴重以及遲遲沒有試駕車,所以他沒能看到實車以及試駕,但出于對比亞迪技術實力的信任,他選擇了盲定。
到了去年年底,車輛開始交付,他只能到鄰省重慶去提車。前段時間的首保,他依舊需要開車去到重慶做保養,來回路程超過了一千公里。
陽先生希望騰勢能在自己的家鄉建一個售后網點,為此他給趙長江發了微信,趙長江回復他以后慢慢擴張。
今年6月,趙長江在接受媒體采 訪時坦言,目前騰勢的渠道建設還是慢了一些。現在騰勢的門店才覆蓋了88個城市,他們規劃年底要將門店提升到400個,覆蓋150個城市。到明年,騰勢的渠道要拓展至全國200個城市。
2、售后服務跟不上
上海的顧先生是比亞迪的老車主,17年購買了一輛宋MAX燃油版,因為這輛車空間太小,而且作為燃油車的油耗實在太高了,所以他一直在等一輛混動的MPV。
后來嵐圖夢想家上市,但是純電續航只有82km,對于顧先生日常的市內代步并不夠用。他原本考慮另一輛傳祺E9,在2022年年底前也沒有上市,而上海到2023年插混車就無法上綠牌了,所以他也就放棄了。
后來偶然間他看到了騰勢D9,雖然這兩年比亞迪進步很大,但他的宋MAX前后更換了兩次變速箱,這還是讓他有所顧慮的。那他為什么還是選擇了騰勢D9?他告訴我們主要是迫于上海政策收緊,而他當時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23年底前順利提車之后,他的車就出現了三排座椅頭枕異響、座椅褶皺以及A柱下方內飾板翻翹等問題。但真正讓他惱火的不是車本身的問題,而是來自于和4S店交涉過程中漫長的等待。
”像這種小異響,只要能解決都不是什么問題。我包容度比較高,不影響日常駕駛的情況下,我能等你。但是我第一個月工單提上去以后就被晾在那兒了,什么時候可以來換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包括物流單在哪,他們連自己都不知道。”
對于顧先生而言,一旦車出了問題找售后,本身都是帶著情緒來的,在帶情緒的情況下,還被這么晾著,這讓他挺不好受的。
”出問題了,如果一直有固定的售后跟你跟進,一個座椅問題說實話,我能等你一個月,等你兩個月,但是你中間要持續跟我保持溝通,我要知道現在進度到哪里了,這種情況下面我其實是沒有焦慮的。
但我等了一個月兩個月,都沒有任何反饋,中間他們還一直在換人,聯系的時候他跟我說他離職了,這東西不歸他負責,要找誰我也不知道。
后面我在官方車主群里反映,他們新的售后經理才加我微信跟我溝通的。后續又給我聯系了兩個客戶經理,他們才重新跟我確認到底是什么東西壞了,然后重新幫我下訂單去定配件。”
直到深訪的時候,顧先生告訴我們前幾天售后終于通知他后排座椅的配件和內飾板已經到了,這兩天他在考慮什么時候去4S店安排第二次保養和配件更換。
一個工單做了兩個多月,在他看來,比亞迪在保養這塊,目前為止一直都沒有什么進步,騰勢也沒有作為一個豪華品牌該做到的售后的樣子。
”售后確實應該加強培訓,前段時間班子一直在更換,包括售后經理也做過更換。現在就看看后續能不能穩定下來,因為上海另外兩個售后中心也要開了,就看他們后續怎么做,如果還是一直延續比亞迪這套老傳統,我估計騰勢后期確實挺麻煩的。“
3、第三方補能體驗差,雙槍充電占位被噴
上海的周先生對騰勢的售后服務也與陽先生和顧先生有同感,他表示售后維修點太少了,目前上海就一個維修點,而且員工的培訓也沒有完全到位,“對車子的了解還沒有車主熟悉。”
但是他對騰勢的補能設施建設意見更大,一來,騰勢沒有自己的充電樁,車主只能在第三方充電樁充電。二來,在充電樁緊缺的情況下,雙槍充電容易讓騰勢車主受到其它品牌車主的攻擊謾罵。
周先生表示:”現在在外面充電,說實話收費太亂了,他能弄幾個充電樁嗎?我們車主相對來說,能拿到實在實惠,服務費能少收一點就好了。N7等后續車型他們需求可能更大一點,因為他們電池大,我是DM-i版本,如果是純電版本的話,外面都罵死了,在外面本來就不好充電,還來個雙槍充電。我看他們互聯網上說‘MD這么缺德,一個人占兩個樁。’”
在調研中,對于購車關注因素,我們還進行了一項不同年齡段關注因素強弱勢的分析。從結果來看,35歲以下的青年用戶相比35歲以上的中年用戶更偏向于關注補能便利性和售后服務,在MPV用戶年輕化的趨勢下,騰勢想要抓住這一群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確實需要在這兩個板塊上下更大的功夫。
OK,以上就是關于騰勢D9四大槽點的詳細內容了,沒有提到的地方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品牌篇的內容我們也將陸續發布,請您繼續關注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92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