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玩創新,還得看中國汽車品牌,此前成都車展上市的智己LS6,為內后視鏡提供了一個可以折疊的功能,一經推出便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
此舉的目標也很明顯,為未來全面取消內后視鏡做鋪墊。
那么,假如取消內后視鏡后,到底會給我們的駕駛帶來什么影響呢?
我認為以下幾點不容忽視。
先看優點。
1、內后視鏡折疊起來之后,最直接的無疑是可以擴大前向視野范圍,提升駕駛員的視野開闊度,有利于安全駕駛。
2、內后視鏡折疊起來之后可以簡化車內設計,給車內帶去更多的空間感,這對于車內的舒適度而言,是往好的方向在走,雖然許多人可能并不那么感知。
3、一旦用戶習慣了內后視鏡折疊的話,那么后風窗在駕駛過程中得意義也就沒那么大了,畢竟駕駛時也不會回頭去看后車的情況。這有一個好處是,一旦后風窗取消,那么車頂的線條就可以進一步下壓,去提升空氣動力學,從而增加續航。更大膽的假設是,說不定因為這個變化,汽車會出現全新的比例姿態。
4、一旦用戶習慣了內后視鏡折疊的話,那么,在后續的開發中,車企將有機會把流媒體內容呈現在中控區域,或者是數字儀表區域,減少屏幕數量的同時,也可以無需東張西望,對于安全性也是好的。
同時,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汽車向智能化和自動駕駛方向的進化。
5、一旦用戶習慣了內后視鏡折疊的話,那就意味著相關的工程具備集成在大屏之中的可能性,也就意味著車內少掉了一個零件,對于主機廠而言就減少了成本,這樣可以讓利給消費者,要知道,現在一個流媒本后視鏡的價格也不便宜。此外,減少汽車內飾配件數量后,也可以簡化裝配工藝。
當然,假設汽車內后視鏡被取消,也存在一些劣勢或需要注意的問題(當然,這兒需要在強調一下,智己LS6當前沒有取消,但我們姑且認為是在培養用戶習慣做準備,而一旦用戶習慣內后視鏡折疊起來的話,取消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1、沒有了傳統內后視鏡,那么行車過程中也就需要更多的去依賴攝像頭和顯示屏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還需驗證,一旦出現電子線路問題,后視能力完全喪失,無法觀察到車后情況,對于駕駛安全性而言存在一定的隱患。
2、在設計過程中,部分車企會將內后視鏡賦予類似于第三塊遮陽板的功能,一旦取消后,會存在更多的陽光或者強光直射到眼睛內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安全性。但我個人偏向于認為這個影響處于可控的范疇內。
3、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沒有了內后視鏡后,傳統駕駛員會有些不習慣,而慢慢改變習慣需要過程和時間。
在這期間內,一旦駕駛員想要去找內后視鏡,突然想起來這車沒有,再去看屏幕,反而分心,而路況瞬息萬變,一個轉念或許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如此一來,駕駛的安全性會減低。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內后視鏡折疊甚至取消內后視鏡的確是一個創新點,但在量產前,仍然需要謹慎評估技術成熟度,以最大程度確保安全性,并需要從用戶視角出發,做好過渡。
顯然,智己LS6走出了第一步,并且,這第一步還是甚為穩妥的。不知道對于智己LS6的這一設計,你怎么看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01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