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中國家庭選車的標桿是什么嗎?大眾、豐田、本田等合資車型肯定脫口而出,而作為最早以CKD形式引入中國的汽車品牌,大眾在中國消費者的心中,可以說直到今天依然如它的名字一般“大眾”。
除了大眾,相信大家對于奧迪的印象也十分深刻,最為最早的公務用車,奧迪的商務地位在中國深入人心。而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曾經聲名顯赫的一汽-大眾,也逐漸顯露疲態。2023年一汽-大眾2023年累計完成終端銷售191.02萬輛,同比微增4.8%。而這191.02萬輛是一汽-大眾、一汽-大眾奧迪、奧迪進口、一汽-大眾捷達的銷量總和。雖然銷量微增,但是市場占比已經出現明顯下滑。
一汽-大眾在2023年的銷量是1050017輛,同比增長0.9%,可以說漲幅非常小。2023年,一汽-大眾基本沒有什么新車,T-ROC探歌進行了換代升級,并且搭載了1.5T EVO發動機,但是市場競爭力略顯不足。最重磅的新車應該是攬巡和年底上市的ID.7 VIZZON,但是攬巡是一款中大型SUV,售價27.49-32.59萬元,雖然比攬境便宜一些,但是這類體型較大的合資車目前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產品。
一汽-大眾ID.7 VIZZON的出現倒是有望成為2024年的一匹“銷量黑馬”,畢竟出自大眾的MEB純電平臺,而且2965mm的軸距,以及高智能的超大空間表現,都可以說是30萬元以下合資純電轎車的標桿。目前售價22.7777-26.2777萬元,性價比表現不錯,只是這個價格區間里中型純電轎車的競爭有點激烈,如果官方優惠之后能低于20萬元,或許銷量會迎來猛增。
再來說說一汽-大眾奧迪,2023年的銷量是698188輛(含進口奧迪),同比增長9.8%,可以說奧迪的銷量表現還是比較穩定的。其主銷車型仍然是A4L 和A6L,最大的產品優勢應該就是運動且富有科技感的設計,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十分硬核年輕消費者。而由于奧迪在國內的歷史原因,即使年長一些的消費者也不會拒絕,所以一汽-大眾奧迪的產品受眾群體很廣泛。
另一個原因是目前燃油豪華B級和C級車市場,BBA依然占有一席之地,還沒有國產自主品牌的車型能與之抗衡,一些二線豪華品牌的性價比逐漸提升,對BBA的市場只形成了一些小規模的沖擊,因此BBA平分豪華B級和C級燃油車市場,銷量自然不會太差。但是,對BBA目前沖擊較大的市場原因是,新能源車型的崛起。很多新能源車型空間更大配置更高,而且性價比更高,特別是對于品牌需求不大,想要追求時尚與科技的消費者來說,BBA同價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已經逐漸不如新能源車型。
而30-50萬元價格區間內,不僅僅是奧迪,就是奔馳、寶馬也一樣,都沒有太強勢的產品力與國內的新能源車型競爭。從三電等新能源車核心技術上講,BBA并不一定好于國產自主品牌。從配置上講,中美的新能源品牌也更加具有優勢。所以一汽-大眾奧迪還需要加強純電車型的投放,提升產品競爭實力,適當降低售價,不然同價位中依靠品牌力很難再打動消費者了。
至于捷達品牌,2023年共銷售了162000輛,同比增長10.3%。要知道,這個銷量可是捷達旗下僅僅三款車達到的業績,平均到車型上的話,單車銷量也十分可觀了。AM車鏡認為,捷達旗下的車型,特別是VS5和VS7兩款SUV,空間和底盤表現都十分不錯,搭載了大眾的1.4T發動機,對于大眾系的SUV而言,VS5起售價不足10萬元,VS7起售價格10.59萬元,性價比已經非常出色了。如果看中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優勢的話,捷達旗下的車型比很多國產自主品牌的車更具競爭優勢。
AM車鏡總結:
一汽-大眾在2023年的整體表現還是十分出色的,在新能源領域中也有ID家族發光發熱,但是最大的遺憾就是,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畢竟如今的市場是一個混合動力當道的時代,單純依靠技術簡單的P2結構混動打市場,很顯然競爭不過國產自主品牌了。作為曾經的選車標桿,一汽-大眾還應該多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不然2024年的市場占有率還會持續下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M車鏡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56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