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2024年阿維塔確定銷量目標為9萬輛來看,較2023年的10萬輛銷量目標盡管少了1萬輛,卻不難看出阿維塔在目標設定方面更趨客觀、理性,更合邏輯與思考。
1月31日,阿維塔宣布即日起對阿維塔全量用戶開啟推送OTA升級。本次OTA升級阿維塔11以及阿維塔12同步進行,共累計新增30項功能。
定位高端智能品牌的阿維塔,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三方共同打造,匯聚了三大企業的技術,分別在整車研發智造、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和智慧能源生態領域為阿維塔賦能。
目前,阿維塔旗下現有阿維塔11和阿維塔12兩款車型。阿維塔11的競品包括蔚來ES7、智己LS7、問界M7等,而阿維塔12的競品則為特斯拉Model 3、蔚來ET5、小鵬P7i、極氪001、比亞迪漢、智界S7、嵐圖追光等。
不必諱言,此前被外界普遍看好的阿維塔汽車,曾因銷量低迷,市場存在感并不強,不為人們所熟知。其首款車型阿維塔11于2022年8月上市,新車定位純電動中型SUV,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34.99-40.99萬元。
該車型最大的亮點是與華為合作打造的車型,搭載華為HI(Huawei Inside)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采用華為HarmonyOS開發的智能座艙以及搭載華為A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動力上四驅車型搭載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單元,最大功率425kW,最大扭矩650N·m,CLTC工況下提供續航555km和680km兩個版本。
可惜的是,即便有了華為技術的加持,阿維塔11上市后的銷量表現一般。從2021年11月亮相到2023年2月完成首輛車交付,阿維塔11用時超過一年,但實際銷量低于市場預期。
上市4個月,阿維塔11共交付7600多輛,月均不足2000輛。由于阿維塔11的售價在34.99-40.99萬元之間,除了宣傳華為的智能化駕駛和寧德電池等,似乎未被廣泛認可,且因“產品價格過高,而產品力不足”一度被外界吐槽。
阿維塔深知,如果銷量長期處于低迷不振狀態,品牌向上發展難上加難。基于此,阿維塔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在產品價格上放低身段。去年8月,阿維塔正式推出了阿維塔11鴻蒙版車型,售價下調至30萬元起,疊加權益之后售28萬元起。不僅價格降低了,還搭載了當下堪稱行業頭部的的鴻蒙座艙以及華為ADS 2.0智能駕駛。此后,阿維塔銷量開始有所起色,月度交付量穩定在3000輛以上。
為了進一步提升銷量,阿維塔在去年11月10日推出第二款車型阿維塔 12 ,新車定位純電中大型轎跑,共推出 3 款車型,售價區間為 30.08-40.08 萬元。上市不足一個月,大定訂單突破20000輛,這對于一輛售價在30萬上下的純電車型來說屬實不易。
對于阿維塔12的上市,官方非常重視,不僅請了梁朝偉代言,更在新車上市發布會現場,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三人同時出場為阿維塔12站臺。長安董事長朱華榮更是在現場表示:“只要阿維塔需要,長安汽車一定全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
由于阿維塔的售價調低,2023年12月共交付新車6106輛,環比增長49.6%,創單月最高銷量紀錄。2023全年,阿維塔累計銷量27589輛,其中阿維塔11交付4102輛,阿維塔12(首月)交付2004輛。盡管距離其10萬輛年銷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完成率為27.6%,但其呈現的上漲長態勢卻令人振奮。
在林言看來,長安阿維塔因為之前過于看重產品高端品牌定位,拉不開臉面,后迫于銷量及效益壓力,放低身段,結果卻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銷量回報,不能不說阿維塔的營銷舉措的適時調整迅速成就了兩款車型的銷量大增。
前些日子,華為發布公告稱與長安汽車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長安汽車及關聯方意向入股華為車BU獨立業務新公司,與華為共同支撐其發展。預計阿維塔將從中享受較大利好,有望優先享受華為前瞻科技賦能。
按照規劃,阿維塔在2025年前將推出4款全新車型,銷量突破30萬-40萬輛。
林言以為,從2024年阿維塔確定銷量目標為9萬輛來看,較2022年的10萬輛銷量目標盡管少了1萬輛,卻不難看出阿維塔在目標設定方面更趨客觀、理性,更合邏輯與思考,尤其在阿維塔兩款車型銷量向上的前提下,力促銷量達成目標無疑是阿維塔的當務之急。
根據此前消息,阿維塔將推出4款增程產品,包括現有車型和即將推出的阿維塔15、阿維塔16兩款新車,屆時車型入門售價或將降低,銷量或迎來爆發式增長可能性大增。若按照去年12月份阿維塔11和阿維塔12兩款車型合計銷量6000輛推算,一年不會少于7.2萬輛,加上另外兩款新車的1.8萬輛銷量,2024年阿維塔要達到9萬輛的銷量目標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艱難。
當然,仍處于戰略投入期的阿維塔,今年面臨的壓力仍然不會減少,迫切需要在銷量提升上有所作為,以降低虧損擴大的風險。盡管眼下獲得了相當程度的市場關注,但阿維塔必須全情全力,力爭打造一款類似理想L系列、問界M系列的爆款,方可在30萬級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中站穩腳跟,占得主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林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825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