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間,寧德時代公布了2023年全年財報。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2023年營收4009.17億元,同比增長22.01%;實現凈利潤441.21億元,同比增長43.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00.92億元,同比增長42.10%。
另外,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年度現金分紅和特別現金分紅50.28元(含稅)。
日賺1.2億元,寧德時代成為我國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公司。
而在二級市場,寧德時代3月11日大漲14.46%,后有漲跌微調。3月15日收盤,寧德時代坐穩181元高點,總市值也來到7962億元。
作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應驗了“二月二,龍抬頭”的美好寓意。
當然,在高科技制造領域,產品是硬道理,科技創新是核心競爭力,企業要想始終引領行業進步,發展和擁抱新質生產力成為了時代的新要求。
盡管寧德時代早在今年1月30日就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5億元-45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85億元-415億元,但今天給出441.21億元的準確數字后,還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業內分析師就認為,寧德時代的業績對于創業板和鋰電池行業都起到了穩定作用,意義非凡。
回顧2023年,動力電池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和原材料價格跳水的雙重壓力,上市公司股價下跌讓投資者對二級市場產生擔憂。尤其是新能源車企的銷量普遍低于預期,鋰電池公司的業績下滑成為普遍現象。
在市場需要提振的情況下,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站了出來。
報告期內,寧德時代實現鋰離子電池銷量390GWh,同比增長34.95%。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量321GWh,同比增長32.56%;儲能電池系統銷量69GWh,同比增長46.8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09.17億元,同比增長22.01%。
來源/新能源前瞻拍攝
近日,國際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了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報告。寧德時代連續7年登頂全球第一,電池使用量達到259.7GWh,市占率為36.8%,意味著全球每賣出3輛新能源車,就有1輛搭載著寧德時代的電池。
同樣,在儲能電池領域,SNE Research在3月11日發布了最新數據。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的出貨量達185GWh,較2022年的121GWh出貨量增長約53%。而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達74GWh,全球市占達40%,比排名2-5位的企業出貨量總和還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市場方面,寧德時代助力Nextera實現1.8GWh規模的全球最大光儲單體項目并網;為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交付6.4GWh規模的全球最大儲能項目群;為西澳電力公司Synergy交付3.8GWh規模的澳洲最大獨立儲能項目。
經寧德時代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擬以現有總股本剔除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中已回購股份后的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年度現金分紅和特別現金分紅50.28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分紅220.60億元。
制造類企業的持續領先,自然離不開產品和工廠。
2023年,以麒麟電池、M3P電池、凝聚態電池和神行超充電池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不僅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著動力、續航和安全上的極致體驗,還引領著電池技術的進步。
尤其是神行超充電池,它是全球首款做到4C超充的磷酸鐵鋰電池,即便在低溫環境下,也可以在半小時充至80%的電量,解決了嚴寒地區消費者的用車痛點。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東三省總和不到30萬輛,占比4%。而在燃油車方面,東三省的保有量甚至超過了貴州、江西和廣西等地區。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東三省的新能源車中,插混和純電的比例為9:1,這意味著東三省的純電車僅為3萬輛。
顯然,為低溫而生的神行超充電池將極大程度釋放東三省等北方地區的新能源車需求。但對于磷酸鐵鋰電池而言,打破行業固有認知的創新,從來都不是輕松的。
來源/星紀元ET官方微信公眾號 新能源前瞻截圖
寧德時代從電池正極材料和技術、石墨原材料、電解液和電池管理等多方面去創新、顛覆,通過多級別、多維度、多場景等400多項驗證,終于打造了這款“充電10分鐘,神行400公里”的爆款產品。
目前,神行超充電池已量產裝車,比如星紀元ET和全新極氪001。而廣汽、阿維塔、哪吒、北汽新能源、嵐圖等車企的更多搭載神行超充電池的產品也很快會和消費者見面。
正如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所說,神行超充電池“最快量產、最快上車”離不開寧德時代的極限制造和“燈塔工廠”。
當前,全球鋰電池行業的3座“燈塔工廠”均出自寧德時代,分別為寧德時代寧德基地、宜賓基地和溧陽基地。
以溧陽基地為例,寧德時代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生產、制造、物流等全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工廠產線效率提高了320%,制造成本降低33%,產品單體失效率從百萬分之一降低到十億分之一,每天生產的電池組件可裝配2000多輛新能源車。
更重要的是,產能提高的同時,電池產品的“含綠量”也在提升。據統計,溧陽基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47.4%。
既是“燈塔工廠”,又是零碳工廠,溧陽基地自然是寧德時代當仁不讓的新質生產力代表。
根據官網顯示,寧德時代在全球擁有十三大生產基地。隨著北汽藍谷在3月8日晚間發布了一則公告,寧德時代北京電池工廠正式官宣,寧德時代將在合資公司中持股51%,北汽海藍芯持股39%,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車各自持股5%。
毫無疑問,寧德時代的所有生產基地都會以溧陽基地為標桿,被打造成能生產出更優質、綠色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新質生產力。
因為在2023年4月18日,寧德時代發布了被業界認為“激進”的碳中和計劃。到2025年,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將全部成為零碳工廠,率先在生產制造領域實現碳中和;到2035年,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將全部為零碳電池,從礦產資源到電池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
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從2018年發布首份“可持續發展承諾”至今,寧德時代都會發布年度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
據了解,獲國際權威機構MSCI評級的鋰電池公司有10家左右,僅寧德時代ESG評級處于領先水平。2022年9月,MSCI將寧德時代的評級由上一期的BBB級上調至A級,認為公司在企業行為、清潔技術的機遇2個議題表現領先。目前,寧德時代已經連續兩年被評為“A級”。
也基于在“綠色循環經濟”方面的付出,寧德時代在2023年首屆“中國ESG榜樣”年度盛典上,獲得十大“中國ESG榜樣”企業,獲獎的其他企業還有華為、中國石化和國家電投等。
世界同樣看到了寧德時代在ESG領域的成績。
《TIME》發布的2023年TIME 100氣候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寧德時代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群成為影響全球氣候的上榜者,和曾毓群一起入選的,均為像比爾·蓋茨、世界銀行行長彭安杰等政商界領袖。
而歐洲機構同樣認為寧德時代為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特別貢獻,將2023年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授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寧德時代努力推動交通電動化和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的高度肯定。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寧德時代已服務超過1167萬輛車。
根據SNE Research最新數據,2024年1月,海外市場裝機量TOP10企業中,寧德時代超越韓國LG新能源,位居第一。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2月,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達9.82GWh,市場份額為55.16%,穩居榜首。
隨著神行超充電池和麒麟電池在2024年大規模裝車,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自然會水漲船高。
需要強調的是,近期“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的觀點成為時代最強音,作為新能源儲能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再一次踏在了時代風口。看來,摩根士丹利又一次說中了,寧德時代可能成為“長期的搖錢樹”。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29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