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老緬
編輯 |德新
小鵬的全新品牌即將發布,15萬級也能有高等級智能駕駛。
3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提出:“下一個十年將是智能化的十年。未來18個月內高階智駕的拐點將到來”。
所謂拐點,小鵬內部認為目前智能駕駛平均每百公里需要人為接管10次,未來應該降低至百公里少于1次(包含城區在內)。小鵬AI智駕大模型將于今年第二季度上車。
何小鵬還劇透,小鵬汽車將推出全新品牌,正式進軍15萬級全球汽車市場,打造年輕人的第一臺AI智駕汽車,帶來該價格段全新的智駕體驗及極致性價比。
何小鵬提到的新品牌,也就是此前小鵬與滴滴合作開發的代號為「MONA」的項目,新品牌最快將于1個月內正式發布。
如果一切順利,小鵬汽車將成為中國首個將高階智駕能力帶到15萬元A級車市場的車企。
目前已知的消息,“MONA”首款車型定位于售價15萬元的A級車,并會面向全球市場發售。
此前,網上曾曝出一組疑似小鵬與滴滴合作打造的全新車型的相關諜照,后者代號正是MONA。該車型由滴滴負責設計,小鵬提供智能駕駛技術,定位為經濟實惠、性價比較高的“智能化好車”,同時面向B端、C端兩個市場銷售,但主要面向B端的網約車市場。
但顯然,MONA并不僅限于一款車型,而將被小鵬打造為一個全新的品牌。
不難猜測,小鵬此舉,是為了更好地應對包括比亞迪、吉利、蔚來等車企已經形成或正在發起的多品牌戰略,以期在不影響主品牌的前提下,競爭更加廣闊也更易走量的15萬元市場。
2023年全年總交付只有14.16萬輛,目標完成率剛過七成。而今年,小鵬定下了更高的銷量目標,沖擊全年28萬輛。這也就意味著,剩下的十個月里,小鵬必須要月銷2.7萬輛。
「MONA」承載的希望與壓力,可見一斑。
小鵬急需一個走量的車型。并且從長遠意義上看,只有賣出更高的銷量,小鵬的智駕故事才真正有價值。
今年具備自研智駕能力的汽車公司“不約而同”開始角逐城區智駕——蔚來計劃在今年二季度實現230個城市覆蓋。理想將在今年二季度將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無圖智駕版本的上線。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12日,問界宣布全系推送OTA升級,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區NCA也將全量推送,覆蓋全國。問界還表示,自己是行業首個不依賴高精地圖,可在全國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小鵬則是在今年2月29日宣布,面向智駕經驗用戶推送無限XNGP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線,全國都能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XNGP城區智駕月度活躍用戶滲透率達83%,城區智駕的活躍用戶規模、用戶體驗和里程滲透率行業第一。
小鵬的智駕水平甚至還得到了華為余承東的背書——本次大會上,在何小鵬發言后,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緊接著上臺,他表示“過去智能泊車,智能駕駛這塊做得最好的是小鵬汽車,不過我們來了之后,我們改寫了這個歷史。我們的自動駕駛被用戶認為是最好的。”
余承東的調侃看似隨意,實則暗藏殺機,因為智駕的水平,當下從任何維度上都難以精確衡量。這也就導致,智駕帶給消費者感知,往往并不優先取決于智駕本身,反而更取決于消費者的感性認同。這也是當下汽車屏幕越做越多,越做越大的底層邏輯。
從2020年開始,小鵬憑借NGP、CNGP、XNGP等產品功能占據國內智駕行業的標桿地位,以「智駕領先」占領用戶心智。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進入下半場,幾乎所有車企都開始做智能化轉型,小鵬汽車的先發優勢也逐漸被稀釋,尤其是隨著華為大舉進入智能汽車市場后。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小鵬想要打好智駕牌,必須要突破的另一重難關,即如何讓消費者感知到小鵬的智駕優勢。
對此,何小鵬打出了左右拳,一是推出“MONA”,把智駕帶到15萬元價位,加速智駕普及,從而進一步強化品牌的科技屬性。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15萬元車型市場份額約為34%,2022年約為31%——雖然該價格區間的新能源車型滲透率正在逐年提升,但缺乏支持智駕功能的產品,AI智駕更是一片“藍海”。
二就是推動AI大模型上車。畢竟,城區智駕競爭僅是整個智駕領域的一環,端到端架構的量產上車才是下半場的競爭關鍵。后者可通過大模型的融合,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規劃、決策等環節的一體化,從而減少模塊間信息傳遞損失,提高智駕能力水平。
本次大會上,何小鵬透露,小鵬汽車將在第二季度上車AI智駕大模型,以兌現2023年“1024科技日”提出的讓“AI大模型上車”的承諾。該AI大模型將是汽車行業首個量產落地的車用人工智能和車用認知引擎。這一大模型的應用將過去基于圖片的算法框架,轉為視頻流。
何小鵬表示,大模型應用后,團隊發現原本需要特別多的泛化代碼變成簡單的端到端模型,使得自動駕駛系統具備時空理解能力,能讀懂文字信息,具備時間觀念,理解不同城市特點的交通元素,作出更擬人的決策。
而小鵬汽車真正的野心,是在大模型上車后,令核心區域的出行體驗能夠對標海外自動駕駛公司Waymo。
不過,從全行業來看,智駕其實是處于退燒階段的,僅以融資為例,2023年智駕方案領域共計披露了30余筆融資,與2022年同期的40余筆相比略有降低,這也從側面表明智駕領域的資本“退燒”仍在持續。而根據麥肯錫調研結果,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支付的意愿呈現下滑趨勢,100人中約只有8人愿意為智能駕駛付費。
在何小鵬看來,出現這一問題,原因主要還是高階智駕輔助的價格太過昂貴。
“高階智駕輔助系統的價格比僅提供ACC智能輔助駕駛的軟件貴5萬元,如果只貴1萬元或者2萬元以內,高階智駕輔助系統將迅速占領市場。”
他提到,小鵬汽車在智駕方面已具備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2024年年內更有望實現智駕降本50%。
而他沒有明說的一點是,這也正是小鵬要率先將智駕帶到15萬元市場的原因,因為相比較推動端到端等高階智駕技術能力實際落地,搶占用戶心智同樣刻不容緩,無論是發力開城數量,還是爭奪端到端大模型量產上車第一名,都能顯著釋放和展現技術優勢,進而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這對小鵬來說,意義尤為重大。
更重要的是,15萬元市場,問界、理想、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均未涉足,而傳統品牌如比亞迪、吉利也未形成智駕優勢,所以,何小鵬成功找到了一個狹縫中的切入點——用性價比打新勢力品牌,用智駕打傳統品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HiEV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31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