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大廠中的一個將會采用華為智駕系統?
假期過后第一天,這個消息迅速傳遍市場。
日系三強在新能源時代變成“苦難三兄弟”,很多人都想看看它們到底怎么搞新能源。
那么,這個瓜,到底該怎么吃呢?
首先啊,這個流言,并沒有經過任何官方確認。
所以,咱們暫時抱著吃瓜的心態,來探討一下,這個事兒有多大的可能性?
我認為,雙方存在一定的合作基礎。
華為就不用多說了,它恨不得其它廠商全用自己的智駕方案。
2月份,豐田bZ3靠著B端市場賣了1674輛,廣汽豐田bZ4X賣了4輛,日產艾睿雅賣了120輛,本田e:NP1極湃1賣了33輛。
這個成績單證明,日系三強想靠自己的力量,在新能源領域翻身,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
內力不足,就要借助外力。
智駕是現在主流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賣點之一,從智駕上入手,是個不錯的思路。
華為的ADS 2.0智駕系統,已經在問界上得到了充分驗證,各種用戶實測視頻滿天飛,實力毋庸置疑。它已經形成了品牌,如果豐田用上的華為的智駕系統,產生的號召力要超過豐田bZ3上的刀片電池。
而日系三強自己,連燃油車上的360度全景影像都還沒有普及,短期內拿出好用的智駕方案的可能性并不大。
拋開面子問題,日系三強找華為尋求智駕方面的技術支持,是一種正常操作。
假如日系三強中的某一個真的找華為進行智駕方面的合作,雙方會采取什么合作形式呢?
華為汽車業務的對外合作,主要有三種模式:只提供簡單的零部件、提供某個領域內的完整解決方案(Hi模式)、從設計與生產環節開始深度參與(智選車模式)。
站在日系三強的角度來看,簡單的零部件無關痛癢,智選車模式會交出“靈魂”,而且實在太丟面子,那么最合適的方式就是Hi模式,只讓華為提供完整的智駕解決方案。
而且,它們大概率也不會把所有的新能源車型都采用華為的智駕方案,而是很可能會像奇瑞那樣,拿出一兩款車重點車型,搭載上華為的智駕系統,進行一番試水。
用上華為的智駕系統,并不妨礙日系三強去另外搞一套自己的東西。
所以,Hi模式有可能讓日系三強以較低的成本快速獲得一個受用戶認可的賣點,如果操作得好,這說不定真是翻身的一個契機。
日系三強在新能源市場上的表現,可以說是不盡人意。
如果它們中的某一個真的與華為進行智駕方面的合作,會增加它們逆風翻盤的希望,但是,也僅僅是希望。
首先,那些看上去靠智駕而成名的車型,例如問界M7,本身也得有比較強大的基礎性能。
日系三強可以借助華為來解決智駕方面的短板,但它們還需要更大的努力去提升基礎性能方面的表現。這一點,于所有的合資車而言,都是一個在中國車飛速發展的當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其次,合作要想出成果,是要拿出誠意的。
部分日系品牌在電動汽車方面舉棋不定,時不時發表一些“電動汽車懷疑論”,就算真的與華為合作,很可能也只是試水,合作的效果存疑。
再回到這件事本身,華為智駕與日系品牌的合作想象空間可大可小,往大了說的話,這種跨界合作有助于推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搞不好可能對全球汽車市場格局產生影響。
還是那句話:行業大變革時期,什么合作都有可能發生,但無論是什么合作,都有一個前提:2024年了,你不能再去懷疑電動汽車的必要性了。華為具備合作的實力,現在的問題是:日系三強具備合作的誠意與勇氣嗎?不知道各位元芳怎么看這事兒?咱們評論區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576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