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近期,在智能駕駛領域較領先的兩個汽車品牌,問界和特斯拉都發生了交通事故,且造成了人員傷亡,在交警部門認定通報之前,眾說紛紜,而智駕系統被“吐槽”最多。
AITO汽車在5月6日回應了交通事故中問界新M7 PLUS的相關技術問題,比如事故車輛碰撞發生時的車速超過了自動緊急制動(AEB)的工作范圍;前機艙及乘員艙內電源線及信號線被瞬間切斷,門把手控制器無法收到彈出信號等。
圖/AITO汽車關于事故車輛技術問題的說明
來源/公眾號 新能源前瞻截圖
但從網友的評論看,這份“說明”改變了一些網友對于智駕的誤解,但并沒有改變網友對問界“過度營銷”的認知。
圖/網友對于AITO汽車“說明”的評論
來源/微博 新能源前瞻截圖
畢竟在問界新M7的發布會上,“遙遙領先”就出現了5次。問界在智駕方面無人能及的觀念也傳遞給了廣大消費者。
如果說問界的智駕系統存在過度宣傳的嫌疑,那么五一期間有人任車輛在高速上“自動駕駛”,而副駕還坐著未系安全帶的小孩的做法就是作死行為。
誠然,我國智能輔助系統自去年底至今迎來了飛速發展的浪潮,但智能輔助的本質還是輔助,無法代替人工操作。
萬一出了事,受傷的一定是車主。所以對于駕駛這件事,敬畏之心最重要。
1.智駕領域最不需要“浮夸”
我國新能源車智能化的下半場已經開啟,車企間的爭奪已經從高速NOA(導航輔助駕駛)轉到了城市NOA,且不斷比拼開城的速度和廣度。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就認為,智能化已經成為用戶購車的關鍵因素,且有70%的問界車主選購了高階智駕系統車型。以問界新M7為例,從去年9月上市至今,大定訂單超過18萬輛,即意味僅這一款車,就有超過12萬人認可了華為的智駕系統。
在業內人士看來,問界新M7的成功,除了華為的加持外,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的激情演說也是重要因素。
圖/問界新M7
來源/bilibili問界新M7發布會視頻新能源前瞻截圖
據新能源前瞻不完全統計,僅在一個多小時的發布環節,余承東至少提及了五次“遙遙領先”,二十多次“領先”,甚至還出現了“想撞都難”的說辭,氣氛熱烈。
總之,一套完美的智駕系統,一輛完美的車就呈現在了消費者面前,也就有了新勢力單車銷量第一的完美成績。
但在社交平臺上,多位車主曬出了問界新M7的智駕問題,比如無法識別車位、道路識別能力差和車機黑屏死機等。而新能源前瞻也在車質網等投訴平臺,發現多條類似投訴。
盡管在華為的技術和資金加持下,問界在車身和智能化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過于強調“遙遙領先”“天花板”等,難免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云南的車主李先生就是沖著“華為”選購了問界新M7,現在才發現PLUS版本的智駕方案不是華為提供。他表示,問界在宣傳的時候并沒有明確其還搭載別的品牌的智駕方案,且銷售也并不會主動告知。
以高價位車型搭載的先進技術亮肌肉,弱化入門版,這似乎已經成為汽車圈的“潛規則”。
然而這樣的套路也不乏翻車案例,小鵬G9的第一次上市失敗就是之一。小鵬G9的最大賣點是“超快充全智能”,但低價位版本不僅沒有配置,甚至有些功能還不能選裝。
圖/小鵬G9
來源/小鵬官網 新能源前瞻截圖
如今,問界新M7也被流量反噬。盡管官方做了詳細的技術說明,但能徹底扭轉“雙輸”的局面嗎?在涉及生命財產安全的汽車制造上,車企還是應該多一些嚴謹,少一些浮夸。
看來余承東也意識到“遙遙領先”的問題,目前好像已經不再提了。
2.智能輔助雖好,不能盲目信任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新能源車的智能化已經處于領先地位,這次的北京車展就是明證。
全球首個最高線數的激光雷達,華為192線激光雷達已經量產,且搭載在了問界M9和智界S7。其在距離、分辨率和靈敏度等方面具備出色的性能,能夠實現全畫幅、超遠距離和超敏捷的功能,在250米之外也能夠精確識別目標。
圖/華為M9發布會現場
來源/bilibili華為M9發布會視頻 新能源前瞻截圖
智能駕駛對于車輛的加持,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南寧的車主張先生就對新能源前瞻表示,自從換購了一輛帶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新能源車后,他曾經一個人從南寧駕車前往2000公里外的北京,讓車輛在高速上“自己開”,而他輕握方向盤,眼睛盯著前方,隨時準備接管。等他辦完事再開回去,并不會太疲憊。“如果還是以前的燃油車,我可能不會選擇自駕往返,太累。”
顯然,張先生的做法是比較穩妥的駕車行為。但五一期間網絡上流出的一段視頻卻是極為不推崇的。
一輛理想汽車在道路上奔馳,駕駛位上空空如也,而副駕上坐著未系安全帶的小孩。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涉嫌危險駕駛。就連理想客服也明確回復稱,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現階段是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這種司機離開駕駛座的情況非常危險,要堅決杜絕。
這樣的案例也并非首次出現。此前就有車主離開駕駛位,只用水瓶抵著方向盤“自動駕駛”,也成為了大眾口誅筆伐的對象。
顯然,目前尚沒有完全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輔助駕駛并非“自動駕駛”,并不能及時處置一些突發情形。
就連業界公認技術較為領先的特斯拉也并不能絕對安全。4·27金華特斯拉墜崖事故中已故車主的兒子就曾表示,車輛在開啟AP輔助駕駛車子會自動加速。
雖未經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不能盲目信任車企的智能輔助系統,還是應該將方向盤握在自己手里。
3.即便L2升級為L3,也不可大意
在權威公告發出之前,我們并沒有將上述兩起事故歸結為智能駕駛。但因車主開啟智能駕駛而出現的事故也非常之多。
去年9月,一輛行駛過程中偏離車道,徑直撞向前方的大貨車,并沒有剎車痕跡。涉事司機稱,自己長途開車有些疲憊,便打開了智能駕駛模式,沒想到還是出了事,幸好未造成人員傷亡。
也有車主開啟了輔助駕駛和定速巡航功能,就以為萬事大吉,只顧刷手機,從而導致車輛沖出車道,對路上行人造成威脅。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車輛都是L2級自動駕駛,并沒有開放L3級及更高自動駕駛。智駕領域資深從業者周雄飛就對新能源前瞻表示,L2和L3主要的區別就是在于權責的劃分不同。前者是駕駛員,而后者需要判定是車企或是駕駛員的責任,目前還沒有定論。
不過他同時表示,L3或許會在2-5年內實現,因為深圳已經有法律法規的意見書落地,之后其他城市也會跟進。
顯然,我國智能駕駛正在加速進化,這從近期馬斯克“閃現”中國就能窺見一二。
圖/4.28日 馬斯克中國行
來源/北京商報 新能源前瞻截圖
馬斯克的突然到訪,自然是為了推動FSD(完全自動駕駛)進入中國。隨后就有媒體表示,“特斯拉已獲得中國政府批準,在中國推出高級的輔助駕駛服務”。
知情人士也表示,我國已初步批準特斯拉在中國推出完全自動駕駛軟件功能的計劃。特斯拉已經與中國科技巨頭百度達成合作,百度將允許特斯拉獲得其在中國公共道路上收集數據的地圖拍照。
這么看來,我國智能輔助系統的發展中,又迎來了“攪局者”。
周雄飛就表示,特斯拉FSD入華,應該會是一條鯰魚,讓我國的自動輔助駕駛以及自動駕駛技術脫虛向實,引發行業的洗牌,推動行業和技術的向前發展,包括大模型的上車等等。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在這時候引進特斯拉,是因為智能駕駛的進程出現了瓶頸,需要破局者。
此前有機構預測,我國將在2025年將L2級自動駕駛的滲透率提升至37%,L3及以上滲透率達5%。顯然,隨著特斯拉的進入,上述數字或許有些保守。
但必須重點提及的是,即便是特斯拉的FSD,也時常有失控,甚至事故出現在報端,消費者也不能盲目信任。
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擁抱新科技,不放手安全;高速行駛時,全車人員系好安全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987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