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動星球News
作者:星球君
北京車展風頭剛過,車圈內卷遠未停歇。
2024 是業內公認的淘汰賽開啟之年,剛過去三分之一,就已經有超過 120 款車加入價格戰大軍。上新的熱門車型,更是起售價一個比一個狠。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車企打得越狠,我們就能看到更優秀的品價比。
然而,買車除了價格貨比三家,體驗才是點下支付按鈕前,我們更建議大家考慮、比較的維度——包括但不限于空間、安全、智能、動力,等等。原因很簡單,價格砍下去容易,技術往上沖很難。
從技術角度向消費者解釋,就是我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一套全方位更智能、更電動的汽車平臺,對于用車生活的重要性。
于是問題回到了:什么才是一套符合 2024 技術趨勢的汽車平臺?
這屆北京車展上,一家過去兩年來一直處于輿論圈熱度上層的車企,分享了他們的全新整車平臺:來自賽力斯汽車的魔方平臺。
賽力斯汽車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銷量成績。這次的魔方平臺,能不能幫助賽力斯汽車,銷量再攀高峰?
對消費者來說更重要的,是 2024 年我們選擇一臺智能電動車,如何考察它背后的平臺技術優勢?
今天簡明扼要地聊一聊。
2024 新造車大戰,效率是第一要義,安全是效率的支撐。
當互聯網基因跨界而來,中國新造車正踏上更快的節奏,也掀起了更拼效率的技術創新。
然而,即使汽車的智能化加速了產業迭代,一臺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依然在于確保乘員從 A 到 B 的安全,以及舒適、愉悅,然后不斷優化使用成本、補能速度,這些屬于效率的基石。
問題來了,今年汽車營銷迎來信息大爆炸,紛繁之下,我們如何判斷一套汽車平臺架構的安全,什么又是更符合需求的「效率」?
我們以賽力斯魔方平臺舉例分析。
論造車,賽力斯汽車從 2003 年至今,已經有二十年的經驗。在賽力斯汽車口中,造車經驗長年積累的具象化體現,是魔方平臺。
只是,光有經驗還不夠,還要看用戶需要怎樣的產品。對于汽車產品而言,有兩個答案亙古不變:安全與效率。
在自媒體發達、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的當下,說人們要求車輛「武裝到牙齒」都不為過。賽力斯汽車在魔方平臺上應用了行業首創的「全景安全」體系,貫穿用戶用車全生命周期,詮釋不同層面的安全概念。
車身安全與設計、材料、工藝密不可分,我們將在第二部分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進行介紹。
全景安全體系覆蓋超 150 個場景,擁有 200 余項安全功能,賽力斯汽車更是表示,其中 40 多項安全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功能安全需要辨別、分析危害并做出反應,對于場景有認知需求。賽力斯汽車魔方平臺覆蓋超 150 個場景,擁有 200 余項安全功能,賽力斯汽車更是表示,其中 40 多項安全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而在最容易被忽略的隱私安全方面,賽力斯汽車承諾的不收集數據,同時,在保證數據相互隔離的前提下,用戶可以通過一鍵清除功能,刪除車輛和云端雙端數據。
效率為先的時代,對向來偏愛一款產品解決多樣需求的中國消費者而言,更為全能的產品才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賽力斯汽車魔方平臺所擁有的不僅有安全,在動力效率與空間效率上同樣表現出眾,甚至是這一平臺最為強大的特點。
它號稱是業內目前唯一能夠兼容超增、純電、超混三種動力形式的平臺,「一件三用」。
與動力形式類似,在車型上,賽力斯汽車魔方平臺同樣具有高靈活性。該平臺支持 B-D 級車身尺寸、從轎車、SUV 到 MPV 車型、底盤配置從基礎到舒適再到豪華等靈活變動。
可以說,8 年的研發經驗,讓增程技術成為賽力斯汽車的「拿手好菜」,讓魔方平臺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譬如在動力形式、車型上有更多的選擇;又譬如統一平臺設計出不同預算需求的車型產品,這些都是考驗技術功底的平臺靈活性。
銳意進取是立足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品質,賽力斯汽車深知這一點,在魔方平臺上,它帶來了增程 5.0 系統。
這套系統熱效率 45%,油電轉換率 3.65kWh/L,也就是燒一升油即可發電 3.65 度。與此同時,賽力斯汽車在電驅領域的高集成電驅七合一總成系統,降低了整機重量、電控體積,提升了車輛的性能和續航表現。
風云變幻的中國市場,車輛的性能表現是成功的一大因素,而效率是緊跟市場節奏的支撐,稍微走慢一步,就有落后于市場的可能性,車企被推著加快車型的開發周期。
賽力斯汽車魔方平臺在車型、動力形式、車身尺寸、底盤配置的全能化特點,為縮短車型的開發周期提供了技術底基,用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能「無限套娃」。
對于車企而言,一個好的平臺不僅能加快車型開發節奏、保證新車按計劃推出,還能加強對車型車系的定價把握,甚至是保證產品競爭力。
賽力斯汽車自然也清楚這點,常年研發投入都超過營收的 10% 。其中,2023 年,研發投入 44.38 億元,占營業收入 12.38%。
聊到這里,我們今年看車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差不多已經說清楚了。
但伴隨著中國新造車的崛起,另一個議題開始頻繁被提起:智能車是不是也挑工廠?
2018 年,馬斯克提出工廠也是車企要運營、研發的一項「產品」。6 年后,我們看到新造車工廠開始追求更高的智能化、更強的質量管理,以及更高效的生產節拍。
甚至可以說,符合智能電動趨勢的車,一定來自符合智能電動趨勢的新工廠。
有關這個議題,前段時間我們探訪了賽力斯全新超級工廠,有些數字想在今天跟大家強調一下。
一座「符合智能電動趨勢的新工廠」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特斯拉在弗里蒙特工廠改造前后的對比圖,已經給出了答案:高度智能化、功能有序集中、高效,或者有一個更簡單的理解,就是人的減少。
在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里面,我們見得最多的,是鋼筋鐵手,見得最少的,是工作人員。
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有超 3000 臺機器人、超 1600 臺智能終端協同運作,大量智能化設備的引入,讓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的總裝車間自動化率達到業內最高,其焊接過程自動化率、噴涂自動化率都達到了 100%。
底盤、前后懸架、電池包等自動合裝的高自動率,讓賽力斯超級汽車工廠在滿產后,最快僅需 30 秒,便能下線一臺車。
作為參考,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單車下線時間,盡管眾說紛紜,但多集中在 40 秒、45 秒,媒體報道給出的最快的時間范圍,也在 30 秒以上。
提升整車生產效率的,還有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的「重劍無鋒」 ——鎖模力高達 9000T 的一體化壓鑄技術。
這項技術可以將 222 個零件集成為 10 個,焊接點減少 1440 個,帶來車身集成零件數降低 95%,連接點數降低 70%,扭轉剛度提升 23%。
一體化壓鑄技術帶來車身輕量化與高效生產,而想要在一體化壓鑄賽道上持續爭先,同樣考驗汽車工廠的智能化能力。
以特斯拉為例,媒體的報道中,此前 Model 3 后地板打造時長為 1-2 小時,而一體化壓鑄技術加入后,賽力斯汽車將這一工序時間壓縮到只需不到1分鐘,并且大幅減少了配備的工人數量。
那么作為消費者,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加入,除了提車更快、價格更低,更關鍵的好處,在于車身剛性提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車身安全,同時也包括駕控穩定。
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工藝件多采用高強度合金材質,擁有比傳統鋼材更硬、扭轉剛度更高的表現。
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在汽車業務深度聯合打造出 AITO 問界,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精湛技術的受益車型,自然有 AITO 問界車型的身影。
以 AITO 問界 M9 為例,全車 12 處采用 2000 MPa 熱成型鋼,2023 年 12 月 26 日發布會上,問界也通過視頻向公眾展示了,大貨車前后夾擊狀態下,AITO問界 M9 的 ABCD 柱仍舊完好。
今年早些時候,AITO問界 M9 參加中汽研「重型卡車前后夾擊工況」安全測試中,六項全優,獲得了「新能源乘用車重型卡車前后夾擊防護性能 A 級」認證。
高度智能化帶來了高生產效率,但也不能忽視了質量保證。
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結合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 等技術, 自研了全鏈路監控的 IOT 物聯網平臺。
這個平臺 100% 采集車輛從鋼板進線到整車下線的全過程質量數據,能夠實現提前預警、監控、追溯,IOT 物聯網平臺還具有深度學習能力。
上傳云端的每一款車型,都能夠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實時監測車輛質量與狀態,保證車輛的高質量下線。而這樣從廠房里就開始的質量云監測,甚至可以實現從整車回溯到零部件供應商,整條鏈路的質量把控。
配合搭載激光雷達的 AGV 機器人,從原材料到各環節加工件的轉運,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用互聯網時代的無人化、數字化思維,實現了符合 2024 技術趨勢的質量把控。
大家都說「卷」,但卷不能僅停留在殺價、宣傳、小視頻,也并非只鉆研發布會、門店這種門面門面功夫。光輝之下,是工廠制造工藝水準的聚焦,一切故事在這里開始,「內卷」同樣也是。
即使再精挑細作,快節奏市場的絕大部分消費者,在得到快速提車的「魚」之后,同樣迫切地希望得到質量這一「熊掌」,「魚和熊掌」消費者都想要。
這一社會心理之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催生了高度智能化的現代化工廠,目標自然是保質又保量。
保質,指的是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對制造效率、制造素質的追求;而保量,則是這種追求最終會反映到消費者的用車口碑,然后滾出訂單雪球。
今年 2 月 26 日,AITO問界 M9 開啟規模交付,正式開啟交付后的第一個完整月的 3 月,就交付了 6243 臺,4 月份更是直接翻番,來到 13391 臺。
勢能遠未結束,剛剛過去的五一,AITO 問界 M9 甚至拿下了 6000 個大定訂單——對于一臺 50 萬級別的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這樣的用戶認可堪稱空前。
在反映制造效率的數字上,已經讓我們看到了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的力爭完美。
而訂單沖高的背后,除了第一眼的配置、空間、感官,這些生于新一代智能工廠的 AITO 問界 M9,還體現著賽力斯汽車對質量、安全的承諾,最終為訂單保駕護航。
今年一季度,賽力斯汽車結束了連續四年的虧損態勢,拿到了 2.2 億元的凈利潤,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在它之前,是特斯拉、比亞迪、理想汽車。
一季度的驚喜表現,也讓資本市場大幅上調了對賽力斯汽車的盈利預測。
以國信證券為例,對賽力斯汽車2024-2025 年的歸母凈利潤預測從 2.8 億元、30.6 億元,上調至 32.4 億元、60.4 億元。除此之外,中金也認為,賽力斯汽車的盈利拐點已現,有望在 2025 年進入穩態階段。
賽力斯汽車表示,一季度的扭虧為盈,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與毛利率的提升,以及降本增效期間對費用的把握,「AITO 問界新 M7 銷量增長,加速規模效應顯現,高效的內部管理提升產品毛利率至 21.5%。」
有人將賽力斯汽車這大半年來的風光無限,完全歸結于與華為智選車業務的合作——這首先忽視了「合作」兩個字的含義,賽力斯汽車和華為結果上看互相成就,根源層面則同樣相輔相成。
一個擁有多年造車的車企,能夠緊跟新能源風潮,以「汽車產業大腦」的理念建立一座符合智能電動趨勢工廠,從生產到質量監測用更具穩定性保障的機器承擔,同時發揮 20 年整車經驗、 8 年的增程經驗、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出更為高效、能力更強的魔方平臺。
賽力斯汽車的躍起,是過往嚴謹但又開放的造車態度的結果,耐心的技術沉淀與精確的時代需求判斷,成就了賽力斯汽車的上升態勢。
從新車型研發效率、增程系統的技術表現、「全景安全」理念的植入,到工廠的高度智能化,通過魔方平臺與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這套組合拳,讓賽力斯汽車更多地走入消費者心中。
2023 年 9 月份帶著 AITO 問界新 M7 橫空出世,同年 12 月 M9 乘勝追擊,今年 4 月新 M5 補強,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的賽力斯汽車,2024 年,還有無數可能。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00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