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研發人員全部都是985高校畢業,人員都是百里挑一,并且團隊整體平均年齡34歲,這就是上汽凝聚的智力資源。”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蘆勇在上汽榮威DMH超級混動技術發布會上說道。
蘆勇這句話的用意很明顯,既是為了給DMH超級混動技術增色,也是為了給上汽榮威新能源技術團隊做宣傳。但是,一個團隊的實力是否足夠更強大,一個新技術是否先進且實用,不是由車企高管拍板決定的,而是市場說了算。可惜從市場業績來看,上汽榮威就像一位差等生。相比它的輝煌歷史,現在的表現簡直可以用糟糕來形容。
今年4月份上汽榮威新能源車取得了環比增長28%的成績,但是具體銷量數據沒有公布。同樣,上汽榮威品牌也已經連續多月沒有公布具體銷量。而參考2023年的總成績,上汽榮威年銷量不到15萬輛。
上汽榮威新能源車正在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盡管這個品牌早早入局新能源車領域,新能源車布局也較為豐富,同時DMH超級混動技術也已經升級至第四代,但是品牌影響力非常低,旗下新能源車也沒有搶眼的表現,想要獲得消費者關注并不容易。如今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持續加劇,如何走出銷量困局,是上汽榮威不得不思考的難題。
只是起了大早
上汽榮威入局新能源車賽道的時間比很多車企都要早,早在2012年新能源車市場處于萌芽階段就帶來了純電動轎車e50,隨后又推出插混旗艦e950。也就是說,這個品牌已經在新能源車領域深耕了十余年時間。
十多年的發展經歷,上汽榮威也掌握了幾個有排面的新能源技術,比如星云純電動系統化平臺、魔方電池系統、DMH超級混動技術等,同時新能源車型的布局也不少,有科萊威CLEVER、i5、iMAX8新能源、RX5新能源、榮威i6 MAX新能源等。可惜這些技術和車型的市場反響平平。
問題的根源,一方面是上汽榮威新能源戰略不清晰,另一方面是汽車行業變革速度太快。盡管上汽榮威曾經在消費者心目中有著很強的互聯網汽車標簽,但是在智能電氣化時代也逐漸變得模糊。
當然,上汽榮威的新能源車也曾有過高光時刻,2022年“老車”科萊威CLEVER重新進入市場,月交付量也曾達到了7000輛以上,助力上汽榮威實現了年銷量25.9萬輛的成績。
然而科萊威CLEVER畢竟是一款微型純電動車,難以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加上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等小型車的沖擊,現在科萊威CLEVER的市場成績已經嚴重下滑,數據統計今年4月份銷量只有312輛。
時下上汽榮威比較熱門的新能源車當屬榮威D7 DMH,官方表示這款車已經連續4個月蟬聯插電式混動中型車銷量榜亞軍位置。然而從銷量基數來看,4月份榮威D7 DMH銷量僅為1523輛,這個所謂“亞軍榮耀”并不顯眼,另外,榮威D7 EV則是2000輛出頭。
需要一說的是,今年4月份上汽榮威還針對旗下新能源車推出了降價優惠活動,榮威D7 DMH、榮威D7 EV及全新榮威i5限時至高優惠20000元現金。這樣情況下,上汽榮威新能源車依然無法交出亮眼的成績,充分說明了車型的市場競爭力和上汽榮威研發團隊的實力仍有不少提升空間。
可以說,上汽榮威在新能源車領域只是起了一個大早,能否趕上晚集很難說。時下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車企的新能源產品不僅帶來過硬的技術,更有著親民的價格和出色的品牌影響力,這種情況下,其他品牌的車型對于消費者來說顯然更具吸引力,上汽榮威的市場份額只能逐漸被對手占領。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基本是全新平臺的車型,然而上汽榮威很多新能源車依然是油改電車型,這類新能源產品顯然無法滿足消費者新的購車需求。如果想要打破困局,上汽榮威既需要提升團隊的研發實力,更要進一步優化產品架構。
破局
當然,榮威背靠上汽集團,家大業大,現時低迷的銷量成績不會對品牌的規劃造成明顯影響。而上汽榮威新能源板塊也對未來的發展制定了明確規劃,計劃到2025年,以D系列為核心,持續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包括純電動車與混動車。
其中,混動車型將會是上汽榮威在新能源車領域重點發力的一環,計劃推出榮威D5X DMH和iMAX8 DMH,并打算在2025年推出一款增程式中型SUV,甚至內部還有一款代號為D5的車型,計劃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上市。有消息稱,這些新能源車主打的價格區間是15-20萬元。
毫無疑問,上汽榮威瞄準了混動車細分市場的良好發展趨勢。混動車沒有續航和補能焦慮,短途行駛又有純電動車的用車體驗,因此近兩年混動車的市場銷量迎來高速增長,市場增幅遠超純電動車。今年1-4月份,插混車型銷量也同比增長84.5%,遠高于純電動車型同期12.8%的增速。此時上汽榮威趕上混動車的風口,也更有希望獲得好發展。
不過混動車領域高手如林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上汽榮威主攻的15-20萬元價格區間,比亞迪、長安、吉利,甚至零跑、哪吒等車企都布下了不少重兵,那么品牌聲量和技術都不占優勢的上汽榮威,能否在混動車領域獲得好成績還是未知數。
上汽榮威還會面臨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以前旗下車型主要在10萬級低端市場發力,現在新能源車卻逐漸向上靠攏,那么品牌力是否撐得起新車型偏高的售價是一個問題。其實在筆者看來,上汽集團完全可以開發一套適合低端代步市場的新能源技術路線,并應用于榮威的新能源車和其他子品牌的低端車型上,從而給消費者持續帶來更高性價比的新車型,以越級的性能表現來打造競爭優勢。
不過也不否認,現在上汽榮威D系列車型還在初步布局階段,很多新車型還沒有正式入場,不排除未來進入市場的D系列新能源車會在價格上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至于上汽榮威能否走出現在的困局,短期來說就是重點看D系列車型具體表現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勢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09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