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后,歐盟也采取了行動。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的臨時關稅水平。
歐盟委員會表示,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制造商將征收21%的關稅;進口自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單獨的稅率。
公告顯示,如無法與中方達成解決方案,加征關稅將于7月4日左右實施。
商務部、外交部回應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歐方罔顧事實和世貿組織規則,無視中方多次強烈反對,不顧多個歐盟成員國政府、產業界的呼吁和勸阻,一意孤行,中方對此高度關切、強烈不滿,中國產業界對此深感失望、堅決反對。
上述發言人表示,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歐委會罔顧中國電動汽車優勢來自開放競爭的客觀事實,罔顧世貿組織規則,罔顧中國相關企業對有關調查的全面配合,人為構造并夸大所謂的“補貼”項目,濫用“可獲得事實”規則,裁出畸高的補貼幅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是制造并升級貿易摩擦,是以“維護公平競爭”為名行“破壞公平競爭”之實,是最大的“不公平”。歐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歐委會一手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一手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歐領導人關于加強合作的共識精神,將影響中歐雙邊經貿合作氛圍,不利于歐盟消費者自身的利益,也將破壞歐盟自身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12日下午,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 者會上強調,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
產業界反對聲音強烈
對于歐盟委員會擬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的措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稱,希望歐盟委員會不要將當前產業發展必經的階段性整車貿易現象視為長遠的威脅,更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要避免損害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維護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我們希望歐盟汽車產業界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共同維護當前雙方合理競爭、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歐盟中國商會也對這一保護主義貿易措施表達了震驚、失望和不滿。歐盟委員會中國商會相關負責人稱,歐盟對中國純電動汽車的調查是出于政治動機和保護主義驅動,缺乏來自其國內行業的實質性和確鑿的投訴。相比之下,許多歐洲行業代表對調查表示擔憂,稱其對中國和歐洲純電動汽車供應鏈、創新和市場合作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6月12日,針對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關稅一事,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也緊急發布公開郵件進行表態。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稱,自由公平的貿易對于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歐洲汽車產業至關重要,而健康的競爭推動了創新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寶馬等歐洲車企公開反對
實際上,不少歐洲車企對歐盟委員會的該舉措一直持反對意見。
6月12日當天,寶馬集團特別發布聲明,表示對反補貼調查有著明確的立場。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征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
責編:陳英
校對:趙燕
聲明: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來自時報財經圖庫。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368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