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4S店做售后的一位兄弟,跟我提出一個問題。因為他以前是在某合資品牌的豪華品牌做售后,現在由于太卷了,那邊生意也不好做了,所以就來到了國產品牌。
他問我為什么在以前那邊,看上去壓根就不是問題的問題,到了這邊之后全變成了問題。而且很奇葩的一點,就是以前那些問題都相對好解決,溝通起來也相對順暢。
然后到了國產品牌這邊之后會出現,有些問題壓根就不跟你溝通,先到網上去討要個說法。
國產就把售后拉開了
就他這個問題,我給他第一個建議就是,國產兩字其實就已經把售后這邊的很多東西,把它拉開了。因為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國產的,可能就比合資的,包括產品質量各方面就要差一些。
所以只要一出現問題,他可能是軟件不會用,或者東西不太熟悉,他也會第一想到的就是產品質量問題。
但是一旦是合資,尤其到了合資的豪華品牌,他第一反應就是豪華品牌造車這么多年了,它不可能出這樣的問題。
就不可能有問題,他會自己去想辦法去解決,去學習。所以合資兩個字好像就是擋箭牌,但是國產兩個字,好像就是原罪。
國產品牌座艙智能化售后更麻煩
第二,雖然說現在的汽車質量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尤其是汽車開始電動化、智能化之后,對于傳統的汽車廠商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對于消費者,直接面對的座艙智能化這塊,其實要求更高。說實話目前國內幾大傳統的汽車廠商,那些原來造車造的不錯,干硬件出身的,其實他們在座艙智能化這塊,做得并不是非常好。
比如說軟件的優化經常出現卡頓,比如說升個級,還經常出現升級升到一半死機了,還比如說,很多交互的設計邏輯,真的是一攤凌亂。
所以客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出現,比如說升個級上一次這個功能還好好的,升級之后沒有了。就這種軟件層面應用層面的東西,給售后帶來很多很多的麻煩。
但是同樣的,那些合資的豪華品牌他們在智能化這塊,走的其實相對更慢一些。看一下現在有一些合資豪華品牌,當然收音機沒有了,但是那個車機功能非常簡單。
它沒什么東西,甚至連導航,連網它都不跟你連,語音喚醒也沒有,所以它的功能相對更簡單,功能更簡單它使用的難度就越低,而且用起來之后,更不容易卡頓。
相對而言,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這塊,確實它的投訴量,它的售后會更麻煩一些。
對問題的包容程度不同
當然,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說,像這些豪華的合資品牌,很多人買車,可能是第二臺車甚至第三臺車了。
他以前有一定的使用基礎,包括對于問題的包容程度,其實他也更高,可能在以前買車都遇到過,后來再出現之后,他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我們的自主品牌,它可能定價價位就在10萬左右,很多人可能是第一臺車,所以出現問題的時候,其實很緊張的。就包括我自己,我第一臺車的時候,出點問題我也很緊張,然后不停地去折騰去研究,最后自己什么都懂了。
等到第二臺車第三臺車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叫問題了,這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總結
這就為什么,我們目前有些新勢力品牌,它特別賊啊,一上來把車價提得相對比較高,比如我就賣20萬以上這個區間。
這樣的話,很多人買車,他已經是第二臺車了,或者說他本身對于車的認知程度,就工具屬性它可能會更強一些,就沒那么糾結和把這個事情看得那么重,相對而言,它的售后也會更好做一些。
最后
除了這幾點你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是不是真的就如大家說的。可能國產在很多人心目中,還是覺得比合資要差那么一點,低那么一等。
所以對于售后,對于出點小問題的包容程度,是不是也會更低一些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阿喵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48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