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Y
2024 上半年剛過,寶馬率先掀翻桌子,宣布退出價格戰。
網傳 19 萬的 i3 eDrive 35L 已經成為歷史,店端售價相比此前上調 2 萬以上。
這兩天網上更有爆料,稱此前低價定到的寶馬 i3,需要補足差價才能提車。
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們上周也走訪廣佛兩地 8 家 4S 店,聽聽銷售們都是怎么說的?
沒有現車、訂單指標也降低了
一家寶馬經銷商的銷售告訴我們,店里沒有 i3 的現車,只有一臺現車在途,預計八月底才能到店。
以最火的寶馬 i3 為例子,現車的落地價格漲到了 21.97 萬元,相較于 6 月寶馬 i3 車主們分享的落地價,有近 3 萬元左右的漲幅。
銷售還提醒我們,要定的話得趁早,報價都是當天有效的,而且隨時會漲,比如今天我們拿到的價格,就是昨晚剛調的。
現在調價的頻率大概是一周兩次,慢慢地將優惠幅度縮進,而且調價不單是一家店的行為,是整個區域的寶馬經銷商店。
漲價不止有寶馬的純電車,還有 X5。銷售補充了一個細節,最近一位來看 X5 的客戶,上周勸他加 2000 元訂車,他還猶豫不決,再過來的時候,今天就得加價 10000 元了。
看到我們還在猶豫,銷售補充道,「如果錯過這一臺,下一批車到店,可能需要等待 2 個月」。
追溯到上游,其實是寶馬位于沈陽的工廠,有意識地在減產。
正逢高溫假期,寶馬接下來 9 月馬上會推出 i3 改款。減產對他們來說,看似是一舉三得的選擇。
起碼在終端這邊,各大經銷商不會為了消化庫存,把寶馬賣得最好的「純電 3 系」,壓到了 17 萬的骨折價。
車子少了,對于寶馬的銷售來說,一沒庫存壓力,二沒業績壓力。
「廠家給到經銷商的訂單指標也在減少」,寶馬銷售還補充了這樣一個細節。
另一家店的寶馬銷售也透露了相似的信息,他表示最好的購車時間是在 5-6 月左右,當時落地價最低 19 萬左右能拿下(不同地區和店端的價格不一樣)。
在他看來,最慘的還是經銷商自己。
「賣的越多虧越多,工資都發不出了。寶馬廠家那邊只負責出貨,我們經銷商都是自負盈虧的,前段時間競爭激烈,各個店都在瘋狂促銷」。
就在寶馬傳出退出價格戰之后,財聯社報道稱,包括奔馳、奧迪、廣本、大眾、沃爾沃等合資品牌,也宣布集體退出價格戰。
至于實際情況如何,我們也到店里去問了下實情。
佛山奔馳 4S 店的銷售告訴我們,以剛剛上市的新款 EQE SUV為例,價格基本與前段時間持平,現在購車也有優惠方案,但現車的數量不多,店里的只有 2 臺。
他們店里每個月的 EQE SUV 銷量在 10-12 臺左右。車少的原因是新款 EQE SUV 剛剛上市,產能還沒跟上,同時廠家也希望保價減量,維系品牌價值。
當我們問及奔馳近期有無漲價的風聲時,這位銷售認為,「漲價的消息」更多是逼單手段,希望消費者早點做決定。
他分析到,「國產新能源現在特別地卷,加上整個市場都在降價,奔馳沒有什么理由逆勢漲價。」
(新款奔馳 EQE SUV 報價)
大眾同樣沒有漲價的打算。
大眾銷售向我們解釋,7 月份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時間,過兩個月 25 款的 ID.3 就要上市,所以現款的車源也有減少。
雖然現款 ID.3 不會降價,但是新款可能會通過配置縮水的方式漲價,例如 25 款的 ID.3 低配版,可能會搭載磷酸鐵鋰的電池。再想買到和現款一樣的三元鋰電池配置,就需要加價買中配或者高配了。
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變相漲價,提醒我們現在買現款,依舊很劃算。如果這周到店里,「廠家會來店里做個促銷活動,現場還能領取幾百-幾千的現金優惠」。
總結
走訪了一圈,我們發現合資品牌的4S店后當中,我們發現只有寶馬是將價格明顯回調的,但它的漲價更像是崩盤之后的補救。其他外資品牌,此前沒有超跌現象,所以價格方面波動不大。
7-8 月本是車市的淡季,應聲漲價的大概率是部分的經銷商行為。
就連奧迪的銷售也評價到,「之前寶馬 i3 是跌到了 5、6 折的一個價格,它畢竟也是豪華品牌,所以現在回暖也是也是很正常的」。
所謂的寶馬帶動外資品牌的漲價潮,在實際調研后,就我們感受而言,其實并不真實。在大勢面前,更像是一種試探——有代價的試探。
最后互動下,你認為外資或者合資品牌能漲成價嗎?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891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