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鵬 P7+ 的全球首次亮相發布會上,小鵬沒有公布它的預售價。
11.98 萬起的小鵬 M03,引爆了市場、拉高了期待,價格的制定似乎還需要「連夜說服」才能定下。
不過預售價格的揭曉也不遠了:何小鵬透露,四天后,10 月 14 日,小鵬將會在巴黎車展上公布新車預售價。
SUV 版轎跑、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后排座椅標配通風/加熱/按摩、還有副駕小桌板等配置,僅從亮相發布會來看,要對標 56E 的 P7+,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只是,擁有如此配置與能力的 P7+,到底定價多少合適?
往 20 萬以上走,就要與極越 07、小米 SU7 正面對上,往 20 萬以下去,不僅直面比亞迪漢,還要接受盈利與產能考驗,但又是相對而言更易打出優勢的區間。
今天,我們從 P7+ 與它的三個對手出發,猜猜它的預售價。
「跨越」是小鵬 P7+ 的關鍵詞,更有甚者,P7+ 身上的跨越,也是它的兩個使命所在。
何以見得?這個特征最外化的體現,是 P7+ 的空間。
在小鵬昨天發布的官方海報上,一個新名詞奪去了我們的視線——「SUV 級轎跑」,而在預售發布會上,何小鵬也用「河馬」「空間怪物」來形容 P7+ 的空間。
表現在車外,是肉眼可見的大尺寸。P7+ 的長寬高分別為 5056/1937/1512mm,軸距 3000mm,達到 C 級車的尺寸。
表現在車內,是小鵬口中「同級全面領先」的座艙空間,也是傳說中的「D 級車的空間」。
P7+ 擁有 88% 的空間利用率,有效乘坐空間利用率則為 65%。
要想在姿態低趴的轎跑上實現空間表現的提升,電池包厚度優化是重要一環。
得益于整包高度僅 109mm 的 800V 電池包,P7+ 擁有更優秀的垂直空間,疊加掀背造型,為乘員釋放更多頭部空間,帶來 973mm 的二排頭部空間。
追趕 C 級車的尺寸與掀背設計的優勢,在二排乘坐與后備廂空間上同樣得到呈現。
P7+ 二排乘坐空間 994mm,膝部空間 157mm,725L 的后備廂空間在二排放倒后可拓展至 2221L,官方稱,加上隱藏空間,可容納 32+1 個 20 寸行李箱。
此外,P7+ 二排座椅還全系標配通風/加熱/按摩,以及 10° 電動調節等,將這些以往在豪華車型上需選裝的舒適性配置,一次性「包圓」給用戶。
大尺寸下,P7+ 的依舊擁有較佳的電耗表現。
P7+ 采用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后五連桿式獨立懸架,目前已知具體動力數據的兩個版本皆為單電機版本。
新車搭載 180kW 電機 + 60.7kWh 電池包的版本,根據輪轂尺寸不同,CLTC 續航里程分別為 575km、602km;
同樣的,搭載 230kW 電機 + 76.3kWh 的版本,CLTC 續航里程分別為685km、710km。極速皆為 200km/h。
小鵬在 P7+ 身上繼續發揮其電耗控制能力,根據工信部公布的能耗數據顯示,P7+ 兩個單電機版本的最低電耗為每百公里 11.6kWh,最高則為 12.8kWh。
既然小鵬賦予了 P7+「因 AI 而生」的意義,甚至小鵬未來十年的愿景是做「面向全球的 AI 汽車公司」,將在 P7+ 首發的 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當然也是 P7+ 的突出優勢之一。
向來在激光雷達應用上保持克制的小鵬,摘下 P7+ 的「犄角」,推出視覺方案。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小鵬 P7+ 或全系標配 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何小鵬在亮相發布會上的幾次強調軟硬件皆為標配,言下之意,新車的智駕軟件包也無需另外付款。
P7+ 采用雙 Orin X 芯片、26 個感知硬件,去除激光雷達對環境感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鵬的這套 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的前視雙目 + 后視攝像頭應用 Lofic 架構。
我們在 9 月 4 日的《小鵬的城區智駕普及,從 9.9 元一顆的傳感器開始?》提到,Lofic 架構擴大了環境光信息的容量,「將真實場景中的明暗交替盡可能還原成視覺信號,輸入到感知模型中。」在敏感交互環境中,擁有媲美激光雷達的從容。
在這一智駕方案下,車輛的感知距離較上一代提升 125%,可感知前向 180m 的物體,還擁有感知識別 49 種障礙物、利用視覺差判斷障礙物深度距離等能力。
更重要的,是 Lofic 傳感器的大批量采購價格,僅需 9.9 元每顆,即便整車廠商買的是完整的攝像方案,價格也要比激光雷達低得多。
與此同時,P7+ 還將首發搭載 AI 天璣 XOS 5.4.0,可實現 0 速激活、原地啟動 XNGP,這一版本將會與 P7+ 的交付同步,在 11 月上旬即可上車。
可惜的是,小鵬尚未詳細介紹 P7+ 的智能化部分,更多的能力揭曉與數據支撐,或許要等到上市發布會才能等到了。
定價很難,即便是預售價也是如此。
以比亞迪漢 EV、小米 SU7、極越 07 這三款競爭車型為例,比亞迪漢 EV 的售價區間為 17.98-23.58 萬元、小米 SU7 為 21.59-29.99 萬元、極越 07 則為 20.99-29.99 萬元。
他們與 P7+ 尺寸相近,優勢點也有一定重合之處,P7+ 在定價時,或會考慮與他們的對比關系。
論尺寸,小鵬 P7+(5056/1937/1512mm,3000mm)長寬高及軸距皆優于漢 EV(4995/1910/1495mm,2920mm);
寬度不及小米 SU7(1963mm)、極越 07(1989mm),軸距與小米 SU7 相同,比極越 07(3013mm)略小。
P7+ 的空間優勢或許可以從后備箱容積看出,正常狀態下 725L 的后備廂容積要優于小米 SU7 的 517L,而放倒二排后的 2221L,較之極越 07 也有更好的表現。
再加上短前臉、溜背造型、掀背尾門、109mm 的 800V 電池包厚度等技術與設計,作為轎跑但又賦予家用舒適理念的 P7+,在空間上有一定優勢。
論續航,同為單電機的漢 EV CLTC 續航里程最高 701km、小米 SU7 Pro 830km、極越 07 880km,小鵬 P7+ 目前登上工信部的最高 710km,似乎難見絕對優勢。
但對能耗的控制正是小鵬的優勢,何小鵬在回答網友 Q&A 中關于能耗的問題時,加上了車主心聲:小鵬的續航總是「反向虛標」,這次挑戰一公里 3 分錢?
11.6kWh/100km 的電耗,真的能彌補續航上的差距嗎?
綜合以上,再結合電機功率,180kW 動力、710km 續航版本的漢 EV 次頂配版本售價 20.98 萬元;200kW、700km 的小米 SU7 售價 21.59 萬元;200kW、660km 的極越 07 售價20.99 萬元。
作為新品牌的極越 07 仍在起勢階段,即便如此,20 萬以下的漢 EV 8 月月銷 6979 輛、20 萬以上的小米 SU7 月銷 1.31 萬輛,小鵬 P7+ 可謂是「前有狼后有虎」,產品的定價十分關鍵。
尤其是 P7+ 的智駕包含在車價當中,若整體定價偏高,這一部分的成本可能在車價上讓不熟悉小鵬的消費者產生誤解。
一個屬于小鵬的有趣現象是,它的性價比與智駕能力同樣深入人心。P7+ 這樣一款空間、智能化、舒適度都追求做到同級突出,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對激光雷達的去除又降低了智駕硬件成本的車型,人們期待更驚喜的價格。
期待是動力,也是壓力。
何小鵬此前曾透露,P7+ 是「全球首款 AI 汽車」,并且「相信是中國 ‘智駕平權’ 的一個里程碑產品」,「平權」與「里程碑」,這兩個詞帶來太多的想象空間。
今天的亮相發布會上,小鵬將 P7+ 描述為小鵬 P7 系列的延續。
P7 之于小鵬,2020 年 4 月發布后對純電車先鋒人群造成的沖擊力與影響力不言而喻,在 P7 系列略顯沉默的這兩年,這幫嘗鮮者或許會希望小鵬再造一臺在外觀與智能化并行、甚至有更多驚喜的產品。
最終小鵬 P7+ 會以怎樣的預售價開啟它的征程?18 萬交個朋友,20 萬見縫插針,還是 22 萬配置拉滿?
它錨定的銷量目標,是帶領小鵬登上新勢力銷冠的 P7,還是當下的對手漢 EV 和小米 SU7?
在 10 月 14 日,我們就能看到未來的冰山一角了。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494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