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7 月份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振臂一揮,揮來了信心,也揮來了馬斯克。
3 月份堅決表示不會支持總統候選人、5 月還在權衡選擇的馬斯克,當即發布博文稱將「全力支持特朗普」。
這位世界首富,在大選后半段成為光芒不輸兩黨候選人的耀眼明星。
他在線上與線下,用言語與金錢為特朗普搖旗吶喊,特朗普回應的,是昭告全球的親密關系,以及待驗證的政治承諾。
CNN 引用知情人說法稱:「特朗普迷戀馬斯克。」
僅僅在兩年前,倆人一個稱對方應該「掛帽退休」,一個描述對方的產品是「開不了多久的電動汽車、撞毀的無人駕駛汽車,以及不知去哪兒的火箭飛船」。
曾放言要在上任第一天就廢除拜登電動車政策的領導者,與全球電動車行業領頭羊,看似矛盾的兩者,為何能從兩看相厭,走向同舟共濟?
被認為是「石油派」的特朗普再次上任,特斯拉為何被稱為「最大贏家」?這又會為美國、甚至是全球新能源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與馬斯克和特朗普感情迅速回溫相對的,是馬斯克對拜登政府熱情的消退。
上一屆美國大選,馬斯克公開支持的是拜登,甚至在拜登入主白宮時,將這稱為「大好事」,特朗普在任時 2016 年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讓作為擁有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的馬斯克,不對他抱有期望。
來自民主黨的拜登,讓馬斯克覺得「新政府力圖應對氣候危機的風向對我們十分利好」,他「對可持續能源的未來感到非常樂觀」,并且愿意「為新政府提供應對氣候問題上的幫助」。
相對于特朗普,拜登確實表現出對氣候問題的上心,在上任后幾小時內簽署行政命令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但或許是馬斯克的右傾行為,拜登對馬斯克不太感冒。
馬斯克與拜登所代表的民主黨的尖銳矛盾點在于,馬斯克認為比起付會費成立工會在特斯拉內部筑起矛盾對立,直接給工人漲工資是更能夠保障工人權益的方法,拜登對馬斯克的疏離也被視作是 UAW 的施壓。
有知情人士曾透露,特斯拉高管曾數次聯系白宮,希望拜登與馬斯克建立緊密聯系,但拜登反應平平。
壓垮雙方關系的那株稻草,馬斯克父親埃羅爾·馬斯克在參加 BBC 新聞之夜節目時透露,是 2021 年 8 月的電動車峰會。
拜登在峰會上,簽署了到 2030 年美國所有售出的新車中要有一半是零排放汽車的行政命令,并接待了通用、福特、Stellantis 高管,但沒有馬斯克——在活動開始前,白宮致電致歉馬斯克,告訴他沒有被邀請。
更有趣的是,同年 11 月,進不去峰會的特斯拉已經賣出 100 萬輛電動車,而生產了 26 輛電動車的通用汽車卻被拜登在宣傳新基礎設施法案的活動上,夸贊「帶頭讓整個汽車行業實現電氣化」。
馬斯克自有其底氣與傲氣,他的回復也從「特斯拉沒有被邀請似乎很奇怪」,變成了「拜登是一個人形濕襪木偶」(即提線木偶)。
與此同時,馬斯克的公司在拜登政府下面臨日益嚴格的審查。
包括但不限于:
NHTSA 對涉及特斯拉自動駕駛 Autopilot 系統的車禍進行多項調查、美國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指出特斯拉多處違反美國勞動法、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稱 SpaceX 的火箭發射引發附近公共土地火災……
拜登與馬斯克之間的不和,是英文媒體一大愛好,諸如「拜登 VS 馬斯克」「拜登與馬斯克的恩怨遠未結束」「為什么馬斯克和拜登都喜歡電動車,但又受不了對方」等等篇幅甚多。
隔著 UAW 這堵墻,無論是否為拜登政府本意,馬斯克都被越推越遠,在這幾年間,原本就有類似觀點的馬斯克與特朗普,再次走近,并且似乎建立起了比以往更牢固、緊密的聯系。
與人們對保守派的印象不同,特朗普曾承諾減少監管,每頒布一項新法規將廢除十項現有法規,釋放市場活力。
對其他公司的影響與是否能實踐暫且不論,但 Wedbush 證券知名分析師、特斯拉大多頭 Dan Ives 認為,特朗普上臺后特斯拉和其他公司可能會面臨更少的監管。
熱衷于自動駕駛技術馬斯克,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會上,透露了他全力支持特朗普的其中一個考慮:他打算利用自己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影響力建立「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審批程序」。
他抱怨獲得各州自動駕駛運營許可的難度不同,譬如他吐槽加州喜歡監管,得州則受益于監管部門的批準,落地更快。
馬斯克最終能否如愿仍是未知,但人們普遍認為,至少馬斯克旗下公司能夠減少因環保、動保等問題帶來的監管。
人們對馬斯克與特朗普一拍即合的疑問,在于電動車。
對于電動車,特朗普向來是態度強硬的。他多次表示「要終止電動汽車強制令,拯救美國汽車業免于毀滅」,電動車補貼是「綠色騙局」。
他曾表示將在上臺后會撤銷拜登定下的電動車補貼和充電站項目,不僅如此,加州等城市制定的車輛排放標準,可能會在對抗中回撤。
《通脹削減法案》為個人消費者帶來最高 7500 美元的補貼,CNBC 引用多位知情人士說法,表示特朗普不會全盤推翻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但可能會保留生產端補貼,轉而對消費端補貼進行調整。
若這一決定落實,即便是從美國消費者端總體,在美國電動車滲透率緩慢上升的今天,也很難說清是好事還是壞事。
對于福特通用來說則更像是利空——恰好,這就夠了,彼之地獄,吾之天堂。
一方面,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是提升他們產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補貼削減或取消都會對產品吸引力有所影響,但另一方面,他們的電動車業務處于虧損狀態,燃油車業務還在支撐公司利潤。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地位會愈發牢固。
特朗普放言要取消拜登的電動車政策時,馬斯克就回應過「讓人驚訝的是,很多人認為特斯拉靠補貼生存,但這是我們的競爭對手,特斯拉并不是」——特斯拉從 2020 年 1 月 1 日開始,就不再享有補貼。
不管特朗普如何開刀稅收抵免政策,都會將特斯拉的產品與其他美國車企的產品,拉到更接近起跑線,以特斯拉車型的產品力,優勢將愈發突出。
通用、福特尚有家底支撐電動車的虧損,Rivian、Lucid 等未成長起來的美國新勢力,在更嚴格的環境下將何去何從?
10 月份,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 訪時說:
「我可能會征收超過 200% 甚至 500% 的關稅,具體多少我不在乎,只是我定的稅率一定會讓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在美國連一輛都賣不出去。我不想讓這些進口車輛損壞美國車企的利益。」
他后來在補充中特別點到了中國車企,表示 200% 只是一個大致數字,他主要觀點是避免讓中國車企在墨西哥建廠向美國出口汽車,「從而進一步摧毀底特律汽車產業」。
汽車行業之于發達國家的重要性、中美關系的風云變幻,讓中國新能源車企目前對進入北美市場這件事保持克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
特朗普這份對抗與保護意識,針對的不只是中國車企,畢竟他口中說的是「不允許來自墨西哥的進口汽車」
受影響更大的,是早已在美國市場闖出一片天的日系以及歐洲車企。
特朗普無論是上一任期還是此次競選,都主張高端制造業回流。
他在本次選舉中表示,將在國內降低本土制造業稅率至 15%、減少監管、提高關稅——當然,還只是競選中的承諾。
本次大選結果出爐后,這邊美國三巨頭股價大漲,那邊歐洲三巨頭股價應聲下跌,三菱則早在結果出來前,就直言特朗普當選會影響三菱美國業務的復蘇。
中國新能源品牌在本土崛起的影響下,歐洲、日本車企銷量與盈利能力三季度明顯下跌,在可預見的未來里,保住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的銷量與盈利顯得更為重要。
只是好像無論如何選擇,似乎都會增加在美國的賣車成本,日系新能源車在美國的銷量正處于上升勢頭,又要考慮新的挑戰了。
外國車企的車型在美售價提升或利潤下跌可能到來,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斯拉,似乎又贏了一次。
然而,兩位極度自信的傳奇人物之間,到底是從此高橋流水,還是繼續捉摸不定,輿論依然給不出定調。
正如 Axios 評價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系那樣,「埃隆·馬斯克是有史以來最有權勢的非民選人物,特朗普不喜歡分享聚光燈」。
兩個同樣強勢與自我意識強烈的人,還會像上次那樣分道揚鑣嗎?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5345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