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紅燈、違法超車、違法變道、發生交通事故……只要出現這些開車違規行為,駕駛人就會被扣分以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但如果沒有駕駛人,車輛卻同樣出現了上述行為該怎么辦?
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行業監管與技術創新如何相輔相成?成為了各國各地政府需要思考的關鍵命題。
作為國內示范區創新發展的引領者,以北京亦莊為核心建設的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八大自動駕駛示范場景運行車輛接近900臺,位列全國首位,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3300萬公里,占比近全國1/3。
針對車輛安全治理問題,示范區早已走出了一條先行先試的探索之路。
12月20日,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車網”)帶來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測解決方案,分享探討了新時代下的安全管理與產業融合發展之道,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亦莊經驗”和“北京樣本”。
△北京車網車輛研究部負責人 高景伯
1
—
政策護航仍需加碼
當前高級別自動駕駛雖然還處于技術測試驗證階段,但從限定環境過渡到開放道路已是大趨勢。
過程中,各國相關產業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給技術落地與商業化應用提供有力支撐。
但自動駕駛目前仍存在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包括感知能力欠缺引發安全性不足、缺乏全局規劃帶來通行效率較低、開放道路評價標準尚未形成,為產業管理帶來一系列挑戰。
從管理角度看,當交通管理對象從人變為車,事故監管鑒定難度高、企業自證數據缺乏公信力,自動駕駛影響日常通行或違法法規等行為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發重大社會輿情,給相關管理部門、企業以及全行業都帶來負面影響。
而現有管理模式難以適應自動駕駛車輛管理需求,亟需引入技術手段來提升管理精細化程度,在保障自動駕駛測試驗證與商業化探索安全有序開展的同時,賦能企業技術算法提升。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北京車網開發落地了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測解決方案。
“通過車載單元部署,實現37項車輛數據與路側數據實時上傳,充分實現事前預防問題、事中發現問題與事后解決問題,有效紓解安全、效率、測評、管理、應急、數據等六大產業治理問題。”北京車網車輛研究部負責人高景伯介紹道。
2
—
自動駕駛車輛怎么管?
高景伯表示,監管的核心,就是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第一步,然后才是如何去管理、解決、預防問題。”
監管平臺的搭建,從企業、人員、車輛這三個維度入手,按照示范區的相關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事前準入、事中監管和事后處置每個階段都對這三個維度進行審核。
在事前管理方面,監管平臺支持車輛入網與駕駛人等業務審批,包含測試企業、車輛管理、數據安全、駕駛人與異常配置等8項基礎信息。
在事中運營監測方面,在掌握自動駕駛實時行程、電子圍欄等8項常態化運營狀態基礎上,監管平臺能及時識別車輛、人員等異常行駛與違法違規狀態。
“我們每個車輛都會有相應的監管設備,上傳上述37項監管數據,這些數據基本能夠代表整個車輛的運行狀態,我們就能夠知道整個車輛的基本駕駛行為,這就是車路云一體化的監管體系邏輯。”高景伯解釋道。
最后是事后分析統計,監管平臺支持特定區域、企業及任一場景車輛行駛狀態數據看板、報表、熱力圖等生成。針對違規與事故,可即時提取車輛相關行駛數據及路側視頻,幫助挖掘事件背后原因與企業技術短板,從而有的放矢進行改進和預防。
以事故識別為例,基于示范區監管機制,企業應先通過簡報形式主動就事故時間、地點、人員等信息進行上報。
基于企業上報及線上平臺自動識別,初步明確問題并排除可能原因,采取事故車輛暫停測試等短期措施;隨后,綜合線上平臺數據挖掘與路側視頻,協同示范區與企業,分別出具監管數據分析報告與企業事故分析報告,確立根本原因;最后,支持交管認定事故責任與示范區出具整改報告,協同企業逐步開展解決方案驗證與永久實施,最終形成事故閉環。
在安全監測平臺賦能下,截至目前,示范區車輛安全行駛里程突破3300萬公里,占全國近三分之一,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發展的“樣板工程”。
3
—
監管平臺,也要智能化
在高景伯看來,監管平臺不是一個簡單的數據匯聚分類統計平臺。
“它的核心在于對事件的檢測,因此必須要做到智能化。在事中監測方面,我們有一個算法模型,去快速迭代我們對異常事件的檢測,從而不斷提升事件檢測的能力。”
當前,監管平臺事件監測算法是依托示范區海量的測試數據,不斷迭代完善逐步形成。
“我們每天單車數據量在2.9GB,累計的數據量大概是900T。這樣的數據量,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去挖掘和訓練算法。”
據高景伯介紹,監管平臺已累計800多萬條各類疑似的異常事故,包括急減速、緊急制動、自動駕駛退出脫離等各類異常事件,構成其基礎的數據。
“我們再經過提煉,用算法把事故違規還有各種異常事件更加準確地分類。”
據悉,事件識別過程經過多級篩選,準確率達到95%以上,有效支撐了示范區安全監管工作,為自動駕駛能力評估奠定了數據和場景基礎。
在事后處置方面,車網還設立了積分管理系統。基于典型案例處理經驗及交管管理規范,首先確立積分事件及積分分值,其次依據測試體量確定記分折算標準,最終設立積分處罰和實施標準。
這樣的管理模式,避免了一刀切,既保證了自動駕駛測試的規范性,也給予企業充分的發展空間。
“我們的解決方案不僅是監管平臺,還包括相關管理政策、路測建設方案、組織架構方案等,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最終目的都是構建自動駕駛測試能力評價系統,逐步探索動態路權與特種車輛管理,賦能智慧城市安全高效管理。”高景伯說道。
近日,北京車網中標了瓊海市車聯網先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支持瓊海建立統一云控平臺并開發車輛與測試管理功能。這套自動駕駛安全監管模式能否從北京推廣到其他地區,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星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5846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