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 CES 展會上,有三家國內車企成為了絕對主角:
長城帶著魏牌藍山、靈魂摩托車參展;小鵬亮出了陸地航母;還有一家是 CES 展會的老熟人——極氪。
相比去年極氪的分身式參展,為英特爾、英偉達、法雷奧國際供應商「代言」,今年極氪獨立參展,有不少大動作。
極氪,首先成了英偉達的 VIP。推出自研的超高算力智駕控制器平臺,亮點在于可適配英偉達 DRIVE AGX Thor 芯片,計劃在 2025 年三季度首發代號為 EX 系列的全尺寸 SUV。
智艙方面,極氪官宣與高通合作,共同研發智能座艙,能讓海外用戶體驗到 AI 智能語音交互。
不出意外,極氪還將成為首個進入美國的中國汽車品牌,極氪和 Waymo 合作的極氪 RT 將在今年開啟大規模交付。
在新技術、新品牌不斷涌現的汽車轉型時代,極氪迅速將視角轉向了國際市場。
01、智能化的野心更大了
智能電動車不僅是中國市場的機會,也是全球汽車市場的機會。
在坐擁吉利集團的技術積累之余,極氪接下來方向,是找到自己在全球汽車品牌中,獨立存在的意義。
去年的 CES,極氪接連登上供應商的舞臺,存在感和排面拉滿,但更多是一種被動的狀態。
今年的 CES,極氪化被動為主動,思考的是如何將利用供應商的地位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優勢。
極氪推出了自研的超高算力智駕域控制器平臺,搭載算力高達 750TOPS 的 Thor U 芯片,類似于蔚來早期搭載四顆 Orin 芯片的 Adam 平臺,極氪命名為 ADCU Max。
車企自研智駕域控制器平臺的案例并不多,目前除了極氪、蔚小理和零跑,還有正處于研發階段的比亞迪,核心在于提高產品靈活性、降低成本、增強對技術的掌控力,以及最大化利用芯片性能。
比如極氪自研計算平臺則在智駕上提升了 120% 認知準確度、21% 預判準確性,以及減少 8% 碰撞風險。
除此之外,ADCU Max 還可以同時處理 14 個 800 萬 30 幀攝像頭的數據輸入,處理各種類似于端到端等復雜模型,提升極氪「全國都好開」的智駕體驗。
一個小細節是,極氪自研的域控制器帶有「涉水雷達控制模組」,或許是類似于仰望 U8 的浮水功能,具體作用得看三季度被稱為「杭州灣庫里南」的全尺寸 SUV。
當擁有一套性能強大的智駕平臺,極氪的下一步就是接入多模態大語言模型 (MLLM)。
這種軟件架構組合類似理想的端到端+VLM、小鵬神經網絡+規控大模型+大語言模型組合,主要用于認知和思考復雜交通場景,實現從新手司機向經驗豐富的本地老司機進化。
舉個例子,如果把端到端大模型比作人的大腦,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就是人的小腦。
功能量產方面,極氪計劃今年一季度分批推送車位到車位端到端方案,同時還有基于端到端 Plus 的通勤模式。
智能化的另一面:極氪的 AI 座艙將接入云端大模型和混合模型。
目的是為了讓座艙系統變得「更主動」,不像過去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而是主動洞察、預判用戶需求。
舉個例子,系統檢測到駕駛員疲勞犯困的時候,常見做法就是響起報警提示,稍微智能點的還能給你打開窗戶,極氪的做法是主動推薦途經的停車區/服務區,方便用戶休息。
以智能化作為切面來看,極氪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加速智駕和智艙的步伐,包括去年從決策到量產交付搭載自研智駕方案的新款極氪 001,極氪實際只用了 4 個月時間。
正如極氪智駕負責人陳奇所說,在全國做高階智駕的廠商里,還沒有看到哪家用 4 個月把高階智駕從頭做到量產。
對于不同階段的任務和發展的方向,極氪都有著足夠清晰的認知和定位——先打好基礎、再摸清技術路線、提升功能體驗,這也是極氪保持產品后勁的核心原因。
說白了,極氪是目前唯一一家試圖尋找智能化與全球化交點的車企。
02、一家純電車企出海的完整面
首次獨立參展,極氪的目標不僅僅是秀肌肉,而是為了更大的國際市場。
對極氪而言,出海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條增速曲線。
去年以來,國內不少車企都加快了出海步伐。蔚來、小鵬、零跑、比亞迪、奇瑞、上汽名爵、長安、嵐圖等都在歐洲投放車型。
這也意味著對后來者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如何讓原滋原味的產品優勢走出國門,極氪圍繞產品、補能和渠道分三步走。
第一步:全球化的 AI 智能座艙。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目前大部分車企出海主要基于國內已開發的產品,再針對不同市場做測試認證,以此滿足當地的銷售條件,甚至不少車企都沒有在海外建立本地化團隊。
舉個例子,國內車企主打的自帶生態大屏,在海外毫無用武之地,而另一個優勢的語音控制,在歐洲市場要兼顧 28 種官方語言,如果不接入蘋果或者谷歌這種 IT 巨頭的服務,單靠一家車企的研發力量,幾乎做不到。
如果想要在智能化上打動海外消費者,必然需要針對當地市場正向開發產品。
據了解,極氪在中國、瑞典、德國等地建有造型設計和工程研發中心,研發、設計人員超過 7000 人。
面對不同地區的本地化需求,極氪智能座艙有兩套方案:國內走自研路線,海外聯手高通推出 Kr AI 大模型系統,語音交互能力看齊國內市場,以及首發極氪海外導航 2.0,通過 Map box 提供導航服務。
第二步:復制國內超快充生態。
為了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市場接納度,部分車企會在海外市場布局補能網絡,讓海外用戶的用車體驗得到質的提升。
截止 2023 年,海外公共充電樁數量僅有 280 萬根,不足國內公共充電樁總數的三分之一,而要進入全球市場,就得提供更方便更通用的補能方案。
以歐洲市場為例,德國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充電樁,都需要刷充電卡才能啟動,而且還有繁瑣的賬號注冊和信用卡支付流程。
相比之下,蔚來換電站和特斯拉超充背后的無縫支付,在歐洲市場就是碾壓的優勢,而極氪也將在海外布局 800V 超快充補能網絡,預計 2025 年陸續完成各市場法規認證。
按照規劃,極氪計劃與當地合作伙伴布局 1000 個自營充電樁,同步出海全棧 800V 架構、800V 超快充電池和超快充樁,極氪 7X 將是首款出海的 800V 車型。
第三步:渠道共享。
車企出海,渠道先行。
從 2023 年首家海外門店落地至今,極氪目前全球營業門店有 500 家,覆蓋瑞典、澳大利亞、阿聯酋等 40 多個地區。
作為參考,蔚來從 2021 年開啟市場全球化至今,累計布局 10 家蔚來中心、11 家蔚來空間和 58 家蔚來服務中心;而小鵬則計劃今年海外門店拓展至 300 家以上。
很明顯,極氪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但極氪的勢能遠不止如此。
在極氪和領克整合之后,憑借領克積累的出海經驗、渠道和口碑,可以幫助極氪迅速打開歐洲市場。
截至目前,領克海外總出運量累計超 8 萬輛,目前領克在歐洲跟沃爾沃已經合作了 30 多家渠道,未來會增加到 100 多家,這對于極氪同樣是一個促進出海業務增長的機會。
長遠來看,吉利寄予極氪科技集團的最大期望之一,正是走向全球,成為世界性的高端豪華品牌。
一個例證是,大到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等,小到組織體系、產品規劃和運營經驗,極氪已經建立了先天優勢。
03、三款新車,全年目標 32 萬輛
國內研發新技術、海外資源整合,極氪有了更多的力氣來講好自己的故事。
在吉利四大乘用車板塊中,極氪的定位是豪華科技品牌,主打是豪華、極致和科技,主攻 30 萬元以上的市場。
極氪的中大型車主要聚焦超級電混,中型車聚焦純電,而如果中型車細分市場與領克重疊,極氪做純電、領克做混動,二者互不內耗。
汽車業競爭的本質,是整套體系的效率和能力。
以BBA 為例,單個品牌實現年銷百萬規模,大概由 5~8 款的主力車型支撐,覆蓋多個主流細分市場,考驗的是車企對于市場的判斷和產品競爭力,而不是復雜的車海戰術。
據了解,極氪和領克整合后預計減少 3-5 款新車型,主力車型聚焦打造爆款潛質,將以更少的研發投入,實現年銷量突破百萬臺的規模。
2024 年,極氪以 22.21 萬輛成為純電豪華中國品牌的年度銷冠,比第二名的蔚來多了 153 輛。
按照規劃,2025 年極氪科技集團的全年產銷目標是 71 萬臺,其中極氪占 32 萬輛,相當于極氪今年的銷量目標比去年高出了近 50%。
在 30 萬以上新能源市場賣出 32 萬輛新車,去年只有理想和問界做到了,如果聚焦到純電市場,至今仍無人實現。
小米今年的交付目標同樣的 30 萬輛,但結合 YU7 的定位和競品對手,起售價大概率不會超過 30 萬元,所以極氪身上的壓力并不小。
為了實現這個 KPI,極氪今年在產品上有更強的進攻性,計劃推出三款新車。
第一款是基于 007 架構的獵裝車——007GT,將在第二季度發布。
類似蔚來 ET5 和 ET5T 的姊妹車型,極氪同樣希望 007+007GT 這套組合的搭配,能夠進一步拓展細分市場。
拿銷量數據來說,蔚來 ET5T 月均銷量長期比 ET5 多出 2~3 倍,而極氪本身作為獵裝車品類的銷冠(極氪 001),自然會有更大的野心。
第二款定位全尺寸旗艦 SUV,內部代號為 EX1E,類似于極氪 009 的 SUV 版本,計劃第三季度發布。
圖源網絡
新車除了首發極氪 ADCU Max 平臺,還是極氪首款純電+混動雙動力系統的車型,據說有單雙電機版本,續航里程超過 700 公里。
第三款定位中大型豪華 SUV,內部代號為 DX1E,計劃第四季度發布,同樣搭載純電+混動雙動力系統。
三款新車的補齊,極氪今年能否實現 32 萬輛的銷量?機會很大。
一是極氪加入了混動賽道,有油箱的助攻;另一個則是極氪產品線從小眾定位轉向了主流走量市場。
SUV 路線類似問界 M7/M8/M9,獵裝車品類補上了新產品,跟轎車品類形成互補,MPV 品牌有 009 和 MIX,網傳還有一款代號為 Beluga(白鯨)的大型 MPV。
向外是過硬的技術和產品矩陣,向內是高效的效率機器,無疑是極氪的一次競爭力加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597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