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就像植樹。
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新能源汽車,更加注重的是營造產品的表象,比拼誰的參數高、尺寸大。
這就像一棵樹,只注重樹的高度,而忽視根的深度,遇上極端天氣很容易被連根拔起,而如果要構建一個完整健康的生態系統,更加需要建起茂密的森林。
「建森林」的理念,放在汽車行業亦是如此。
行業人士曾提出,在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的轉換過程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都是在沼澤地里起種樹。
汽車操作系統是一臺智能車的神經中樞,支撐著硬件、軟件和車輛功能的控制,對成本控制和汽車的用戶體驗極為重要,決定了一臺車的智能化上限。
東軟睿馳總裁兼 CTO 杜強告訴汽車之心,中國汽車行業率先跨進 AI 定義汽車(AIDV)時代,作為具有天然生態屬性的操作系統,類似于安卓,AIOS 能夠為底層芯片、頂層應用以及整車各類設備提供全面支持和高度適配。
從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視角來看,如果能在 AIDV 階段率先建立操作系統的核心生態地位,有望為中國汽車行業在未來 10~20 年贏得技術主導權和競爭先機。
而東軟睿馳要做的是,將前瞻性的技術去偽存真,完成工程化的普及應用,逐漸聚攏生態合作資源,形成不斷擴大的生態合作圈。
東軟睿馳之于車企,就像羅賓之于蝙蝠俠,為車企突破行業挑戰提供堅實支撐和可靠助力。
01、技術底座,制勝的基礎
汽車正加速向智能體演進,背后對底層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伴隨 AI 技術與汽車的不斷深化融合,汽車行業正從「軟件定義汽車」向「AI 定義汽車」演進,這一轉變不僅是技術架構的升級,更推動著汽車開發模式、應用生態和用戶體驗的全方位提升。
過去軟件定義汽車,汽車從一個固定的硬件產品變成了可以不斷更新的用戶產品,汽車硬件成為模塊化、通用化的平臺和資源池,支撐整車軟件多樣化開發與部署。
對車企而言,軟件定義汽車實現了對功能、系統開發和軟硬件的完全控制權。
如今 AI 定義汽車,智能汽車將經歷從「功能集成」到「系統級智能進化」的躍遷。
兩者的核心轉變在于,應用層越來越多的功能將依賴 AI Agent 自主實現,底層著重算力優化與車云通信協調,保證系統的高效與穩定,而中間層 AI 將與 OS 逐步融合,為 AI 應用的高效開發與運行提供全方位支持。
從用戶角度來看,相比過去命令式的語音助手,AI 帶來了更貼近人類思維的語言處理能力,用戶通過模糊指令、多模態等交互方式,實現「所想即所得」的交互體驗。
輔助駕駛、人車交互等智能化場景,是 AI 定義汽車技術落地的競爭焦點,而背后的操作系統開發流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以蔚來、理想為代表的自研派認為,如今軟硬件迭代速度快,需要更高性能和更靈活高效的操作系統,自研操作系統不僅有利于垂直資源整合,加快功能開發迭代速度,同時還帶來單車 10% 的成本下降空間。
理想自研操作系統的導火索是「芯片荒」(2020 年)帶來供應危機,而當時的操作系統和全新的芯片適配周期長達六個月,兩難之下理想決定轉向自研路線。
不難看出,車企自研操作系統的背后,是為了解決芯片適配、開發效率低等行業痛點。
作為對汽車產業理解最深的 Tier1,自然搶先理解車企自研操作系統的本質。
一方面,東軟睿馳與芯片廠商在芯片設計階段就建立了合作,在操作系統與芯片適配之外,更早一步地與芯片廠商展開聯合研發。
目前,NeuSAR OS已經適配海內外超過 70 款主流芯片,并能夠在芯片量產上市的同時實現同步支持,避免了「新車上市」和「技術量產」之間節奏不匹配的問題。
另一方面,NeuSAR OS 不僅繼承了傳統 AUTOSAR 層面的全部功能,通過數千萬套的量產規模驗證其安全穩定性,更開創性地構建了面向 AI 時代的開發框架,支持車企智能化功能的高效開發和快速迭代,讓車企實現成本和創新的平衡。
在東軟睿馳看來,AI 定義汽車還遠未進入存量博弈的時刻,開放、靈活的合作模式依然是車企的「伯樂」——讓車企吃到技術迭代快、成本大規模下降的紅利。
02、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的人
什么是一套優質的 AIOS?
站在車企角度,操作系統向下連接著芯片和驅動軟件,向上支撐著軟件應用生態,涉及車控、智駕、通信不同技術領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優質的操作系統,懂得靈活、高效地利用軟件和算法,實現車內各類軟硬件的有機聯動,從而助力車企高效、便捷地創新迭代整車智能化功能,達成用戶的心理預期和訴求——科技夠直觀,情感有反饋。
如果把這個路徑與 AI 定義汽車的路徑相匹配,東軟睿馳 NeuSAR OS 有三個維度的優勢。
第一層是模塊化的高效率。
傳統開發軟件好比是手工作坊,每個功能都得從零搭建,而 NeuSAR OS 提供的模塊化框架,實現將 AI 應用的開發轉變為「拼樂高」。
NeuSAR OS 通過 NeuSAR AI Framework 中間件,將車內數據管理、模型訓練、算力調度等封裝到系統層,實現底層公共組件的最大化利用,開發者可快速調用 AI Agent 開發所需的基礎服務,降低重復開發工作量。
這種「預制菜式」的開發,本質上是在避免「重復造輪子」,同時也減少約 70% 的 Agent 開發工作量,以及縮短 80% 的開發周期。
從結果上來看,東軟睿馳 NeuSAR OS 所實現的功能開發周期,已經從原來的一年降至 1~2 個月。
第二層是對成本的把控力。
李想表示,理想汽車過去每年要付出幾十億元的相關 BOM 成本,以及幾千萬元的 AUTOSAR 授權費。
換而言之,當價格戰成為車企之間的主流趨勢后,AUTOSAR 的授權費就變成了「燒錢」的無底洞。
NeuSAR OS 的商業模式,則跑通了成本與創新這一閉環。
一方面,NeuSAR OS 支持多系統協同,為 AI 應用上車提供基礎底座,通過降低車企在智能化功能開發過程中的復雜度與創新門檻,實現真正可衡量的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東軟睿馳 NeuSAR OS 目前積累了數千萬套的量產上車規模,憑借自身過硬的技術壁壘和豐富的量產落地經驗,能夠助力車企實現 30%~50% 的降本。
第三層是對車企的開放度。
NeuSAR OS 是一個非封閉,支持技術分層拆解、功能動態遷移的操作系統。即東軟睿馳提供軟件技術平臺底座和軟硬件一體化產品方案,車企負責車內系統集成和場景應用創新,彼此各取所長、互相成就。
這就好比大家能獲取相同的基礎食材,最后端到用戶面前的菜,完全取決于大廚(車企)的烹飪手法,滿足車企的差異化創新需求。
在杜強看來,整車智能操作系統的核心應該是通用化的、開放的架構,能夠有能力支撐車企與各生態伙伴實現創新功能的落地。
如果說傳統 AUTOSAR 是刻板印刷術,那么 NeuSAR OS 更像是活字印刷術,是一個不斷解耦的過程,針對單個服務提供資源擴展,更新單一模塊,最終徹底實現軟件獨立「生長」。
03、操作系統的終局是「贏者通吃」
汽車行業的研發緊迫感,是由軟件價值卷起來的。
創新速度快、量產速度快是重要賽點,從長遠視野看操作系統的市場局面,并不是「多點開花」,而是「贏者通吃」。
第一個印證,AI 定義汽車將是車企的生死命題。
有行業人士表示,未來三年,AI 定義汽車將經歷「技術爆發-生態整合-用戶體驗升華」三個階段。
這也意味著,AI 會成為下一代智能汽車的基礎設施。
在東軟睿馳看來,AI 定義汽車核心在于汽車如何融合 AI 能力,構建汽車 AIOS 和掌握數據安全。
對于車企而言,NeuSAR OS 就像是一個開放、標準化的技術底座,提供了完整的工具箱和合作思路,助力車企以低成本、高效率接入 AI 時代的核心技術。
第二個印證,是底層技術的趨同性。
AIOS 讓智能汽車更好地理解用戶、服務用戶,靠的不是一把子砸錢下去的草莽勁,就像米其林級別的餐品,絕不是把各種昂貴食材堆成山就完事。
一套優質的 AIOS,是能在安全性、可靠性、開放性、可擴展性、易用性、成本和自身能力間,達成精妙平衡的同時,提供市面上罕見的價值主張。
車企自研操作系統目前基本處于早期探索差異性階段,而未來底層技術將逐漸趨同,共性問題將沉淀到橫向的生態中,車企更聚焦于解決差異化的創新層面。
杜強認為當前軟件供應商與車企自研之間仍是互為補充的關系,但未來更有可能演進為一種生態化分工格局,各方在協作中形成清晰的邊界與價值定位。
第三個印證,千萬級出貨量將是上桌的門檻。
在 AIDV 時代,汽車 OS 的核心需求,無外乎兩個字,穩和快。
操作系統強調的是量產實踐,玩家們只能靠量產案例證明產品的穩定性。
早期歐洲 AUTOSAR 供應商之所以壟斷市場,就是因為有大量的案例背書,車企則力圖求穩定的供應商,避免產品被召回的風險。
杜強表示,如今 NeuSAR OS 已經進入規模化量產的階段,其數千萬套裝車量產成績,證明了東軟睿馳能夠提供高可靠、高安全的底層能力,至少保證車企能放心應用上車,更不會出現故障召回。
另一層「快」則體現在量產速度上。
據公開資料顯示,東軟睿馳核心產品已在本田、廣汽、長安、東風嵐圖、吉利、一汽紅旗、比亞迪等多家車企搭載落地,在60余款國內外車型中量產應用。
有人認為未來三年將是智能汽車「二戰」結束的最后三年,操作系統市場也不例外,未來將進入存量博弈的時刻、「你多我少」的競爭。
東軟睿馳思考的是,如何朝著冰山之下的多方協作和技術沉淀的方向,做大操作系統蛋糕,這也是與各生態伙伴構建開放生態圈的重要意義。
一家 Tier 1 能走多遠,取決于能否把握智能化大潮的方向,在行業生態中找準定位。
這種打法或許不夠性感,但卻印證行業一個說法:沒有操作系統的 AI 狂歡,終究是沙灘上的城堡。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679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