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近日稱,欲出售AESC 51%的股權(NEC占比49%),未來希望通過外部采購方式,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應對激烈競爭。這跟國內電池難求的現狀,大相徑庭。
與國內整車企業“排隊”買電池的大行情相比,三星SDI、松下、LG化學,三家2015年占全球動力電池份額超過6成的動力電池巨頭(包括家用小型動力電池),可以說是能吃頓飽飯就不錯了。
根據三家企業公布的2015年報,三星SDI營業利潤-59.8%,松下、LG均在0.1%以下。當然,這與電池的先期技術開發成本過高,霸占市場的低價戰略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動力電池這個營生,絕對是個耗錢的體力活。從鋰動力電池工業化鼻祖索尼(老美是原始發明者)退出電池領域,可見一般。
以目前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如果2020年初步實現市場化普及,量大薄利的模式是難以避免的。日產消減成本的說辭,是圓的通的。此外,ASEC稱著于世的錳酸鋰技術路線,在三元的強攻下,可能也著實累了。不提磷酸鐵鋰,怕噴。
結語
歷史之鑒,當年紅極一時的日本液晶產業,賺到盆滿缽滿后,低端技術專利及生產設備轉讓套現,向更上游的制造加工設備集聚的情形,是否會發生在動力鋰電池領域重演?
在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我們的動力電池在全球競爭中絲毫沒看到突出重圍的可能的現實中,未來國內動力電池廠商是否還能如此硬氣,只能拭目以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4565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