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第八屆國際可充電電池展覽會在日本Big Sight國際展示中心召開,同期還還召開了專家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汽車動力電池研究機構Brain of Battery Business(B3)發表了一份鋰離子電池的市場預測分析報告,主要列舉了一些B3公司所作的預測,筆者看過這份報告后,發現有些電池數據并不完全精準,但是這并不妨礙其作為一份市場趨勢預測分析報告的可讀性。
根據B3公司高級副總裁Takeshi Miyamoto的報告, 全球各國環境保護政策和電動車刺激政策(例如,美國的ZEV法規,歐洲的CO2排放法規,中國的NEV法規等)將繼續成為推動電動車銷量增長和對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消費類電池和汽車動力電池在內的需求量在2017年將達到100GWh,其中消費類電池的需求大約為50GWh,乘用車需求約31GWh,另外19GWh的需求主要來自中國的大巴車等商用車(圖1)。2016年,全球BEV/PHEV乘用車的銷量約為721,000輛,其中美國占146,000輛,歐洲占據201,000輛,日本為25,000輛,中國為336,000。其中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增長很小,而中國引領了市場的顯著增長。
圖1 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和各區域BEV/PHEV銷量
為了滿足各國的環境法規相關要求,2021年的電動車需要達到900百萬輛,2026年需要達到1千6百萬輛,轉化為電池的需求量大約為2021年需要180GWh(大約需要另外4個類似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產能35GWh),2026年需要450-500GWh(大約需要另外12-13個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圖2)。
圖2 全球電動車和動力電池需求預測
在乘用車領域,據B3公司統計的動力電池出貨量數據顯示,2016年 ,松下排名第一,比亞迪排名第二,AESC排名第三。雖然LG化學在2016年沒能進入前三甲,但是預測在2017年排名將會有將顯著上升(圖3)。
圖3 主要乘用車動力電池供應商出貨量
為了能夠進一步改進電池性能,全球電池廠家的電池技術上的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例如,LG化學優化改進了很多電池設計細節,以便電池能夠滿足通用汽車Volt和Bolt的要求,包括電池能量密度、耐久性和成本等上使用。圖4概括了電池Cell的能量密度(Wh/L)的發展趨勢(包括方形硬殼電池Pr,軟包電池Pouch、圓柱電池18650/21700),到2020年,動力電池Cell能量密度將普遍超過600Wh/L。
圖4 電芯能量密度趨勢
參考
Trends at Tesla and demand forecast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by B3. March 16, 2017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129Lab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097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