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比能量高,循環性能好,在消費電子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鋰離子電池也是高成本的代名詞,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這種對鋰離子電池有著巨大需求的領域,對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將更加敏感。但是受限于原材料價格高企,特別是碳酸鋰、Co和Ni等原材料在近期都有較大幅度的價格上漲,鋰離子電池目前的成本降低的空間有限。
為了降低單位Wh的成本,人們開發了多種高能量密度的蓄電池,例如Li-O2電池,理論比能量可達3600Wh/kg(2Li++O2+2e-=Li2O2,2.96V vs Li/Li+),遠高于鋰離子電池,并且具有環境友好等特點。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人們還以Na,Zn等替代金屬Li,開發Na-O2和Zn-O2電池,目前這些技術還都處在基礎技術研發階段,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屬-電解液界面研究和放電產物研究等方面,其中Li-O2電池開發難度較小,研究比較充分,有希望能在短期內進行應用。
此外Li-S電池也是研究的熱點,S的理論比容可達1672mAh/g,理論比能量達到2600Wh/kg,雖然遜色于Li-O2電池,但也要遠遠高于鋰離子電池。目前Li-S電池存在的主要問題是,S的導電性差,接近絕緣體,體積膨脹大(80%),S正極的嵌鋰產物會溶解在電解液里,在正負極之間穿梭,導致容量快速衰降,循環和儲存性能差。目前鋰離子電池上常用的酯類電解液由于存在較多的副反應而無法在Li-S電池上應用,所以Li-S電池一般采用醚類電解液,導致電池的高溫性能很差。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研究者分分采用S納米化、表面包覆改性和全新的固態電解質等方法克服,目前Li-S電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因此Li-S電池也是最有希望在短期內取代鋰離子電池的高比能儲能體系。
儲能領域從來都不缺乏攪局者,最近幾年新興的雙離子電池就是其中之一。與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之間只有Li+在參加反應不同,雙離子電池的充電的過程中,陰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向陽極遷移,嵌入到陽極結構之中,陽離子向陰極遷移,嵌入到陰極之中,放電的過程則與之相反,陽極和陰極中的離子脫出,回到電解液中,恢復電解液的濃度。目前雙離子電池使用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石墨材料,其實陰離子能夠嵌入到石墨結構中早在1938就由Ru?dorff和Hofmann發現,但是由于陰離子的嵌入電勢較高,因此早期的雙離子電池的電解液使用高濃度的酸溶液作為電解液,這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直到90年代,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人們發現如果將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替換為能夠嵌入陰離子的石墨類材料,可以獲得較高電壓的雙離子電池。隨后的幾十年人們開始對雙離子電池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陰離子嵌入到石墨結構中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1」。
下圖是一些常見的應用在雙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和它們在不同的石墨材料中的嵌入電勢「2」,從這張表上我們可以注意到,常見的PF6+酯類電解液在雙離子電池中,PF6嵌入到石墨結構中的電勢都達到5V以上,這也導致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高電壓導致的電解液不穩定,從而使得電池在循環中庫倫效率持續下降,循環性能較差。近年來隨著離子液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離子液體的高熱穩定性,低粘度和寬電化學窗口,讓我們看到了雙離子電池的希望。
雖然目前學界針對雙離子電池的報道很多,但是目前我們對陰離子嵌入到石墨中的結構還了解較少,Kolja Beltrop的研究顯示陰離子的直徑對其嵌入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陰離子直徑越大嵌入到石墨中就越困難(還要考慮到陰離子與電解液溶劑的共同作用)「2」。
日本科學家Tatsumi Ishihara針對PF6嵌入到石墨中的行為研究發現,隨著PF6的嵌入,石墨片層之間的距離逐漸擴大,最大可達到0.4nm(石墨片之間的層間距初始為0.336nm),同時還在較高的電勢下發現石墨結構中出現了納米氣泡的結構,這些納米氣泡結構也使得石墨負極的容量大幅提高,達到147mAh/g,這已經與LiCoO2的比容量相近了「3」。
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的Panpan Qin等人共同開發了一款Al基負極的雙離子電池,Panpan Qin在Al箔上制備了一層碳包覆中空Al納米球,不僅很好的抑制了嵌鋰過程中產生的應力,還降低了電流密度,從而使得該電池具有極佳的循環性能,在2C下循環1500次,容量保持率可達99%,在1780W/kg的功率密度下,該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142Wh/kg,這一數據要高于大多數的商業鋰離子電池的數據(關于該成果的詳細內容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介紹)。
上一個三十年是屬于鋰離子電池的時代,下一個三十年會是屬于那種電池呢?Li-S電池、Li-O2電池和雙離子電池,究竟誰會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掘墓人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雙離子電池的優勢,首先是成本,雙離子電池正負極采用的都是石墨材料,光是這一點就要比采用NCA,NCM和LCO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成本低很多。其次是環保屬性,雙離子電池幾乎不含有重金屬成分,正負極的石墨材料也很好處理,不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最重要的是工藝優勢,目前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和工藝完全可以用于雙離子電池的生產,可以說雙離子電池的技術一旦成熟,并開始推廣,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廠家可以在不更換設備的前提下,段時間內實現快速轉型。
Li-S電池、Li-O2電池和雙離子電池究竟誰能夠取代鋰離子電池,贏得下一個三十年,您怎么看呢?
撰稿:憑欄眺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于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
ANovel Aluminum–Graphite Dual-Ion Battery, Adv.Energy Mater. 2016, 6, 1502588,XiaolongZhang, Yongbing Tang, Fan Zhang, and Chun-Sing Lee
DoesSize really Matter?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tercalation Behavior of Anions intoa Graphite-Base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Dual-Ion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209 (2016) 44–55, Kolja Beltrop, Paul Meister, Sven Klein,Andreas Heckmann, Mariano Gru?nebaum, Hans-Dieter Wiemho?fer, Martin Wintera,Tobias Placke
Intercalationof PF6? anion into graphitic carbon with nano pore for dual carbon cell withhigh capacit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6 (2011) 6956–6959, TatsumiIshihara, Yuji Yokoyama, Futoshi Kozono, Hidemi Hayashi
Bubble-Sheet-LikeInterface Design with an Ultra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Layer for High-PerformanceDual-Ion Batteries, Adv. Mater. 2017,1606805, Panpan Qin, Meng Wang, NaLi, Haili Zhu, Xuan Ding, and Yongbing Tang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Leade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175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