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電動網 ? ? 作者:雷洪鈞
歐陽明高教授在最近的一次高峰論壇上介紹,2020年動力電池成本(1元/瓦時)是既定目標。如果實現,我國電動汽車就不需要國家補貼了。
一、以鋰離子動力電池為代表,已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電池是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之一,以鋰離子動力電池為代表,已經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具體表現在中國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經過了前面的三個五年計劃:
1)“十五”是錳酸鋰電池;
2)“十一五”是磷酸鐵鋰電池;
3)“十二五”是三元電池。
接下來是“十三五”:
a)新一代的動力電池(注:主要是電池結構與目前電池結構,一定是優化了的);
b)高比能量的動力電池(注:主要是高于300Kwh以上);
過去五年間,中國動力電池比能量提高了近一倍,成本也下降一倍以上,2015年全球排名前10名中有4個企業是中國電池企業,2016年有6個動力企業進入前10 十強,這是到2020年在動力成本方面實現到達1元/瓦時以下目標的依據。
二、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已經實現300公里以上
a) 純電動商用車的總體技術水平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并且實現批量出口;
b)2013年大、中型純電動客車和乘用車起步,從150公里現在已經提高到300公里以上;
c)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帶動了整個混合動力技術逐步成熟,基本攻克了這一核心技術;
d)2017年是燃料電池車商用化元年,中國的特色是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汽車。
三、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導入期已基本結束
a)2011年—2016年的5年間,從不足5000輛到51萬輛,保有量從1萬輛提升到100萬輛;
b)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超過汽車總銷量的1.5%,2016年超過1.8%,2017年應該在70萬輛左右;
四、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a)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戰略,包括“三化”,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相結合;
b)從四個層次進行全方位的開發,即基礎科學、共性核心技術、系統集成、集成開發;
c)系統集成仍然是三大動力系統,即電池方面是電池管理技術、電機方面是電力、整車方面是智能化技術。
五、中國純電動汽車產品的基本定位及主要目標
純電動汽車豪華的不難做,低端的也好做,最難的是家用主流轎車。
a)技術目標是A級,尤其是A0級電耗降到百公里10度電,希望產業化A0級轎車續駛里程300公里左右;
b) A00級一般來說200公里以內是合理的,A0級300公里也就合理了,A級以上400公里,B級以上500公里;
c) 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在1500萬輛左右,2025年大概應該在800萬輛左右,2020年在200萬輛左右;
d)電池的比能量提升目標,2020年的300瓦時/公斤,體積比能量達到500—600瓦時/升。
六、應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挑戰的建議
1)評估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安全性技術門檻。350千瓦的充電,電動汽車的電壓就會提高到1000V,充電電流350安,這會對整車電氣安全、電池安全、充電安全、電網安全帶來重大技術挑戰;
2)制定充電技術與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當前最大的短板是在充電,我們現有的充電設施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
歐陽明高教授的演講,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成績、目標、挑戰及建議,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從業人員很有必要認真學習,尤其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雷洪鈞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35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