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購買電動汽車時,親朋好友見到我的電動車,都會問一句話,你是搖不上號嗎?一開始還解釋一番,后來也懶得解釋了,只是隨口應和幾句。仔細想來,“你是搖不上號嗎”這句話代表了很多人對電動汽車近乎所有的認知。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盡管隨著大眾對電動汽車認知的改變,已經極少有人再問我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在人們的心中仍沒有答案,一臺電動汽車,除去牌照,和同型燃油車比較,還有購買價值嗎?今天,我用兩年的電動汽車使用經歷來回答這樣的問題。
我的電動汽車是2015年款北汽ev160清秀款,也就是高配,購買時間是2015年6月23日。和低配車型相比,多了遠程控制,自動大燈,自動雨刷,倒車影像,后視鏡電動折疊,天窗。當時的購買價格是9.49萬元裸車價(優惠了2000元,廠商終端指導價96900),算上保險,上牌等,一共花了10萬出頭。同年度的同款汽油車是紳寶D20車型,自動擋同配置車型的售價是售價7.01萬元的2015款 兩廂 1.5L 自動樂享版。
配置上看,兩車的配置差異極小,汽油車型配置1.5L汽油發動機+4AT,電動車型是電動機+單速比變速箱。電動車型多出了倒車影像、全液晶儀表盤、10寸彩色大屏,電動助力。
北汽的紳寶D20車型是當時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售價7萬元左右的自動擋車型,盡管這是一個聊勝于無的自動擋,但總歸就是比沒有強。自動擋的好處自不用說,城市用車,就別跟自己的腳過不去了。目前紳寶D20普遍有1萬元左右的市場優惠,由于無法查證2015年時的市場優惠情況,因此就按照今年的市場狀況以優惠1萬元計算,即市場上的裸車價格6萬元計算。
下邊開始真刀真槍的對比,首先說一下對比的項目。對比分為客觀成本與主觀駕乘兩個大項。客觀成本下面分為購車價,年度使用成本。主觀駕乘分為加速性能,高速性能,動力平順性,操控能力,能量補充速度,以及主觀駕乘感受。目前我的ev160車型經過2年零一個月已經跑了4萬7000公里。通過接入家中電表安裝了充電樁,電價遵循北京市一般家庭階梯電價。從網友口碑中查到的數據,汽油車型的百公里油耗約為8升/百公里。
汽油車型口碑中現實油耗百公里8L
先開始對比成本項目:
說明:
1、由于是接入自家電表,無法分開家庭用電和汽車用電,因此電動車型的電費是2015全年、2016全年、2017前7個月的電費合計。按照我目前用車習慣是私人充電樁為主,公共充電為輔。公共充電部分的電費沒有具體的數據記錄,但由于把家庭用電費用也計入到了電動車電費中,因此公共充電樁電費就不再單獨計入,這兩部分的電費是大體相同的,甚至家庭電費會略高公共充電樁費用。
三年電費記錄,合計7780元
2、保養成本,電動車型是1萬保養一次,廠家贈送4次保養,4s店售車合同約定5年10萬公里免費保養。汽油車型5000保養一次,首保免費,小保200元左右,大保養400元。47000公里:電動車型4次保養;汽油車型需要小保養8次,大保養1次(3萬公里時)。
3、車船稅,由于北京市的限行政策,因此D20第一年車船稅是按照標準計價420元計算,第二年按照拋出限行減免后的350計價,因此總計是770元。ev160是屬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船稅。
4、保險價格,保險第一年按照100萬三者+車損+不計免賠計算,第二年按照50萬三者+車損+不計免賠計算。關于電動車型的保險價格需要特說明的是,2015年、2016年的保險均是按照補貼后價格計算的,從2017年7月1日全國車輛保險改革后才開始按照補貼前計價。因此電動車型的車損險計算時是以96900元為基礎計算的保費,這個價格是廠商的終端指導價。
2016年ev160保險價格
5、停車、高速費等費用,此部分費用由于汽油和電動車型相同,因此不做對比。
從以上的對比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客觀成本方面:車輛購置成本,ev160較D20貴45%;使用成本方面,年度使用成本ev160較D20省55%。經過兩年零一個月的使用,購車加使用總成本電動車較汽油車多出1.1萬元。
對比過相對客觀的成本項目后,再做駕乘感受方面的主觀對比。在駕乘感受中,可以分為車輛的加速性能,高速性能,動力平順性,操控能力,能量補充速度,以及主觀駕乘感受這幾個方面。
加速性能方面,ev160的加速能力無疑是好于D20的,電動機的低速加速能力是一種超越級別的存在,即是是更高級的汽油動力總成,在低速加速能力方面也很難超越ev160。
高速性能,我認為兩車是差不多相同的水平。車速超過100km/h后,兩車的再加速能力、發動機噪音、底盤穩定性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都是比較差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作為城市用車的設計,高速性能并不是設計取向。紳寶D20高速行駛時的主要問題是發動機噪音太大。而ev160的主要問題是高速再加速能力差,超過100km/h時速后,幾乎無加速能力可言。
動力平順性,ev160是毫無爭議的勝者。D20的1.5L自然吸氣+4AT變速箱,會讓人開到吐的。在電動汽車這種毫無頓挫的動力表現面前,個人感覺目前市售30萬以下除CVT變速器外所的所有自動擋車型都是垃圾。
操控能力,這倆車都是日常代步工具,操控都不是很好。由于ev160是電子助力,因此操控方面較D20更為輕松一些,打方向更省力,僅此而已。
能量補充速度,一般而言大眾均認為汽油車型較電動車型是完勝的。就我2年以來的駕駛經歷來說,汽油車和電動車最多就是平手的水平,完勝是根本稱不上的,甚至我認為是輸于電動車型的。汽油車需要去加油站,挺麻煩的,電動車把去加油站的事都省了,晚上到家插上充電就可以了,這比汽油車方便多了。大眾觀點認為,汽油車跑沒油了,去加油站加油5分鐘續航500公里,電動車沒電還得去找充電樁,充電1小時跑150公里,也不能跑高速。這個觀點,實際并不靠譜。
第一,建一個充電樁比建一個加油站方便多了,充電樁少已經是過去式了。目前北京市行政轄區內,包括各遠郊區,充電均還是比較方便的,基本不存在為了充電而充電的情況。第二,加油站的排隊時間等并不比充電樁排隊時間短,尤其是在各個高速上的加油站,節假日高峰時,高速上加油簡直是噩夢一樣的存在,動輒排隊半個小時以上。第三,加油比充電方便并不靠譜,充電是在任何地方均可以進行的,而加油只能去加油站。這是無法改變的物理存在,注定加油沒有充電方便。綜上,在能量補充速度方面,在普通使用情況時電動車型更加便利,特殊情況時汽油車型勝。
主觀駕乘感受,作為同型號不同動力的兩車,換裝電動機后的ev160駕駛比汽油機的D20簡單太多了。除去前邊說的加速、平順、省力的電子助力等方面外。電動車型由于動能回收的存在,有一種松油即剎車的特性存在,在日常城市駕駛中是一種極好的駕駛體驗。城市道路駕車,加塞變道是家常便飯,如果是駕駛汽油車,駕駛時必然是油門、剎車、油門、剎車,此時乘客是前后晃動的狀態,乘坐感受非常差。電動車型的松油即剎車特性,能夠減少剎車的使用,控制好油門就可以了,對駕駛來說更簡單,對乘客來說減少了前后晃動,駕乘感受均好于汽油車型。乘坐舒適性方面,電動車型更是完勝,毫無震動的電動機帶來的乘坐舒適性,可以說是逆天的存在,V8以上汽油車的待遇。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開過不震的電動汽車,再開普通自帶震動按摩功能的汽油車,是極其難受的。
通過對客觀成本和主觀駕乘感受的對比后,想必各位讀者心中對電動車型的性價比有了一個客觀的答案。筆者駕駛電動汽車兩年的時間,也逐漸改變了對電動汽車的認識。不論是客觀成本,還是主觀感受。筆者認為在小微型汽車上換裝電動動力,是一個很好的方案,既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又可以提高駕乘舒適度。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526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