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日,于常州舉行的“2017智電汽車投資者大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講述了他對互聯網思維在汽車領域實踐的思考,以及如何應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不同的汽車產品。
以下是一些重要觀點:
1、傳統汽車以銷售為導向定義汽車;傳統汽車是工程師造車而不是產品經理造車;
2、新能源車企如果用傳統思維造車,也許可做大,但難以做強;
3、和傳統燃油車相同做法的新能源汽車是沒辦法彎道超車的;
4、全新基因、超級產品經理團隊,超有可能打造不一樣的汽車;
5、自動駕駛的眼鏡與耳朵會已經淘汰雨量傳感器和光線傳感器;
6、汽車使用場景絕對不會是從A點到B點,僅僅是一個出行工具。
以下是演講全文,enjoy!
我在三年前投資汽車賽道的時候,當時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議題,第一個議題是定位,所有的朋友告訴我,如果你想在汽車領域做投資,如果你想在汽車領域做一些不同的事情,首先你要說清楚公司定位是什么?
我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中國的大部分或者說絕大部分的汽車人告訴我的定位都是以銷售角度看的:我要去造臺什么樣的車,賣給什么樣的用戶,用什么樣的策略,用什么樣的渠道去銷售。
我在過去是一個非常強力的產品經理人,互聯網人思考定位根本不是這樣的邏輯,從互聯網人看用戶的定位,產品的定位,非常核心的思考是什么?考慮用戶的剛需在哪里,為什么用戶會使用它,為什么用戶不用腳投票,選擇離開你的應用或服務。當你的產品,無論是硬件產品,還是軟件產品交付給用戶的時候,運營體系該怎么做。
我發現傳統汽車領域,跟互聯網領域產品定位的思考和邏輯不一樣。
為什么有那么多汽車的公司講定位?后來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原因, 30年前,最開始在中國汽車做的時候,因為汽車基本上是合資的。
因為是合資的,幾乎所有的汽車都在海外開發,再拿到中國生產、銷售。因為汽車研發周期的問題,今天所制定的是未來五年后的產品計劃,而且不是中國人在做,所以意味著中國車企在原來的體系內絕大部分是以他們設計,我們負責生產和銷售。(車評君注:所以競爭只能營銷導向)
第二,中國也有非常多的汽車企業在生產自己品牌的汽車,但是我又看到另外兩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在一開始投資小鵬汽車的時候就發現了。
我們去看車展,互聯網人或者普通用戶看汽車是什么角度呢?是坐到汽車里面去,他想開一開,摸一摸。傳統汽車人看汽車的角度是,看看設計理念,看看底盤、引擎、看看工藝,意味著他們看一個汽車的角度還是完完全全工程師的維度,不是產品的維度。
為什么新的汽車制造商能夠做出一個高品質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新能源企業如果還是用傳統車的思維,傳統車的方法造新能源車,這種方式也許可以做大,但很難在未來做強。
特斯拉的很多人才來自蘋果。他們從工業設計、小型消費品的角度進入汽車制造這個巨型產業,創新整個汽車的產品設計,從顏值、科技、創新上可能對未來整個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變。
今年5月份,我打算全職做小鵬汽車的時候,當時跟所有設計研發同學開了會。在會議上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我問你們每天開電動汽車、開新能源汽車上班生活的人有多少?大概只有不到5個百分點的人舉手。做優質新能源汽車的人大部分沒有開過豪華車或者高檔車。
在這樣的體系內,為什么新的汽車制造商能夠做出一個高品質滿足用戶需求,從這個邏輯上,我們互聯網人認為是完全做不到的。(車評君注:邏輯是不用產品不可能做好產品)
昨天開始特斯拉股價掉了很多,我們前段時間在硅谷,找了很多傳統車企做電動車的人,我們跟他們的設計人員、研發人員交流,發現他們在今天還是不怎么關心特斯拉,他們認為自己做出來的電動車很快把特斯拉打下去。
如果僅僅從生產工藝的角度來看,特斯拉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如果從整個汽車的設計,在科技、顏值、創新的思考上,特斯拉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舉個例子,特斯拉里面大量的人不是來自傳統汽車行業,非常多的人來自于蘋果。這跟我們最開始看汽車行業完全不一樣,為什么來自于非汽車行業的,為什么來自于蘋果?
這些人從工業設計、小型消費品角度進入到完全不一樣的巨型的汽車制造產業,他們為什么能做到這樣?
我們從互聯網角度來看,真的覺得特斯拉做的事情是創新、挑戰、改變,今天看它有風險,如果成功,能夠對未來整個的汽車市場有巨大的改變。
今天國內看有非常多的新能源企業,我們有一個蠻強烈的感受,他們還是用傳統車的思維和方法去造一臺新能源車。
他們用傳統車的底盤,用輕量化的方式,把原來的引擎、汽油技術變成了化學電池,拿出來銷售。
這樣的方式我們難以想象,用同樣的方法做新能源汽車,我覺得很難做強,也許可以做大,因為他還是用品牌、渠道、價格來沖擊市場。(車評君注:用運營效率的方式展開同質化競爭)
諾基亞原來是UC的股東,2007年蘋果iPhone出來了,我跟Nokia方的董事談怎么看蘋果,他們開始不看好蘋果。幾年之后諾基亞的CEO說我們沒有做錯什么,但是我們輸了,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很多人跟我說新的公司沒有品牌,沒有品質,因為你品質需要鍛煉,品牌需要建設,你沒有渠道,渠道也需要建設,你為什么能夠成?
這個話非常好。但是換個角度,諾基亞當時在全球有沒有品牌、品質、渠道?都有。我想說的就是,打敗自己的,打敗原來行業的永遠都不是自己這個行業里面的,永遠都是用新的方式詮釋。
我一直都不認同新能源汽車可以彎道超車,因為新能源汽車跟傳統汽車、燃油汽車一模一樣,這個領域里面還是原來傳統車廠、海外車廠、合資車廠,包括今天做的很大的車廠在做、在主導。
互聯網造車,一定不會從這條路思考未來。
很多人問什么是互聯網思維?為什么互聯網思維在汽車領域能夠做到不一樣?你們打算怎么做?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我非常簡短的回答其中一部分我們的思考。我們覺得互聯網思維第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是開放、平等、科技、創新。
只有平等了才可能有創新力,只有科技發展才可能有創新力。創新的外界環境具備了,內在基因是不是具備?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不能打破現在的機制,不能充分的交流、快速迭代,也根本不可能實現創新。
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案例,小鵬汽車的員工大概60%來自汽車行業,他們講一個故事,如果在以前的單位,做一個項目,流程是需要立項、寫調研報告、領導審批、招標、競標,確定供應商的合作伙伴,節約30萬元,時間非常長;小鵬自己干,節約50萬元,但速度非常快。
說明什么問題?互聯網的思維是什么?
1、原來傳統車企的機制是難以快速迭代的。而互聯網思維是要快速迭代的。
2、互聯網的造車新勢力是閉環的思維。
我們原來的汽車廠商是以銷售為導向,互聯網的思維是服務為導向的,在汽車交付給用戶之后,該怎么運營它,怎么創新?如果你不去實現這個閉環,就無法使數據產生價值。很多人說大數據價值,我一聽他根本沒有理解大數據,甚至他連數據都沒理解。
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3、我相信互聯網思維和傳統汽車的思維會有沖突和撞擊。
我個人最開始完全不太相信互聯網做大型硬件能夠成功,我今天還是以學習傳統硬件的互聯網思維。
小鵬過去36個月的創業過程中,積累了500人的團隊,有大部分來自于汽車,少部分來自于阿里巴巴、騰訊等各種各樣的公司,是一個新的組合體。
我們有個工程師叫Jack,64歲,來自于福特,在中國的車企待了20年左右。在去年我跟他聊天,他完全對互聯網充滿了自信,在今年加入小鵬汽車,非常驚訝,他代表互聯網人講汽車,從我的互聯網角度聽他講也覺得漏洞百出,根本講不通。這里面代表兩種不同思維的撞擊要互相學習的過程。
我相信一個全新的基因,需要有超級產品經理人的團隊,才有可能把未來的汽車做成不一樣的汽車。
我們提出了四個觀點,講前兩個,一個中心,兩個引擎,三個創新,四個變化。
先講“兩個引擎”。原來的汽車是以油為引擎的,將來的汽車有兩個巨大的變化,從物理到化學,就是所謂的電動化。
從我的角度來看電動化,跟傳統新能源車講的電動化不一樣。電動化包含了輕量化、新底盤、三電。今天絕大部分車廠都沒有把電動化放在足夠重要的角度。
第二個大變化是從原來的物理變成數字化。數字化又分兩條線,第一條智能駕駛。第二個是非常重要的互聯網(車評君注:車聯網)。
在這兩個引擎下汽車,大家今天所看到的,跟原來整車廠生產的汽車是不一樣的。我可以簡單舉例說明一下。
最近特斯拉做自動駕駛軟件Autopilot的負責人加入小鵬,我跟她談,全球的自動駕駛不同的公司有不的做法。在自動駕駛領域,硬件和車集成比算法、數據還重要。
小鵬汽車大概有8個攝像頭,未來可能有13、14個,一個攝像頭放在前端的角度怎么放,清晰度怎么處理,ECU怎么控制,計算能力怎么安排?這些問題,在汽車領域完完全全都沒有研究過,但非常重要。如何在價格、車規、數據、算法中達到平衡,也是大部分的車企不會想的。
但這里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有三個前向攝像頭,現在傳統的光線和雨量傳感器,我們可以不用了。因為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分析每一個具體時間點的陽光、微光、夜光。為什么我需要這些傳感器?
自動駕駛的眼睛和耳朵所帶來的硬件變化會推翻很多傳統供應鏈的一些思維邏輯,這些邏輯來自于算法和硬件的變化。(車評君:做雨量傳感器和光線傳感器的供應商哭暈在廁所。)
再講一下“一個中心”,就是互聯網基因,互聯網帶來的變化。今天小鵬汽車有大屏幕,小鵬汽車是在中國乘用車里為數不多有超大屏幕的。十年前在蘋果剛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蘋果跟安卓推動優酷網的變化。
今天大家玩手機,根本不會把它當做通訊的工具,會當做生活娛樂的一種隨身設備。這樣的變化是巨大的,未來汽車里有科技變化,在互聯網里三到五年就會看到非常大的雛形,汽車的生活場景會有巨大的變化,生活場景絕對不是原來從交通角度看的,僅僅當做工具。
如果一家新的公司按照原來的供應鏈方式,A、B供應鏈選擇替換,是沒有機會的。一家新的汽車公司不重視研發、科技,不從內部改制是很難做到創新和打造不同的產品的。
如何去建立一個有全新的團隊,以及如何一個有超級產品經理人的團隊非常重要。
跟雷軍聊過兩次,雷軍以前是我們的董事長也是天使投資人,他做小米有非常多的總結,跟我講三到四個建議,其中有一個建議非常深刻,越大型的硬件,一個人從端到端都懂,在過去的行業是沒有的,這是非常有挑戰的。
小鵬汽車現在所做的事情讓很多汽車行業有年輕思維的人,以及讓很多互聯網人,讓很多跨界的人,在一起工作,打造超級產品經理團隊。我們在北京、廣州都有研發中心,跨界有來自寶潔的,各個其他高管,包括投行的。
我相信打造一個組織全新的基因,形成有超級產品經理人的團隊,才有可能把未來的汽車做成不一樣的汽車。
我做瀏覽器做了十幾年,經歷了四次戰略轉型,發現汽車跟瀏覽器沒什么差別,都是一個工具,都是為了更快速、更漂亮、更多功能。
別人在三年后、最晚五年也可以追趕上來。你為什么會有定價權?你的優勢在什么地方?如果不是靠全新的基因,具有超級產品經理的團隊。互聯網在數字化、自動駕駛領域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811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