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運營商當中,特別是規模比較大的運營商當中,說已經盈利的,好像只有一家:萬幫新能源。萬幫新能源是充電運營商星星充電的母公司。按照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星星充電有26268個充電樁,排名全國第三。
11月3日,萬幫新能源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磊的演講的標題文縐縐:“日新為道 行穩致遠”,但后來媒體報道的標題是:“為什么我們是唯一能賺錢的充電樁運營商?”
萬幫新能源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磊
萬幫的賺錢方法,你可能學不會
電動汽車充電行業看起來很紅火啊,真的普遍不賺錢?
王磊比較肯定。他判斷依據有兩個:一是,部分充電樁運營企業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報表可見,這塊業務是虧錢的;另一個是,很多充電運營企業都在縮減規模,不做純粹公共充電投資了。
“全國性充電運營商不太可能盈利。就算是盈利的,也是特定區域特定客戶的中小運營商。”充電樁APP的CEO黃山也認同普遍不盈利的判斷。充電樁APP是國內最大的充電樁平臺之一,接入了20家充電運營商,收錄公共充電站1.4萬個、充電樁11萬個。
對于公共充電場站而言,依賴普通電動車主的充電需求,基本不可能賺錢。一方面,私家電動車主還很少。至2016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00萬,乘用車大致估算約50萬,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約10萬(這些車輛常常不充電),剩下40萬電動乘用車,行業用戶還要占去大半。另一方面,電動車主如果自有充電條件,公共充電樁只是補電的需求。如果依賴公共充電樁充電,每周也就充兩三次,每次充電多也不過二三十度電。總而言之,是低頻和量少的充電需求。
那萬幫新能源如何盈利的?
王磊界定清楚盈利的主體和時間段。他說,“單靠公共充電建設運營盈利?誰都不能講這個話。”他所說的盈利,是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萬幫新能源)。2016年,萬幫新能源就實現了盈利,2017年實現盈利也比較樂觀。
萬幫新能源是在各板塊協同發展的情況實現的盈利。根據萬幫新能源官方網站介紹,旗下有四塊業務:充電設備生產——萬幫德和;充電樁運營——星星充電;新能源汽車銷售——萬幫新能源4S店;私人用戶充電樁配套服務——云安裝。
星星充電充電樁數量排名全國第三
王磊介紹,首先,在公共充電樁運營方面,萬幫新能源投建成本更低、運營效率更高。
成本項之一是充電設備,“我們自己就是全國最大的充電樁生產商,交直流樁都自己研發生產,沒有代工,而且工廠在常州,產業鏈布局特別完善,鈑金、模具等材料,都比其他地方更便宜,生產成本遠遠低于招標采購的企業。”
除了自用,德和的充電設備也對外銷售。“萬科地產采購了2個億的充電設備,今年類似的單子做了非常多,設備生產銷售是賺錢的。”
另外,星星充電的設備都是智能的。非智能充電樁維護成本很高,需要組建相當大的運維團隊。但智能設備使得星星充電可以在后臺發現故障,遠程診斷,遠程修復。需要到現場處理的,由于此前已經獲知錯誤代碼,可以提前把損壞的硬件備好。
“我們在太原運營3000多公共充電樁,一般來說需要15人左右。但我們只有4個人,就完成了一個城市的運維。”運營方面,星星充電的充電樁布局更為合理。根據以往的數據積累,星星充電擁有很多城市的充電熱力圖,能夠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布局。“有的看似很熱鬧的地方,但就是缺乏電動汽車。”
另外,充電樁運營要跟充電大客戶:行業用戶走。
“我們是全國最大的行業用戶整體解決提供商,服務于電動出租車、分時租賃、網約車、物流車、公車改革的運營公司。因此我們知道客戶需求,準備在哪里布局。”
“以往充電站建設選點更看重資源,比如停車場。但未來公共充電樁投資的決策,會更多依賴數據。數據怎么來?新進入者沒有,必須靠既有數據,萬幫有3.5萬個充電樁,這些都是我們的探針,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數據。”
目前,萬幫新能源充電樁充電的高峰是日均120萬度,只要每度電收0.4元服務費,一天就有48萬元收入,還可以拿補貼。
在公共充電的業務之外,還有多個盈利點。新能源汽車銷售方面,王磊表示,“我們是最健康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企業,保證車輛都是賣出去的,不是通過運作模式消化的。”
另外,萬幫新能源還提供金融解決方案,二手車買賣,還有自己的保險代理公司。“沒有人能像我們這么干。越是這么做,往里累積的資源越多,客戶就越愿意合作,就越能找到新的盈利點。充電不一定賺錢,但是保險、賣車、二手車可能賺錢。”
綁定行業用戶,那是必需
王磊強調,在充電場站選址中,要緊跟行業用戶的需求,電動公交、電動出租車,分時租賃等等。
黃山也認為,有三種細分業務可能賺錢,共性都是綁定行業大客戶。
第一種是電動公交充電場站。運營商投建,公交公司交充電服務費。電動公交的路線、運營穩定,充電量很好估算,普遍兩三年收回投資成本。“特來電就有好多公交場站的項目,應該是盈利的。”特來電是目前中國充電樁數量最大的運營商。
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截至2017年10月
第二種是電動班車充電場站,同樣也是專為電動大巴服務。“比如北京綠樁公司,運營狀況是不錯的。”
第三種是有穩定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客戶的。像華貿富電科技的充電站,有很多分時租賃客戶充電。
“運營商屬于坐地商,運營的關鍵就是流量+服務。”黃山說,首先要盡可能擴展流量的獲取通道,比如把接口對外分發,比如外賣、支付寶、平臺商,都能增加流量。其次,流量來了以后,能不能接住?其實充電服務要求并不高,保證車主能充上電,支付便利。第三,解決車位的問題,比如要防止油車占位。如果對充電的停車位都沒有掌控力,談不上運營。第四,上游電一定要有峰谷平電價。有的充電站還要從物業那里買電,向充電車主收費時還必須按政府定價執行,充一度電還貼上幾毛錢差價。
福建莆田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莆田經營電動公交充電場站。該公司總經理林凱介紹,從2014年起,他們在莆田陸續建了6個公交充電站,服務的車輛陸續從35輛逐漸增長到250輛。一度電收取充電服務費5毛錢,單日峰值收入就可達1.75萬,全年預計收入630多萬。
莆田汽車東站充電站
不過,電動公交的充電生意,已經不那么好做了。
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副總裁鄭雋一說,為公交公司建設充電場站收服務費的模式本來就不成立。公交公司很快意識到,電動公交充電沒那么復雜,經濟模型非常簡單,更愿意自己做。充電運營公司只有承建和代為運營的機會。
補貼雖有,但不好拿
賺客戶的錢難,賺政府的錢行不行?畢竟新能源整車企業很多也靠拿補貼活得不錯。
縱覽全國來看,充電補貼有多種形式,首先,是按充電設施投資建設成本比例,目前給予10-30%的補貼。這一標準往年曾有過1比1補貼的。其次,按安裝的充電樁功率補貼,每千瓦補貼200-900元。第三,一些地方政府看中運營實效,要考察實際充電量,或者要求充電樁達到一定的充電量之后才能申領補貼,或者按充電量,每度電補貼一定的運營費用。
比如上海除了按充電設施投資建設成本補貼30%,還按充電量對社會車輛每度電補貼0.2元,對公交車輛補貼0.1元。
但是,如同新能源汽車整車補貼類似,充電補貼也很不好拿。黃山說,各地充電設施補貼政策出臺時間不定,要求不定,下發時間不定。“特來電、普天等大運營商建站速度放慢,也反應了充電補貼難拿的情況。”
以北京為例,目前各運營商建設了23061個公共充電樁,但是北京市發改委目前為止就公示過兩批充電設施補貼申領的情況,只有525個充電樁申領補貼。
充電設備補貼不好拿,和各地財政實力也有關系。有的地方財政就是缺錢,比如中西部城市。有的財政有錢的政府,在頭一年給出補貼政策,卻沒有做預算,需要在下一年度追加。另外,有一些充電運營企業為了拿補貼,有弄虛作假的情況,讓地方政府不得不收緊門檻,修訂規則,也讓補貼的申領下發增加了難度。
在整車市場上常見的地方保護主義舉措也在充電市場出現,一些地方申領補貼的規則偏向本地企業,或者在當地注冊公司,還有的要求接入當地的充電平臺。
黃山說,“如果指望靠補貼來分擔成本或者盈利,要么被拖死要么經營很慘。”
注意:充電業務形態還在變
充電需求少,補貼政策趨嚴,競爭加劇……都是目前充電運營行業看得到的問題。但更難以判斷的問題是,未來的電動汽車能量補充形態是怎樣的?
目前,充電行業以直流充電和交流充電兩種形態為主,前者主要是30kw到100kw,后者一般是3kw或者6kw。但是,充電行業的形態和技術還在演變。
電動乘用車行業當前普遍的快充水平是45分鐘充滿80%——這相對于加油來講還是很慢。歐美主機廠等有更大野心的公司,希望推出的量產電動汽車能夠更加快速充電。他們有的提出的大功率充電需求,功率高達350kw,意味著10至15分鐘充滿電。應對這樣的充電需求,從整車到電池到充電設備場站都需要做系統變革,目前的快充站的電力供電設備和充電設備都不能滿足要求。
此外,還有很多車企和充電設備企業在研發無線充電產品,無線充電輔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可以提供令車主幾乎不參與的充電體驗。
華晨寶馬新530插電混動部分車型將配備無線充電功能
在電動汽車運營領域,還有主機廠、運營商在探索換電模式。
這都意味著,充電運營商現在的投資在未來需要改造升級,甚至推倒重來的風險。
鄭雋一說,這也是他最近在想的問題。比較明確的一些想法是,為了應對更大功率的充電需求,假設判定未來的主流功率是180kw,那么三個60kw的終端正好換一個180kw的,連接器和埋地電纜都需要更換,要減少投資浪費就要預留一根粗的,余量又不能太大。另外,不管是否使用堆的技術,都要考慮充電模塊擴展的可能。
鄭雋一說,“這也是我們頭疼的問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928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