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界最引人矚目的一場重量級訴訟,在距離圣誕節平安夜只有48小時的今天,突然就爆發出來,令人猝不及防。
2017年12月22日,冬至,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的中國AI和搜索巨頭百度,將其前員工、原百度高級副總裁、技術戰略委員會主席和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以及他的創業公司景馳,告上了法庭。
這注定是一場將被載入史冊的訴訟,同時這也是一場具有啟蒙意義的知識產權訴訟。而不是一場撕逼和隱私大放送的恩怨情仇,它事關我們每一個人。
百度控訴王勁:
1、 違反競業協議,創立與百度有直接競爭的公司;
2、 離職時未辦理交接,以“丟失”為由沒有上交儲存有百度商業秘密的電腦、打印機等物品,并造成百度商業秘密受到侵害;
3、 在離職前,就已在中美兩地注冊公司,并挖走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們核心員工。
百度方面請求法院判令王勁及景馳,立即停止侵害百度商業秘密,包括并不限于停止利用該商業秘密從事與百度相競爭的自動駕駛相關業務;判令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000萬元,同時公開聲明消除影響,并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王勁隨即對媒體發表聲明,稱百度的起訴完全沒有事實依據,將在法庭上見。
此外,王勁還補充道:“景馳全力以赴為中國締造無人駕駛技術,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無可爭辯的領跑者。作為一家創新的創業公司,我們無懼競爭對手的體量,這樣的挑戰不會延阻我們發展的腳步。景馳總部即將搬回中國,兩周內我們就將在中國展示我們的技術實力。”
恩怨
公開數據表明,王勁于2010年4月加入百度,2013年12月晉升為高級副總裁。在百度內部創立了諸多部門,包括:
百度移動云事業部、百度大數據部、百度基礎架構(云計算)部、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百度深圳研發中心;并以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為基礎,聯合創立了百度研究院;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
可謂戰功赫赫。
2017年3月1日,百度內部進行結構調整,將原先的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合并為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集團總裁兼COO陸奇親自兼任總經理,高級副總裁王勁不在新組織中擔任職務。
2017年3月27日,在洪泰基金CEO春分大會上,王勁對外宣布,將離開百度,圍繞自動駕駛進行創業。3月29日,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景馳浮出水面。而據網易科技的信息,景馳科技在美國提交注冊的時間是2月23日。
隨同王勁一起離開百度加入景馳的,還包括其自動駕駛事業群首席科學家韓旭。據網易科技援引不具名百度人士的說法,王勁創立的景馳公司,先后從百度內部挖走不少于10名員工。
車評君曾從多個渠道獲悉,王勁離開后,百度美研自動駕駛相關人才流失嚴重。彼時三個直接向王勁匯報的主管,全部從百度美研離開:包括負責感知融合的首席科學家韓旭,負責決策、規劃、控制的首席架構師彭軍和負責傳感器及車載計算平臺的鮑君威。
狙擊?
此番百度對景馳的起訴,無疑將會影響到景馳的新一輪融資。
牽涉到曠日持久的知識產權官司后,還將對景馳的各項業務開展帶來影響,包括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和一些其他商業合作伙伴的BD合作。
因為在訴訟沒有被定性之前,合作伙伴也將會在心理上承擔比較巨大壓力,出于規避風險的需要,和鑒于國內擁有多支無人駕駛創業團隊,景馳恐怕會從受歡迎的合作對象,變為有潛在風險的合作伙伴。
甚至于這個團隊的收購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因為有Uber收購Otto的前車之鑒,一個高達6.8億美金的收購,最后的結果不僅僅是帶來公司內部團隊的內訌、消耗,在被谷歌兄弟公司Waymo起訴后,不得不將Otto的創始人兼CEO安東尼?萊萬道斯基從Uber開除出去,甚至于Uber整體的自動駕駛研發進度,都遭到重創。
對任何一個大公司而言,在局勢還不太明朗的情況,顯然不會出手,去挽救一家遭遇困境的初創公司。
受知識產權訴訟的影響,景馳在吸引人才方面的能力也將下降。
意義
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的基石。
這讓車評君想起了2009年秋天,爆發于中國視頻行業的版權大戰。是年9月15日,搜狐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其前員工、原搜狐公司總裁兼COO古永鏘創立的優酷公司發動規模宏大的視頻版權訴訟。
優酷隨后展開反訴,彼時的古永鏘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張朝陽則回應:“無關淵源,無關恩怨”。
2009年時的中國影視行業,盜版和抄襲橫行,無人care版權保護,購買影視劇和版權被視為愚蠢之舉,連續劇和影片的版權根本賣不起價格。8年時間過去了,影視版權的侵權行為基本已被杜絕,中國迎來了影視市場的紅火,從業者開始能夠依靠手藝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此時的中國科技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和2009年時的視頻行業非常相似,且保護難度更多,因為視頻產品的取證挑戰相對比較小。
車評君至少親身經歷了兩次這樣惡劣的知識產權侵害,受害者在獲得大量的收益時,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第一個案例是,車評君認識的某個工程師,利用職務之便,拷貝走公司的源代碼后離職,隨后成立了一個相似的網站,并拿到融資。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第二個案例剛剛發生不久,車評君是直接受害人。本人的初創公司在花錢做了大量研發之后形成了一些知識產權,某合伙人直接拷走后離開,并挖走一些公司雇員,甚至沒有改頭換面就去申請了新的著作權,并展開具有競爭性的業務。覺得無計可施。
相信很多人都親歷過這樣的事情。
在互聯網和軟件定義世界的時代,如果軟件研發所形成的知識產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創新的積極性將會受到沉重的傷害。屆時,所有人都會是受害者,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還是個人。
同時,沒有創新,我們的供給側改革無從談起,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也無從談起。
過程重于結果
百度此次對景馳的訴訟,結果如何,無從判斷,但其過程意義卻更加重大。
對于此時的中國人而言,看待這樣的明星訴訟,切莫抱著一種窺探隱私、觀看撕逼的心態圍觀。
正如2009年張朝陽所言,知識產權訴訟,“無關淵源,無關恩怨”。更重要的是,軟件知識產權本身,是否得到有效的保護?侵權者能否會受到嚴懲?我們的每一個從業者,是否意識到,你的哪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知識產權的侵害。
對于此時的汽車產業而言,這也是一場值得引發深度關注的訴訟。
因為在產業高速變革的時代,人員流動空前充分。在這場涉及整個產業、甚至是跨產業的人才流動中,知識產權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商業機密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此外,產業的決策者們,在進行并購、收購和招聘過程中,必須還有多一根弦,如何規避知識產權風險。
這是一場見證中國科技創新從“蠻荒時代”向“秩序時代”過渡的訴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016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