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的預計是70萬輛,到了年底為82萬輛,實際完成率117%。筆者初預測為85萬輛,實際完成率96.4%。
一、中國汽車統計預測有幾個難點
中國汽車工業統計口徑不統一,主要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口徑,還有工信部的按合格證發放數據口徑,有公安部的上牌數據口徑,還有民間研究機構自己的口徑,到底哪一個正確呢?由于每一個口徑的統計有自己的目的和用途。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口徑比較官方,比如總產銷量相對權威,其細分類對不同部門的指導意義不大,比如說,新能源汽車專用車年銷量是多少?大客車是多少?有必要再參考其他口徑的統計;如果要給出誤差比較合理的預測值,必須進行一定誤差估計。統計有誤差,預測更是,如果誤差小于5%,理論還是可以接受的。
科學的預測值,對企業經營還是有一個的指導意義。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主體成分構成
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車定義,主體成分基本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乘用車再按等級(A、B、C、D細分),商用車再按用途細分,基于目前中國新能源的技術水平,新能源大客車(6米以上車型),重點集中在公交車,新能源大卡車基本在城市配送車領域。
對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車規模的預測思路是,對模式進行簡化處理,加上誤差估計分析。
以上處理的主要意圖是,在高精度統計的數據沒有辦法拿到的情況下,大家有一個一致認識,大數據對個體沒有意義,經過理論模式處理以后,基于整體大數據預測的結論更科學,真實。上面的85萬輛預測值比70萬輛更科學,就是一個客觀實例。
三、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是多少?
2017年基本增幅是64%(2016年是50萬輛,2017年是82輛),2018年如果保持64%,最低在134.4萬以上。關鍵保持64%的理由是什么?
①2017年為2018政策層面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上半年不再會出現大的波動。
②2018年乘用車廠家已經在積極消化“雙積分”政策,A00級車為主力的市場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會以A級車為主力軍,新增加的車基本上是A級車,2018年B級新能源汽車還不會成為主力車型。
③乘用車的充電模式,便攜直流快模式會有一個快的發展。公用充電樁建設速度將跟不上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市場規模擴張,廠家配備攜直流快器是基本力量。
④新能源客車主要是純電動公交車,與2017年基本持平。一線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速度比較快,10、12米大客車分擔率明顯下降。純電動公交車充電模式基本上還是“慢充、快補”。
⑤目前的純電動運營客車技術指標,還滿足不了長途客運要求,2018年純電動運營客車規模會有大的增長,純電動通勤車技術指標基本能滿足要求,預計是2018年大客車的增長點。
⑥城市配送電動車有一個高的增長。主要推動力是交通運輸部推動的“綠色配送示范項目”,硬性要求配備新能源貨車,一個省要求2個示范區。主要增長車是4.2噸廂式電動車,面包車型電動車基本上與17年持平即可。
四、中國車市走勢基本固定
新能源市場走勢與中國整體趨勢基本吻合。上半年做鋪墊、下半年是旺季。2019年補貼退坡之年,廠家希望12月31日,能把車賣出去。廠家的基本想法是以銷定產。2018年宏觀層面比較穩定,但是廠家之間競爭會異常激烈。
一句話,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擴大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比較樂觀估計在150萬輛以上。乘用車會超過110萬輛以上,專業車不會少于30萬輛,大客車基本保持在10萬輛上下。其他專業車和大客車市場基本在下半年增長。乘用車市場增長估計在5.1節以后(含5.1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雷洪鈞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149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