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早。玉蘭花在北京還含苞待放,在杭州早已滿樹芬芳。萬物換季,各有其序。自主品牌急急電動化,外資品牌姍姍才起步。一花獨放不是春。電動化單兵突進,可以形成賣點。但汽車競爭是多元的。除了動力系統,還有外觀設計、內飾配置、操控調校等傳統要素,還有智能駕駛、人機交互等新要素。
3月12日,我在杭州浙江國際賽車場跟全新BMW5系插電混動混了一天。3月13日上午,我又從杭州西溪開著這款車到了江南天池景區。
一天半親密接觸,以及此前對這款車產業背景和產品特性的理解,在我腦海里放進了一個強烈的想法:當傳統汽車豪強揮舞起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利劍,其勢難擋。自主品牌的追趕之路,仍然漫長。坦然面對現實,才能堅定出發。
之所以叫“全新”BMW5系插電混動,是因為這款BMW5系插電混動,是在2015年上市的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530Le迭代而來。
全新BMW 5系插混和老款比,外觀變化不多。進氣格柵增加了藍色條,車身各處加了BMW i標識、eDrive標識、藍色圓環BMW標識,都是彰顯新能源的身份。
高速行駛時,藍色格柵會封閉,以減小風阻系數
更大的變化在于內在,主要是動力系統,純電續航增加到了61公里。雖然只比上一代增加3公里,但是,這是在動力電池電量減少1度的情況下實現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和合理設計使得動力電池系統減重101公斤,整車減重190公斤。
相比較上一代車型,新BMW 530 Le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11wh/kg,比上代車型提高70%。
全新BMW5系插電混動電動化的成色更重了。不過,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也在惠及自主品牌,無論純電動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續航都在提升。但是,寶馬并不追求在電動化上單兵突進,而是更加注重和燃油系統的融合——在這個方面,寶馬的提升就值得稱道了。
新BMW5系插混搭載第三代eDrive技術。我的理解,第三代eDrive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在不同駕駛工況下,充分利用油驅和電驅的特點,但是也尊重駕駛者的選擇,還隨時響應各種需求。
在默認的Auto eDRIVE模式下,車速80公里以下時,發揮電機低轉速高扭矩的特性,電能優先驅動。當我在杭州國際賽車上剛開始上路時,試駕教練帶著車隊緩和熟悉路況,就用這一模式行駛。
此時,新BMW5系插混如一輛純電動汽車無異,噪音非常小。這一駕駛工況,如同城市出行,純電61公里續航足夠一般上下班里程。
賽道兜一圈過后,試駕車隊開始加速。仍在Auto eDRIVE模式下,深踩油門,eBOOST功能激活發動機。
我的試駕伙伴,曾在一個直道加速挑戰中用Auto eDRIVE模式來嘗試,油門深踩之下,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電機幾乎在車輛沖出起跑線就一同啟動,終點線時略超百公里,用時也不過7.1幾秒。不比官方公布的0-100公里加速6.9秒慢多少。
偏愛純電模式的車主也不必擔心車速上不去。如果選擇MAX eDRIVE模式,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足夠在任何路況下用純電駕駛。
在BATTERY CONTROL模式模式下,對于駕乘者設定的剩余電量,這套系統在驅動車輛前行之際,能夠帶動電動機反轉,成為發電機,為動力電池充電。此時,車輛一般由發動機驅動。除了剎車和減速時回收能量,與一般燃油車無異。
無論在電驅還是油驅的情況下,有能量回收需求時都能充電
純電、雙驅、油驅同時充電,這三種模式是一般插混車輛的標準功能,倒也不稀奇。但是動力調控能力,銜接平順性,各有不同,寶馬5系插混的優秀之處,就在于此。
寶馬車在很多車主眼中以駕駛體驗突出而著稱,寶馬不會忽視這些訴求。新寶馬5系插混提供SPORT(運動),COMFORT(舒適)、ECO PRO(經濟)和ADAPTIVE(自適應)四種駕駛模式。
享受駕趣的人會偏愛SPORT(運動)模式,除了動力系統切換到油驅為主,電驅輔助,而且方向盤變沉,座椅包裹也更加充分,讓你瞬間進入戰斗姿態。
駕駛模式在檔把左側按鈕切換
ADAPTIVE(自適應)模式是前三者的組合,系統會根據駕駛者的駕駛風格,在前三種模式中切換。
重要的一點是,在AutoeDRIVE、MAX eDRIVE和BATTERYCONTROL三種能量控制模式下,都可以同時選擇SPORT(運動),COMFORT(舒適)、ECO PRO(經濟)和ADAPTIVE(自適應)四種駕駛模式,形成3*4=12種模式。
12種模式感覺有點設計過度了,但寶馬對于電機和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調配控制能力一覽無遺。
無論在杭州國際賽車場,還是在去往江南天池的高速和山路上,發動機和電機驅動隨時切換,駕駛者沒有任何動力切換的頓挫感,加速減速過彎都得心應手。如果沒有發動機聲音,或者不看中控屏的能量流視圖,駕駛者并不知道是電機還是發動機在驅動。
這樣極其順暢的動力切換 ,還要歸功于混合動力系統架構和采埃孚的混動變速箱。
在動力系統布局上,寶馬有兩條路線,一條就是新BMW5系插混采用的圖左邊P2(電機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架構,另一條是i8和X1 插混的P4模式。P4模式下,電機裝在后驅動橋上,在需要時和前軸的發動機一同驅動。對于i8和X1這種車型,需要四驅,因此用P4模式。
P2的結構一般是:發動機-離合器1-電機-離合器2-變速箱-差速器-車輪,電機和發動機同軸,由于有發動機和電機之間有離合器,電機可以單獨驅動。還有一個好處是,電機的后面有變速箱,因此變速箱的所有擋位都可以被電機利用。
5系插混作為豪華轎車,基本行駛在良好的城市路面,采用P2模式,能夠延續前置后驅的傳統,保持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
新BMW5系插混的動力總成
P2結構要求在變速箱和發動機之間加入一個電機,軸向尺寸必須加長。采埃孚應用于新BMW5系插混的這款混動變速箱,基于之前大批量生產的8HP自動變速箱。采埃孚官方的介紹說,增加了電機之后,變速箱軸向尺寸居然只增加了13毫米。
新BMW5系插混動力電池在后排座椅下方,傳動軸在動力電池之間穿過
尺寸的緊湊使得新BMW5系還能用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采埃孚介紹,為此混動變速箱還特別設計了兩個減震器(其中一個是自適應式減震器)來減少發動機扭轉振動。發動機在怠速狀態或者高載荷條件下均可以正常運作,且不會產生噪音或者振動。這大概是發動機加入電機一同驅動時,駕駛者幾乎無感的原因之一。
總之,“動力電池+電動機”的特性用于驅動,確實可以造就很多燃油車難以實現的特性,比如超快速的起步,比如長里程零排放。但寶馬5系插混在運用電驅上是穩健而保持均衡的,我覺得體現了對駕駛者體驗的尊重和關照。套用一句大俗話“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會克制”。
電驅+油驅,動力強于一般車輛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耗能更多,那就有違初衷了。比如特斯拉雖不耗油,但是耗能不小。再比如一些插混車輛,在純油驅動時,油耗很大。
新BMW5系插混官方油耗百公里油耗1.9L——相對其他燃油車是超凡脫俗。但業內人士都知道NEDC工況法對插混車型的評價并不合適,1.9L相對其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也不突出。
不過新BMW5系插混還提供了一個數字:在B狀態下,燃料消耗量為6.2L/100km。
“B狀態”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電量消耗到最低限度,發動機介入,車輛處于混動或者純燃油驅動的狀態,此時油耗還能保持百公里6.2L,就相當難得了。畢竟,四階段油耗法規(2020年實現)對應新BMW5系插混2145KG整備質量的油耗目標,是10.1L。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502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