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電動汽車的愛好者,對于目前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我覺得普及越來越接近了,特別是電池價格降低到現在的160USD/KWH左右的時候,已經到了電動汽車成本低于燃油汽車的拐點,但是現在我覺得國家對電動汽車的鼓勵政策需要有適當的調整。
首先,當電池價格下降到現在160USD/KWH約1000RMB/KWH的時候,一輛電動汽車的全周期的成本已經要遠小于燃油汽車,簡單計算一下,按照目前400KM續航左右的電量80KWH計算,電池的價格就是80000RMB,而80000RMB是什么概念呢,我們現在燃油車按0.5元一公里計算,那么80000RMB可以只能開16萬公里,而80KWH的電池,比如特斯拉MODEL S ,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開30萬公里電池預計還有80-90%的余量,所以即便按30萬公里電池報廢計算,加上電控成本,一般電控成本會占電池成本的30%左右,電動汽車全周期的成本仍大大低于汽油成本,而且電池后續還可以回收利用。
既然如此,為何電動汽車還是只占目前銷量的少數呢,核心原因是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和燃油汽車的使用成本完全不一樣,電動汽車由于電池容量大,所以初始成本高,導致售價高企,雖然后續費用較低,但是高企的售價大大限制了普及。
對于這個原因,目前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是給電動汽車發放一定數量的補貼,這樣的確大大推廣了電動汽車的普及,但是由于補貼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國情,所以造成了國內電動汽車大力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
1,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根據補貼標準而造,而并非按實際需求,特別是前幾年,只要100KM左右的續航就可以得到國家的最高補貼,所以各大企業就造100KM左右續航的純電動汽車,而實際上這種汽車的使用體驗非常糟糕,因為100KM在實際使用時還要下降30%,而且隨著電池的衰減要下降更多。
2,很多車企純粹從高額補貼的角度出發,制造一些其他方面表現非常垃圾的車型,而只有續航方面滿足補貼的要求,這樣因為高額補貼,可以把最終售價壓的很低,即便汽車本身非常垃圾,但是最終售價還是有競爭力的,同時在一些限制牌照的城市更有銷量,看上去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很好,可是排行榜靠前的,很多是實際上品質不怎么樣的汽車,這樣也對我國汽車業的發展不利。
目前我國的補貼政策是在逐年退坡的,之前的規定是到2020年就完全取消補貼,按現在的電池技術和行業形勢,到2020年完全取消補貼,肯定是會對電動汽車的推廣造成巨大的沖擊,原因如下:
1,電池價格下降有限。 由于目前電池價格已經只有1000RMB/KWH,但是電池原料價格卻水漲船高,特別是鈷的價格已經從之前的20W漲到現在60W,而且由于需求量增加,鈷的價格很難下降,即便未來三元811普及,但由于總體容量增加,鈷的價格也不會下降,甚至還有上升的可能性,這表明1000RMB/KWH左右基本是電池價格的底部,未來除非有大的突破,比如固態電池等新技術,但這基本上也是4-5年之后的事情,所以2020年電池價格估計也是在1000RMB/KWH上下。
2,正常電動汽車滿足使用的合理續航至少300KM,所以最少50-60KWH左右是必須的(需要考慮到天氣和電池衰減等因素,筆者覺得60KWH是需要的),而這個成本就是50000W加上電控,基本上是70000W以上,而且這只是成本,廠家還要考慮后續保修等其他費用。所以筆者估計,一輛70KWH的電動車會比同樣款式的燃油車成本貴7-10W,從目前威馬汽車發布的EX5來看,情況的確如此,而目前所有在售的電動汽車中,威馬汽車的售價是最有性價比的,如圖:
按EX5 500 估計,此車電池容量預計75KWH,品質我覺得和國產一線的緊湊型SUV差不多,比如長城H6或帝豪博越,補貼前價格224800,電池成本按10W左右計算,除去電池后約為12.5W,剛好在國產SUV的售價區間,所以不得不說威馬汽車還是非常厚道的。但是如果這車在2020年沒有補貼,那么20W售價推廣難度會大很多。
由于電池的特性,如果換成另一種方式,那么電動汽車的推廣就會大大加速:
1,車企賣車的時候不含電池,電池用租賃方式,電池所有權歸汽車廠家
2,政府需要在政策上支持電池出租和所有權歸廠家的模式,并成立發展基金來支持電池貸款
以上兩種方案缺一不可。
電池租賃這種模式其實在國外已經比較常見,但是在國內還很少,除了之前蔚來汽車的ES8(ES8只是可以少10W頭期,但是具體所有權等細節現在未知),這種模式有非常多好處:
1,車價不含電池,這樣大大降低了購車費用,電動汽車的售價和成本可以低于同檔次燃油汽車
2,電池歸廠家所有,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電池的耐用性和壽命,如果遇到故障,廠家免費會更換或修理
3,廠家考慮到電池的衰減特性,會優先考慮制造大容量的電池,比如70KWH以上,這樣電池會工作在最長壽的使用狀態(20%-80%),這樣電池壽命會大大增加(最優狀態的使用和一般狀態的使用,電池的壽命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一般狀態電池可以用30萬公里,最優狀態電池用60萬公里甚至更多),這樣大大降低了電動汽車的全壽命成本。
以上這兩個問題正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核心因素,而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那么電動汽車發展會大大加速。 當然這里也有幾個問題:
1,電池租賃的成本是否會大大高于加汽油的成本,再計算一下,比如80KWH的電池組,按1000RMB/KWH計算約是80000RMB,加上電池控制系統約為9-12W,按12W計算,壽命按最低的30萬公里計算,那么每公里的成本是0.4元,加上家里充電約0.1-0.15元每公里,那么綜合成本約為0.5-0.55元/公里,這個水平和一般緊湊型家庭用車水平相當,但是如果把電池管理系統運行在最優狀態,那么電池的壽命會大大增加,那么綜合成本會大大低于燃油車,而且電池到壽命后,還可以回收貴金屬或階梯使用,所以從成本的角度,租賃成本不會高于汽油成本。
2,如果電池都是用租賃模式,那么廠家就會有大量的資金的壓力需要購買電池,所以政府必須有專項基金用低息的方式貸款給汽車廠家,而且汽車廠家還可以通過租賃電池獲得額外收益,同時政府也不需要每年花很多錢在補貼上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LEE1982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826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