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市場在近幾年的興起,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也讓不少資本大鱷看重這一市場未來的發展,新能源市場中也涌現了一波投資狂潮。除了逐漸向新能源產品轉型的傳統車企,還有不少互聯網、實業大咖開始跨行造車,從樂視汽車到蔚來、威馬、小鵬,也有李嘉誠、董明珠、李彥宏等一眾名流人士闖進新能源市場。也讓不少業內人士懷疑,即使新能源市場前景大好,但這種盲目跟風的投資真的可以取得成效么?
珠海銀隆欠款12億,多地工廠停工
珠海銀隆在博得了格力“董小姐”的青睞后,先后迎來了萬達集團王健林和京東大佬劉強東的器重。在產品上雖然不如互聯網汽車一樣吸引人眼球,但作為一家老資格企業,有了一眾資本大咖的加入也讓不少業內人士對珠海銀隆的發展極其看好。
看似光芒萬丈的珠海銀隆真的可以在新能源市場上順風順水么?在今年年初,珠海銀隆被爆出拖欠供應商超過12億元貨款。其中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更表示珠海銀隆共拖欠其7600萬元,已經有部分金額在走法律程序。近日,位于河北省武安新能源產業園的河北銀隆也狀況百出,由于合作商廣通汽車銷量停滯,導致工廠訂單下降,生產停工,河北銀隆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甚至有消息稱工廠內部出現問題,工廠裁員等情況。
跨界造車導致經營理念產生“沖突”
是什么讓半年前還風光無限的珠海銀隆突然間一落千丈成為供應商討債的目標,讓企業經營狀況百出?從珠海銀隆在工商信息方面的變更不難發現,從2017年11月29日開始,銀隆的法人就已經從魏銀倉改為了孫國華,隨后董事長也進行了更換,數月后,新上任的董事長兼法人代表的孫國華也被辭退,由大批格力出生的嫡系出任高管,讓珠海銀隆徹底成為了“格力”的管轄企業。
有人說互聯網都開始造車了,賣空調改行造車好像也沒什么,細想一下,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類似小鵬、威馬、蔚來這些新勢力車企,和傳統車企的根本區別在于側重點不同,更偏向駕乘體驗、科技感、人工智能領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實現產品從0到1。面對從未涉及的領域,也讓不少互聯網車企被打入了谷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一度火遍中國的樂視汽車了。而珠海銀隆本身就屬于從事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并不需要從0到1的過程,“董小姐”的出現雖然帶給了珠海銀隆大量的流動資金,卻也將她在格力一貫的行事作風帶進了銀隆。
此前將偌大的格力變成一言堂并經營的有聲有色,讓不少人知道了這位女強人的實力,但是汽車和空調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單從結算貨款方面。可能格力空調一直以來都是先出貨才結款,但是相較出貨速度較快的家電行業,新能源市場顯然無法跟上這一節奏,這套打法帶進了珠海銀隆也給不少上游供應商帶來了困擾,歸根結底還是專業領域不同造成的經營理念差異。
從董明珠被問及入股珠海銀隆進軍新能源市場的問題時,她表示:“我根本沒有想過勝算和輸贏的問題,我只想到新能源是國家的一個戰略,是未來發展新興產業。”一番言論卻也讓我們看出了曾經事事爭第一的董小姐,面對銀隆危機也不再信心十足,沒有了去年意氣風發的樣子,開始不再計較“成敗”。
投資過熱導致新興企業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市場的大力支持,很多資本巨鱷都將視線瞄向了這一領域,從賈躍亭到董明珠、李彥宏到何小鵬,活躍于各個領域的精英都投身于這一新興市場,讓投資過熱這一現象在當下新能源市場中隨處可見。
單是珠海銀隆在2016年成都建立的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就投資了100億元,隨后2017年先后建立了蘭州新能源產業園、天津新能源電池和汽車產業基地以及南京新能源基地,在規模上珠海銀隆項目投資總額達到了700億元。除此之外,從當下正火的造車新勢力上,更可以看到新能源市場引發的投資狂潮。
除了這些燒錢造車的新勢力車企,還有很多看重新能源市場但是自身實力不足的企業在早期投身于這一領域,在獲得了國家給與的政策扶持后出現了無作為的停止情況。最早獲批生產資格的15家車企中就有多家存在這種情況。作為新能源企業大門的看守者,發改委和工信部也加強了對新建新能源車企自制的審核,發改委更是為了應對投資過熱的現象從2017年6月開始暫停了資質的審批。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大部分車企已經開始走上正軌,對新能源市場的政策干涉也開始逐漸減少,并淘汰了大部分能力不足的企業。
經過市場的考驗和生產經營中企業所暴露的問題,也讓新能源市場的競爭變得更為嚴峻,對于換了掌門人的珠海銀隆能否走出當下的危機蛻繭成蝶,相信也是不少跨界造車人所關注的一件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88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