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放開消息公布前后,消息靈通的零部件企業(yè)已經開始閃轉騰挪,密集出現(xiàn)了多起中外合資項目,舉動之大令人側目。
時間 | 外資企業(yè) | 合資事項 | 主營產品 |
18年1月 | 海斯坦普 | 與北汽海納川合資組建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公司 | 塑代鋼、輕量化鑄鋁等輕量化部件 |
18年2月 | 采埃孚 | 與安徽合力合資設立采埃孚合力傳動技術(合肥)有限公司 | 物料搬運高端傳動系統(tǒng) |
18年2月 | 法雷奧 | 法雷奧西門子將與富奧一起在中國常熟建立合資公司 | 新能源動力總成逆變器 |
18年3月 | 輝門 | 與東風汽車零部件合資建設東風輝門 | 活塞 |
18年3月 | 英飛凌 | 與上汽合資成立上汽英飛凌汽車功率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 框架式IGBT模塊HybridPACK |
18年4月 | 海拉 | 與北汽海納川合資建設汽車電子公司 | 電子控制單元及輔助駕駛部件 |
18年4月 | 博世 | 和中聯(lián)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合資建立太倉和柳州新廠 | 新能源產品、電噴系統(tǒng)與控制器 |
18年4月 | 大陸 | 與成飛集成公司在常州金壇組建合資公司 | 48V輕混電池系統(tǒng)制造商 |
18年4月 | 愛信 | 與廣汽、吉利分別合資建廠 | 自動變速箱及其關鍵組件 |
18年4月 | 麥格納 | 與北汽、北汽海納川、中航機電計劃或簽署合資協(xié)議 | 新能源、車門模塊、座椅機構 |
18年5月 | 佛吉亞 | 收購與五菱汽車合資的座椅公司資產,同時合資新建佛吉亞(柳州)汽車內飾公司 | 座椅、汽車內飾 |
18年6月 | 本特勒 | 與一汽富維合資建立天津公司 | 沖壓件、熱成型、焊接總成等 |
而據(jù)智電汽車了解的消息,還有不少外資零部件企業(yè)蠢蠢欲動,正在探討和聯(lián)系國內資源,籌劃組建新合資公司。
原本股比開放是針對整車而言,零部件股比除了極少數(shù)核心部件以外早就放開了限制,為何整車股比放開,整車企業(yè)未見太大動靜,零部件企業(yè)反而是一窩蜂似的甚至提前行動?個中原因值得深究。
1、基于競爭加劇的提前預判
毫無疑問,股比放開是一個重大信號,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將由保護期逐步進入到開放期,而這個期限轉變的時間,由國際經驗來看通常不會太久。從這次整車徹底放開的時間來看,距離國內市場基本進入開放期也就5年左右,比主要國家還短。
國家 | 降低限制 | 完全取消 | 用時 |
日本 | 1971年 | 1979年 | 8年 |
印度 | 1980-1990年 | 1991年 | 10年 |
韓國 | 1981年 | 1987年 | 6年 |
通常而言,市場一旦放開,競爭必然大幅加劇。參考國外經驗來看,不論是日本、印度還是韓國、巴西,在股比完全放開后的十年,其本土汽車零部件產業(yè)格局均發(fā)生了急劇變化,大量的外資品牌蜂擁而入,整零關系的版圖得到了明顯改寫。
這實際上就會產生競爭加劇的結果,然后就是逐層傳導壓力,也就是整車企業(yè)向Tier1、Tier2、Tier3、Tier4不同級別供應商資格、成本、訂單等多方面的約束加強,這種加強是縱向的。
很顯然,外資零部件企業(yè)已經提前嗅到了硝煙的味道。為了應對這種即將出現(xiàn)的競爭加劇和壓力傳導,外資零部件企業(yè)開始提前行動,先行搶占陣地、穩(wěn)固與中方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包括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yè),錯綜復雜的利益交織背后,都是在追求未來幾年急劇變化市場氛圍中的生存空間。
也就是說,此前外資零部件企業(yè)是靠實力吃飯,但在競爭加劇來臨時,他們選擇了實力+關系的雙重保險。
這是動機。
2、戰(zhàn)略重心轉移的必然
光有動機還不行,外部環(huán)境因素也是其考量的部分。說破天,外資零部件企業(yè)也是企業(yè),企業(yè)就得掙錢,而掙錢就得去錢多的地方,資本就得往能產出高利潤的地方流。這是任何一個企業(yè)都必須遵循的法則。
而利潤總額的追求,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薄利多銷,一種是囤積居奇,前者靠走量,后者靠走利。
從量上來講,中國汽車整車產銷量已經連續(xù)九年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銷量高達2800余萬輛,幾近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接近歐洲汽車銷量的2倍、日本的4.5倍,足足多出了美國1100萬輛;而汽車零部件產值業(yè)已突破3萬億大關。即便按照3%的平穩(wěn)增速來測算,中國也是各大外資零部件企業(yè)未來必須重倉的區(qū)域。
從利上來講,根據(jù)羅蘭貝格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區(qū)域汽車零部件的利潤也高于其它主要市場,息稅前平均利潤率能達到8.7%左右,在制造業(yè)中已經極為難得。按此估算,高附加值的核心部件平均利潤率能輕松超過10%甚至12%。
所以,不論是從量上來講,還是從利上來講,未來10年的中國市場必須重點把握,否則對于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yè)而言,將是災難性的存在。
這是形勢。
3、關稅降低刺激作用不可忽視
從內部環(huán)境來看,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yè)雖然很難與外資抗衡,但也在不斷快速成長,形成了一定的對抗。
領域 | 自主企業(yè) |
主機廠自制、東安動力、云內動力、湖南天雁、寧波豐沃等 | |
變速箱 | 山東盛瑞、重慶青山、東安動力、萬里揚、法士特、江麓容大等 |
混合動力系統(tǒng) | |
動力電池 | 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力神、孚能科技、億緯鋰能等 |
電機 | 大洋電機、上海電驅動、精進電動、大郡控制、華域電動等 |
BMS | 寧德時代、中信國安盟固利、東莞鉅威動力、惠州億能等 |
EPS | 江蘇超力 |
內飾 | 延鋒偉世通 |
輪轂 | 中信戴卡等 |
輪胎 | 三角、萬力、佳通、玲瓏等 |
但是,坦率的說,自主品牌對外資品牌還構不上核心威懾。更大的威懾來自于外資內部陣營,也就是不同國別、不同品牌之間的對抗。
在關稅下調后,汽車零部件的關稅稅率已經低至6%,這將刺激部分核心部件(如CVT鋼帶、ECU及TCU硬件等)加大出口力度(相對于國內市場就是進口)。這個時候,日本愛信與德國采埃孚、美國博格華納與德國博世等之間也會開始角力。
而關稅降低會導致產品供應價格降低,形成產品成本優(yōu)勢,增強對主機廠的吸引力。在此情形下,某一方提前建立本土生產企業(yè),是進一步降低成本、抵消競品關稅下降帶來的成本優(yōu)勢。
很多人可能會問,關稅下調也就是這幾天的事,1、2月份就有企業(yè)開始動了?未卜先知?兄弟,如果你真這樣想,你就太低估這些企業(yè)的情報獲取能力了。
這是催化元素。
4、船小好調頭
前面三點,從動機、形勢、催化元素上說明了外資零部件企業(yè)為何會加速合資。現(xiàn)在需要回答的是,外資零部件企業(yè)為何會搶在整車企業(yè)前面,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提前合資。
在智電汽車看來,這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表現(xiàn),是依靠“船小好調頭”的先天優(yōu)勢。
第一個好調頭是早已不受合資數(shù)量限制。在1994年《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中,就未設立外商投資零部件的數(shù)量限制,而整車數(shù)量限制特別是乘用車限制始終維持在兩家以內,全面解禁要到2022年。因此,零部件企業(yè)可以大干快上的設立新建合資企業(yè)。
時間/政策 | 整車政策表述 | 零部件政策表述 |
1994年 《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 | 外國(或地區(qū))企業(yè)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中國建立兩家以上的合資、合作企業(yè) | 生產發(fā)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yè)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無數(shù)量限制 |
2004年 《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 | 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yè) | 無數(shù)量限制,但核心部件不允許獨資 |
2009年 《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 | 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yè) | 無數(shù)量限制,但核心部件不允許獨資 |
2016年《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guī)、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guī)章規(guī)定的決定》 | / | 自貿區(qū)內核心部件允許獨資建廠,無數(shù)量限制 |
2018年《發(fā)展改革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制造業(yè)開放問題答問》 | 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yè)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 無數(shù)量限制 |
第二個好調頭是投資規(guī)模小、決策高效。毫無疑問,相比整車企業(yè)動輒數(shù)十億的投資建設資金需求,以及土地、人工還有供應鏈整合等一大堆事情需要解決,事關重大,從中國區(qū)到外國總部的協(xié)調溝通決策,通常沒個一年半載的功夫,根本很難敲定下來。而零部件企業(yè)則相對簡單,一般也就是幾千萬元、幾個億的投資,很難上十個億,決策起來也就高效得多,瞄準了就干。
5、倒逼自主整零關系由關系型向實力型轉變
為什么要干、為什么干得這么快,相信大家看得都有些眉目了。那么最后要回答的就是,這么干有啥影響了。
這個事情要分兩面來看。
一是要認識到本輪外資合資的雙重特征。所謂雙重特征,既有48V、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戰(zhàn)略加持,也有愛信6AT、座椅等相對傳統(tǒng)的追加投入。對于前者,我們要認識到外資在掀起新一輪高端對抗的危機性;對于后者,我們也要認識到愛信等企業(yè)加速收割最后一波薺菜的險惡性。在智電汽車看來,目前這種險惡性大于危機性,因為如果大面積爆發(fā),將直接會斷了自主零部件的炊煙,眼前的粗茶淡飯都吃不起了還什么未來的滿漢全席。
二是要客觀看待外資合資潮的有利和不利作用。不利的因素當然是外資建立的“實力+關系”雙重保險壓迫了自主零部件生存空間,但也需要看到有利的因素,比如會刺激一小部分企業(yè)加快技術研發(fā)的步伐,加強核心競爭力,來與外資品牌對抗;而廣汽、吉利等企業(yè)如果合理設計合作框架,也能從合資過程中將此前一直薄弱的技術短板補齊(比如其變速箱軟件控制模塊設計、標定和發(fā)動機匹配能力)。
總體來看,整車未動零部件先行,既合理,也需要充分重視。發(fā)展了幾十年的零部件產業(yè),或許對其重視的程度,我們都應該進一步加強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000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