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攜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數據資源中心舉辦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宣貫會于北京召開。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教授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洧致歡迎詞。
孫逢春院士表示,動力蓄電池退役后的梯次利用或者再循環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臺的上線可對每一塊動力蓄電池進行實時動態的跟蹤和監控從而保障了其全生命周期的監測,這為動力蓄電池的梯次利用或者再循環回收提供了依據。同時,動力蓄電池的溯源管理會產生海量的數據,而數據的管理和安全性工作顯得至關重要。作為第三方的監測與管理機構,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要做好數據管理的規范化和安全化工作,充分發揮好政府部門與動力電池溯源相關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為企業做好服務,盡好第三方的責任與義務,使動力蓄電池溯源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李洧強調,我國作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消費量大國,截止2017年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80萬輛,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41.2萬輛,同比增長111.5%。與此同時,動力蓄電池循環再利用也成為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阻力,據相關預測,2020年我國動力蓄電池將迎來首次退役期,預計退役量會達到20萬噸,如此多的退役量將對環境保護及循環利用產生巨大的挑戰,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鑒于此,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就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問題展開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臺,希望為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和動力蓄電池回收企業提供數據上的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教授為大會致辭
中汽中心副總經理李洧為大會致辭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巡視員李力作重要講話。李力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綠色能源結構體系建設的關鍵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對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超過21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位,展示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涉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涉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議案越來越多,這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問題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同時,李力指出,目前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還存在回收體系亟需建立、回收可再生利用技術尚需創新、回收標準和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李力提出要從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區域再利用回收體系、加強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完善標準研制和政策制定、加速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創新,尤其是關鍵技術和技術創新、加強營造良好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媒體的積極宣傳作用,提升公眾對回收利用體系的認知度等多個維度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工作。此次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宣貫會可以說是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的動力蓄電池溯源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對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最后,李力對涉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梯次利用等企業提出了要求,希望各相關責任主體以此次宣貫會為契機,積極參與動力蓄電池溯源工作,及時上傳本企業動力蓄電池溯源信息,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溯源管理作出貢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工業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巡視員李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長李龍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了解讀。
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李龍輝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劉鵬副教授從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國家溯源管理平臺建設情況、車載管理模塊業務流程、車載管理模塊API接口4個維度對國家溯源管理平臺-車載管理模塊功能及接口使用技術規范介紹。
劉鵬副教授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已形成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運行管理與數據服務平臺技術體系,國家溯源管理平臺的車載管理模塊和回收利用模塊實現了系統聯調和數據對接工作,其官網也于4月1日正式上線,隨著8月1日國家溯源管理平臺的全面上線,大量的動力蓄電池溯源數據將不斷的接入,這為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監管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參考。
北京理工大學劉鵬副教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芮超楠和張廷分別對國家溯源管理平臺-回收利用管理模塊功能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要點進行了系統介紹。
國家溯源管理平臺是工信部為貫徹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依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委托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而建立,該平臺將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同時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將于2018年8月1日正式運行。2018年7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于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舉辦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啟動儀式,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正式啟動運行,動力蓄電池溯源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7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于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舉辦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啟動儀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363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