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車門,赫然見到一個巨大的屏幕,你心中可能會涌起“科技感”、“未來感” 等一些不著邊際的詞。如果低配版沒有大屏,可能你還要多加5000去購買一塊,為什么?因為這樣你覺得好看,銷售顧問也說這里面集合了多少種互聯網功能。
這一塊屏幕就能吸引不少嘖嘖稱贊,至于它在實際中是不是真的好用,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可能你并沒有在意。
如果你平時比較注意,你會發現大多數屏幕都是橫著的。這是由于我們的人眼排列和用眼習慣,左右橫向調整角度遠比上下移動方便的多。 在駕車時,出于安全考慮,操作按鈕的注意力和消耗時間越短越好,移動眼球顯然好于移動眼部。
但是從特斯拉17寸豎屏開始,你會發現其實也有不少車安裝了豎屏,比如榮威RX5、沃爾沃XC90、眾泰T700等。有的甚至可以扭轉,這樣完美的操作你覺得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但真當你實際駕駛時,你會發現第一個問題:我怎么知道我按了沒有?沒有觸感反饋,你甚至不知道你觸摸的這一下,是否讓機器有反應,這時你需要低頭看一眼。
緊接著又有第二個問題:這一項在二級甚至三級菜單里。盲按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你只好低下頭再看一眼甚至兩眼。
如果兩次操作之后你還沒達到預想的結果,我想你可能會有點煩躁。但這些都還不是很重要,分辨率高不高、清晰度好不好、屏幕是否反光、強光下能否看得清、中控屏位置是否合適等問題也足以讓你不爽。
可能你會反駁,嘿呀現在的車可都是互聯網汽車!語音控制的,你講一句話它就可以操作了,根本不用低頭好嗎。可是你想過嗎你的普通話是標準了,但川普和廣普呢?如果車上有人,自己傻呆呆地自說自話,是不是有點尷尬?尤其是車輛不能識別你帶口音的方言時“對不起,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這時候你心里無比希望哪怕有一個實體按鍵也好啊。
從“有沒有”到“大不大”,汽車中控屏完成了一個轉變。集成了藍牙、導航、音樂、車聯網、語音控制、社交等多種元素,一塊能夠“吃雞”的大屏儼然已經成了標配。但在美好的背后,你需要事先了解一些情況,比如說UI設計是否符合人體標準、系統是否持續穩定、有沒有操作反饋差、語音識別是否精準、維修成本高不高等。當然,小編覺得你應該最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么大一塊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554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