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的共享單車前期極度火爆,但隨著泡沫破裂,我認為目前的共享用車發展不會對私車市場帶來影響,中短期內不用擔心共享用車沖擊車市銷量。近期的車市低迷不是共享用車的問題。只要有消費購買力,車市仍會較快發展的。
1、共享自行車是中國奇跡
轟轟烈烈的共享單車創業大潮下,全國各地涌現出了各式各樣的單車。橙色的摩拜、黃色的ofo、綠色的酷騎…有70后、80后、90后,真是一個老少咸宜的創業風口。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們,迅速的成立起來,顏色快不夠用了,名字也越來越難起了。共享單車發展的太快了,市場上對于是否能夠盈利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少,摩拜和ofo只顧瘋狂的鋪車搶市場,有用戶就有一切,典型的資本故事。
共享單車迎來了倒閉潮,估值持續降低。摩拜以27億美元賣身美團,據稱除少數早期進入的機構,資本的回報僅10%,略高于理財。
三四線城市下不去,海外市場無法擴張,隨著中國的共享自行車的倒閉增多,現有共享自行車公司的海外發展受阻,逐步退出部分國家市場,共享自行車等出行主力公司的估值縮水嚴重,共享模式面臨較大的挑戰。
2、共享單車的成本極高
我認為共享單車的成本極高,其中很多是隱含的公共成本。難以持續也是必然的趨勢,低成本的共享出行實際是對公共免費的更大強度的利用,對城市出行效率的綜合挑戰很大的。
1)資金就是成本。游資太多帶來的盲目風投資金,導致很短時期內大規模投放數量。
2)公共場地就是成本。幾乎不受限制的隨處網點,方便找車和隨意停放,這都是對公共資源的占用,其成本是有邊界的。占地多了的就會有抱怨。
3)道路通行成本。中國城市汽車道路交通及公共交通條件欠缺;自行車的出行也是帶來擁堵和安全隱患。
4)押金和騎行費用成本。雖然我們幾乎很少買標準價格的共享單車20元月卡,都是超低價格的。但如果正常運營,我寧可走500米也不會花錢騎單車。
5)丟失損壞成本。目前社會部分群體法規意識淡薄與不完善的法制環境,丟車就丟了。
回歸理性后,共享單車成本問題會凸顯。共享需要更多的富裕資源,確保隨地隨時有車。我很喜歡共享單車,但已經感覺到很多地區的共享單車更難了,共享單車不是隨處可見的便利方式。而且浪費巨額資金建設地鐵的浪潮也已經進入反思階段,個別省會城市已經填埋了盲目修建的地鐵,這也是理性發展的典范。
3、共享汽車仍是補充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居民對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快捷、安全成為人們的新要求。共享汽車似乎是很好的選擇,但目前很多的共享汽車實際是出租的補充。實現類似共享自行車的快速發展的難度很大,發展過程必然遇到瓶頸。
4、共享汽車難以在限購城市蓬勃發展
共享單車是在限購城市超強發展,但共享汽車涉及的牌照是寶貴的資源,現在北京上海等共享汽車面臨牌照數量少的課題,共享數量少必然帶來使用不便,如果附近經常找不到車,消費者選擇的頻次也不會很高,畢竟周邊的出租也是價格相近。而且共享汽車不如網約車掙錢,搞個共享汽車當網約車開也是很好的方式。
樓市價格過高是社會災難。限購城市的樓市價格過高導致各方面成本暴增,近期的北京房租暴漲就是樓市價格過高的社會問題蔓延,停車費等也會增高,共享用車要考慮極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共享單車當時不用考慮的。
5、共享汽車導致道路更擁堵
多項調查顯示,網約車正把人們“拽出”公共交通系統并“塞進”汽車。這也是發展的課題。國內大城市道路的擁堵實際很多是出租和網約車造成的擁堵,并非僅是私家車的影響。網約車調查的用戶需求,其中上下班的需求仍是最強的。網約車導致更多人被拽出公交系統。
這也是限購城市的主要特征,非限購城市的發展仍是有空間,但需要理性運作。
6、美國也開始考慮制約網約車的過快發展
不僅中國,國外也遇到網約車的擁堵問題。近年來,全美網約車企業的運營汽車數量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觸發擁堵等難題。紐約發布在12個月內停發網約車新牌照新法案。紐約市出租車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全市網約車數量從2015年的1.26萬輛迅速增加至今年8萬輛。同時,大約1.4萬輛傳統黃色出租車在紐約市運營。新法案有助于阻止路面上汽車數量快速增加,“大量涌入的車輛使我們的街道堵塞”。
7、購車需求主力群體不受共享影響
中國的購車主力市未來的中西部和二三線市場的群體,尤其是中老年群體。目前這類群體的需求遠沒有釋放,原因是他們觀念老,且窮。
中西部和三四線市場的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都是不現實的。即使是無人駕駛的車輛,也要花錢去坐車,不可能有免費月卡持續燒錢。由于車輛共享的少,想出行時不一定有車隨時可以走,需要提早計劃,這樣的不便利也是問題。因此還是開自己的車更合適。
我覺得目前的共享用車發展不會對私車市場帶來影響,中短期內不用擔心共享用車沖擊車市銷量。近期的車市低迷不是共享用車的問題,感覺仍是樓市價格上漲帶來的消費擠壓。
由于樓市高價運行的資金需求太大,帶來持續加劇的居民債務負擔,因此樓市不跌,車市不起。只要有消費購買力,車市仍會較快發展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崔東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559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