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傳統燃油汽車市場,還是現下火熱的電動汽車市場,擁有世界獨一無二消費力的中國市場絕對是重中之重。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中國政府在不斷調整電動汽車補助政策,但是具體來看,都是逐漸加大對長續航電動汽車的補助,這樣將有利于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提升,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將繼續引領全球快速增長。
2014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只有區區5萬輛,彼時還沒有那么多造車新勢力,到了2018年,銷量竟然增長了10倍。后續隨著各個電動汽車的陸續上市,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有望保持每年40%的增長速度。
在未來的一兩年里,現有車企的電動汽車輪番下線、上市,接受市場競爭和顧客檢驗。新公司也會不斷涌現,國家補貼政策持續往高新技術傾斜、造車門檻高、產能低而分散、中國客戶的挑剔,意味著隨后的五年內兼并重組無可避免。
世界范圍內,拿得出手的汽車,總就那么幾家,即使在中國這么大的消費市場也是一樣,這不鈴木都已經要退出中國市場了么。傳統車企在電動汽車的轉型,不管是品牌和制造力,都已經可以碾壓這一堆的造車新勢力。
中國計劃到2020年使電動及油電混合動力車的年總銷量達到200萬輛,并規定2019年每個汽車公司至少要生產一款電動汽車。現在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已經非常開放,你可以排隊申請資質,也可以掛靠一家進行代工生產。
想要拿到政府補貼,贏得價格競爭優勢,還得跟中國電池制造商緊密合作,調整技術適應中國對電動車不同續航里程的不同補助要求。
在過去一兩年里,傳統車企似乎對電動汽車不太感冒。電動汽車代言人就是特斯拉、蔚來,小鵬這些造車新丁們,這場唱罷那場又起,讓人仿佛覺得電動汽車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從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來看,還是依舊是北汽、比亞迪、上汽、吉利等等傳統造車企業。
造車新勢力的PPT故事終于要實打實落地了,蔚來、小鵬這些都將新媳婦下地走。在量產交付折騰之后,最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車批量交付客戶手中,不出半年就能出真知。已經交付的云度汽車和電咖汽車,我們先不管他們的銷量幾何,就看看身邊有幾個人聽說過這兩個企業,其未來發展就可見困難重重。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中國傳統自主品牌比亞迪、上汽、北汽、吉利、奇瑞、江淮等車企引領風騷。廣汽旗下的合資工廠都僅僅滿足于將廣汽傳祺的車型挪為己用;豐田的混合動力銷量持續攀升,插電混動明年上市;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剛剛下線開始預售;廣汽本田暫時沒消息,還因為有新能源汽車資質卻未生產而被通報。
在傳統車企圈子里,特斯拉純電動汽車的高大上對于豪華車企BBA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從2008年第一臺Roadster 開始,到2017年批量交付Model 3,將近10年的時間里面,特斯拉實現了汽車銷量的彎道超車,而傳統車企,特別是豪華車企們卻放任自流太久。
踏入2018年,BBA突然間終于輪番上陣,來勢洶洶。奔馳、寶馬、奧迪、捷豹等豪華車企一直在對這個虧損運營,困于批量交付的造車新丁虎視眈眈。隨著更多車企進軍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特斯拉將引來諸多勁敵,其絕對領導地位將從2019年開始遭遇前所未的挑戰。
寶馬在豪華車企里面電動汽車走在前頭的車企,2014年便上市了其第一款小型純電動SUV——寶馬i3。雖然銷量平平,但卻積累了電動汽車制造和銷售的經驗。
2018年4月底,寶馬在2018北京車展上正式發布了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全新重磅車型——ix3。這款基于寶馬X3打造的純電動跨界車型,將于2020年國產上市。在未來,除了這款將在中國生產、銷往世界的iX3之外,化身光束汽車的純電動MINI、i4、iNEXT等車型都將陸續面世。
2017年,寶馬在全球售出超過10萬臺新能源車,占據全年銷量的5%。到2025年,寶馬將向全球客戶提供25款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其中12款為純電動車。那時,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將占到銷售量的15~25%。
2018年9月初,梅賽德斯-奔馳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推出旗下電動子品牌EQ的首款量產SUV——奔馳EQC。新車續航里程超過450km,2019年初在德國不萊梅工廠投產,2019年年底在中國北京投產,先于計劃2020年國產的競爭對手奧迪e-tron和寶馬iX3。
根據規劃,奔馳計劃于未來10年在其研發的純電動平臺MEA平臺上至少推出十款EQ品牌全新純電動車型,并占據奔馳銷量的15~25%。
無獨有偶,奧迪全新純電動SUV——e-tron已在奧迪布魯塞爾工廠正式量產下線,新車將于9月中旬在美國舊金山全球首發。續航里程將達到500km,2019年以進口形式引入國內,并于2020年實現國產。
一汽-大眾奧迪已經開始為奧迪X99B(e-tron車型代號)電動車項目進行技術改造,并規劃了5萬輛的年產能。奧迪計劃到2025年發布20余款電動汽車,新能源車銷量8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將占三分之一。
二線豪華品牌也開始電動汽車發力:以進口形式引入的捷豹I-PACE車型已經率先上市銷售,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500km;沃爾沃計劃在2025實現電動化產品占其銷量總額的50%;捷豹路虎2020年起所有新車型均實現電動化。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特斯拉的成功是他們對標創業的動力;豐田旗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混合動力的路上已經走了很久,而且似乎意猶未盡。對于大眾、通用、豐田、本田這些非豪華品牌來說,電動汽車似乎只是應對政策的一枚棋子。對于中國自主品牌來說,政府補助,政府采購都是開發電動汽車的誘因。
對于傳統豪華品牌來說,特斯拉的成功才是應該讓他們感到震驚的。一個造車新兵,竟然能夠在短短十年間,售價和客戶定位達到豪華車企的水平,再不干活,難保哪一天新興暴富的中產階層就給搶走了。
車之所以為車,其本質就是交通工具。作為交通工具,就是要首先能夠安全地把乘客安全地從星巴克送達南沙花園酒店,這也是汽車工業最為基礎的底線和最為核心的價值所在。
擁有多年積累沉淀的品牌力和豐富的造車經驗,傳統車企電動化轉變的過程中,注定顧慮重重而躊躇滿志。安全和品質是一切可能的基石。在豐田混合動力技術的刺激下,各國政府推波助瀾,電動汽車產業在制造工藝、電池技術、智能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有一批批的車企在摸著石頭過河之中。
在汽車電動化的路上,沒有誰愿意坐以待斃。盯緊而后動,現在幾乎所有車企都在電動車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穩妥妥地等待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從400到1000的迅猛遞增,再選個自己喜歡的品牌。不管是外資的豐田、大眾、通用,還是自主的上汽、吉利、廣汽,也是各花入各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對于豪華消費者而言,隨著2019開始奔馳EQC、奧迪e-tron、寶馬iX3的相繼上市,現下火熱的特斯拉將只會是選項之一,或許還可能不會是排在前面的選擇。定位高端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拜騰們且看他們如何做好中國特斯拉,俘獲中國高端用戶的芳心。
中國市場巨大,每一個用心努力造車的企業必定會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期待中國自主造車企業能夠不斷提升造車品質,迎接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百家爭鳴的時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TMC動力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647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