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6年奔馳1號出生以來,汽車設計就隨著時代不停地改變。早期的汽車非常簡單,就是與現在的摩托人力三輪車十分接近。再往后,由于汽車系統提升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所以汽車也有了需要遮風避雨的需求,從而出現了車廂與頂棚。
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汽車也在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學科的深入,進而一步步得變成了時代科技的集成體。空調CD等舒適性配置進入車身、發動機變速箱前置、前驅車型成為主流、空動系統的發展甚至是模具的精密化,都影響這汽車的外觀內飾設計。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4.0智能時代,就連人工智能等全新的產物都已經出現,現在的生產生活作業過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汽車電氣化潮流,汽車工業的對于電氣的依賴度極高,過去的汽車本質是有物理機械做主導,而現在則是由電控技術做主導,通過電子精密計算來控制汽車,所以設計趨勢也在不停發生著變化。
最幾年來,造車新勢力車型的外觀設計日新月異,很多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概念已經變成了現實。不僅如此,這些概念車型還紛紛完成了量產,顛覆了很多人對于汽車的傳統認知。過去,我們看到概念車時,我們很清楚這些車型無法量產,絕大多數原因是因為其技術無法到達量產級別,并且這些設計對于其車身性能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隨著電氣化汽車的出現,汽車不再需要考慮進排氣、散熱、布局等相關問題,那么外觀設計勢必將更加科幻、更加美觀,也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
再說到內飾,在過去幾十年,汽車廠家也努力得進行智能化嘗試,如90年代的汽車廠家也在它們的車型上搭載了最簡單也非常原始的車載電腦。隨著科技下放,以及科技產品量產后的成本控制能力,大屏幕以及Ai也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所以全新的內飾設計對于成本方面不用過多考量,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做實現比創新更加容易。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設計師的想法可以更好地進行落地,可行性層面進一步提高,設計師的瓶頸也越來越少。不僅如此,現在的80、90甚至00后對于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空前之高,他們可以接受絕大多數新鮮事物,并且認為這些東西非常"Cool",所以對于企業而言有了種子用戶,進一步降低了風險。再換而言之,現在的主流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接受度也越來越強,相信未來的汽車會更加得變幻多端、不可思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291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