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0年之后,掛著比亞迪Logo的電動汽車可能占市場15%-20%,但是有比亞迪e平臺的核心零部件的電動汽車可能會占一半。”
3月12日,比亞迪在京舉行核心技術解析會暨e平臺媒體溝通會。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如此描述比亞迪向行業開放e平臺的預期。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
李云飛說,比亞迪希望通過e平臺,推動行業變革。“比亞迪就是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博世,把我們最好的技術分享出來,把產業鏈打開,把產能打開,和整個行業的廠家一起,最終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
他甚至拿比亞迪e平臺和福特T型車相提并論:“一百年前的T型車,一百年后的e平臺”,意思是,與T型車推動汽車進入平民消費時代類似,e平臺將推動電動汽車平民消費時代的到來。
福特T型車被認為是第一款大眾買得起的車
比亞迪e平臺這么厲害嗎?哪些車企在和比亞迪合作?合作模式是怎樣的?回答完這些問題,也許我們能大致預判,比亞迪e平臺的開放,前景有多大。
什么e平臺?
e平臺,是比亞迪高度集成的一體化車載電源、電驅平臺,主要部件是33111。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產品技術規劃中心經理徐凱介紹,兩個“3”指的是驅動3合1加高壓3合1。3個“1”就是1塊板、1塊屏和1塊電池。
注:高壓3合1:車載充電機(OBC),DCDC、配電箱;驅動3合1:電機、電控、減速器
比亞迪第十四事業部電源廠廠長王超介紹,高壓3合1和驅動3合1,這兩個“3”,集成就為整車減重 40kg ,節省空間 37L。
王超強調,雖然很多企業也推出了集成化的產品,但是還停留在結構集成層面,而比亞迪的驅動部分3合1之后,成本降低三分之一,體積減少30%,減重四分之一,功率密度提升20%,效率提升1%。
比亞迪電驅3合1產品序列
高壓3合1之后,功率密度提升40%,體積降低40%,重量下降四分之一。
比亞迪高壓3合1產品序列
比亞迪這“3+3”平臺產品于 2018 年6月量產,累計供貨超 10 萬臺。目前比亞迪有“3+3”專用產線 12 條,分別位于長沙及深圳月產能已達 4萬套。
在所謂的1塊板上,比亞迪將儀表、空調、音響、智能鑰匙等十多項控制模塊高度集成到PCB 板上,既實現了輕量化,又節約了成本(包括減少零部件、減少裝配工序、減少整車線束等),也減少了空間。
在1塊屏上,李云飛說,這塊屏體現了比亞迪在電子設備上多年的制造經驗,“我們把IT和汽車元器件的要求完美結合在一起。”
動力電池也是比亞迪長期從事的業務。e平臺中,比亞迪特別強調的是模組和電池包輕量化的成果。
在模組層面,輕量化的模組使得重量減少44%,成本減少14%,能量密度的成組效率高于94%;在電池包層面,比亞迪用鋁托盤來承重和保護,用鎂合金、碳纖維來做結構件,再用微發泡注塑件取代現有塑料件,都減重不少,使得電芯到電池包的成包效率超過82%。
一句話,e平臺是在電動汽車領域耕耘十幾年的比亞迪,核心零部件集成整合的成果。其最終效果,是實現了四高:高性價比、高性能、高品質和高生產效率。
高性價比有助于降成本。“新的補貼政策下來后,退坡這么多,怎么辦?只能降成本。但是成本和性能是相悖的,而且國家對電動汽車性能要求更高,包括能耗指標等。”李云飛說,“依托本身的規模化降成本已經杯水車薪,因為我們規模化已經最高了。只有通過平臺化技術,全行業共享,開發速度加快,降成本的作用更大。”
效率高也是性能的體現。徐凱介紹,在能耗上,集成化e平臺提高了效率,比比亞迪上一代系統最高優化了15%。
在品質上,由于高度集成化,整車設計有了更多富裕度,比如乘坐空間前后更長,上下更寬。車輛安全設計也有更多的吸能空間。應用了e平臺的比亞迪唐DM,還創造了C-NCAP五星碰撞安全的好成績。甚至在C-NCAP并不包含的側面柱碰中,都能有效抵御碰撞。
另外,該平臺有相當大的適應性,可以覆蓋A級車到C級車的需求。2018年5月,比亞迪元EV360上市,這是基于比亞迪e平臺下打造的首款純電動SUV。當年的廣州車展,比亞迪唐EV上市,同樣也采用了e平臺。
比亞迪元EV是首款應用e平臺的SUV
李云飛還透露,比亞迪即將新開拓的銷售網絡e網,“所有車型終端售價13萬以下,也將全部搭載e平臺技術,直接讓消費者獲益”。
誰愿意合作?如何合作?
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首次發布了e平臺對外界開放的消息。
整車廠之間本是對手,不管比亞迪的核心零部件好不好,他們放得下這個心結,用競爭對手的零部件嗎?
現實是,沒有永遠的敵人。
2018年2月,北汽集團徐和誼董事長親自率隊到訪比亞迪,王傳福接待,就合作方向達成高度共識。2018年3月21日,王傳福到訪河北保定長城汽車總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接待。
高層之間的訪問掃清了障礙,比亞迪把零部件推介會開到北汽新能源、長城汽車、東風汽車公司內部。此后,北汽新能源、長城汽車,以及長安、東風都和比亞迪開始零部件領域的合作。
除了上述車企,比亞迪還進入了成都客車、山東泰開汽車、北京華林特裝車、石家莊煤礦機械和長沙中聯重科等專用車和客車的動力電池供應鏈。
從各家與比亞迪的合作來看,有的就是簡單的供應商關系,有的則是深入合作,合資建廠。
長安與比亞迪合資建設動力電池廠
合作最早、最深入的,莫過于戴姆勒。雙方合資推出的騰勢電動汽車,可以說戴姆勒在純電領域的試水之作。在騰勢上,電源、電驅部分基本由比亞迪負責。
如今,戴姆勒開始推出奔馳EQC電動汽車,正式進軍新能源。這款車目前沒看到用比亞迪零部件的消息。在電池方面,國產版EQC將采用寧德時代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
開放前景如何?
在電動汽車核心部件對外供應方面,比亞迪的電池算是先行者。不過,迄今為止,比亞迪外供電池還很少。王傳福還曾公開表示,2018年電池產能不足,還影響到了比亞迪整車的銷售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其他車企有心采購,比亞迪能供得上嗎?
李云飛表示,比亞迪在電池上走了彎路,因為涉及的品類很多,所以規劃產能不少,但實際產量確實不夠。不過,“現在做了優化,單個產線6個GWh,加快了建設速度,國內2年交付,國外3年交付。”
比亞迪動力電池工廠建設能力
平臺化提供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比亞迪不是唯一一家。像博世、麥格納、大陸都有這樣的計劃。
李云飛評價說,“傳統零部件汽車大廠,也在洞察到了集成化的趨勢,但是我們比他們快了兩拍。”
另外,其他電動汽車供應商也有平臺化供應的趨勢。精進電動CEO余平表示,要向“大總成”供應商方向發展,即所謂的0.5級供應商概念,介于零部件和整車間的更高級別供應商。“不僅提供完整的動力總成,甚至要把整車的因素考慮進去。”目前精進除了提供電驅總成,也進入到了動力電池系統領域。
還有此前業界沒有注意到的,通訊巨頭華為也進入到了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領域,而且也是從電源到電驅都做,甚至,華為還能提供車聯網、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更接近整車的供應商。
綠色為華為能夠提供的電動汽車部件
比亞迪的e平臺開放戰略,不僅要遇到每一個細分部件供應商的阻擊,也會遭遇其他有平臺級集成、供應能力的大企業的競爭。
另外,電動汽車還在快速革新,在歐美出現的系統高壓趨勢,電源高功率趨勢,以及智能化趨勢,以及各大整車廠平臺化開發的趨勢,e平臺能否繼續升級進化,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和比亞迪聯手的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迎來外資的競爭。全球汽車市場也開始電動化。目前寧德時代、孚能、億緯鋰能、國軒都做進了外企供應鏈,比亞迪尚無動作。不過從比亞迪計劃國外布局來看,不久可能就有消息落地。總之,比亞迪e平臺各部分面臨的,就不僅是國內對手,而是全球對手。
李云飛說,比亞迪對e平臺持開放姿態,“不排除e平臺其中的電池板塊,做獨立融資,進入資本市場,吸收其他主機廠、投資資本進來,比亞迪可能只是單一大股東。整個公司就是上市公司的運作方式,對合作伙伴都是契約,市場化運作”。
如此,比亞迪在整車生產銷售之外,將再造一個比亞迪,其市場規模和盈利前景,恐怕有過之無不及。e平臺能擔此大任嗎?(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804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