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落地,預料之中的補貼門檻提升和金額大幅退坡如約而至,今年或將成為車企的 “分水嶺”。
因為“洗牌”時代已經到來。
補貼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2019年新能源補貼新政首先大幅提高了補貼門檻——由2018年的150公里,直接上調到250公里。
也就是說,續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電動車,不能拿到任何補貼了。
補貼金額也發生了巨變。
續航里程在250公里-400公里的電動車,補貼金額統一調整為1.8萬元,相比2018年的政策,最高降幅達到了60%。
續航里程400公里以上的車型,補貼也下降了一半,從去年的5萬元調整為2.5萬元。
純電續航達到50公里的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補貼,也由去年的2.2萬元下調到了1萬元。
此外,在電池能量密度和地方補貼方面,也有一些變化,但關鍵詞都是減少補貼金額、提高補貼門檻、收緊補貼政策。
新能源車或將出現漲價?
總體來看,相對于2018年度的補貼政策,2019年的補貼金額普降了5萬元左右,也就是說,這部分成本需要通過市場來消化了。
而市場無非就兩個主體——買家和賣家。
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自己購買的新能源車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或將有一部分消費者轉而重新選擇燃油車——因為在絕對價格面前,所謂的不限行等政策無法給予人們足夠的信心去購買一輛成本高昂的電動車。
因為簡單的漲價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并且極有可能嚇跑消費者。
問題的關鍵在于主機廠。
在經歷了國家的巨額補貼之后,是否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完成了資金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原始積累,而且這些積累足以轉化為能夠降低成本的競爭力?
這是個問題,而且事關生死存亡。
補貼新政意在提升行業競爭力
2019年補貼新政的變化,也反映出一個傾向——淘汰那些落后、依靠吃補貼才能存活的車企,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把市場留給那些擁有雄厚研發和產品實力的頭部車企。
自從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以來,的確出現了一些“騙補現象”,這種車企的出現擾亂了行業健康發展的秩序,通過補貼政策的調整,把這些不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僵尸車企淘汰出局,屬于正本清源,對行業的整體向上有利。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技術革命的風口,是千載難逢的“彎道超車”的機會,也幾乎是唯一的機會,這種引領行業創新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也意味著需要集中優勢資源抓住發展契機,某種程度上,這正是補貼新政發生變化的目的。
2019年或成車企分水嶺
一個可以預測的情況是,補貼政策的變化將會使整個行業進入一個“產品為王”的競爭力比拼的時代。
在補貼金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具有產品優勢的車企,才能維持相對較高的溢價,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而那些忽略產品研發、習慣于吃補貼而把自己養的虛胖的車企,在失去了補貼的保護之后,類似于潮水退去后的裸泳者,他們在產品力上的疲弱,將會導致自己在這場行業變革中被淘汰出局。
真正的洗牌已經開始——2019年將會是一個分水嶺,現在市場上的新能源車企,將會迎來各自的命運——有人上風口,就有人淪為時代的背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極速俠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883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