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在研發大功率快充,除了一些科研機構之外,主要有三大陣營:公共充電服務運營商、充電樁制造企業和新能源主機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梳理。
在國內,想要解決大功率快充的技術難題,需要同時解決多方面的問題,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是否可以處理超大功率充電帶來的動力電池過熱過充問題,充電樁本身在大功率充電下的散熱問題以及超大功率充電場站電容是否能夠申請下來等,所以大功率快充技術想要突破和普及,可以說是一個產業鏈的問題。
目前公共充電服務運營商代表-特來電就在研發大功率快充,其先進的液冷技術和群控技術也獲得多項發明專利,目前也證正在和保時捷進行深度合作,研發超大功率快充技術。
新能源主機廠和充電樁制造企業也會聯合共同研發大功率快充技術,典型的就是小鵬汽車和北京智充科技。小鵬超級充電站就是由北京智充設計和安裝的,采用C9系列產品,該充電樁額定輸出功率為120-480kW,已建成的充電樁功率為180kW,后續可以通過增減充電模塊數量調整充電功率,還是非常靈活的。小鵬G3的用戶也是可以到其站點進行超級充電的。
當然,如果想要真正將大功率快充技術進行商業化應用,國家相關部門也要積極出臺相應的國家標準和鼓勵政策,從而吸引更多公司參與進來,共同研發大功率快充技術。201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明確規定,過渡期之后取消地補,但可以對充電進行相應的補貼支持。小編覺得,地方政府可以考慮設立相應的創新基金,鼓勵有能力的公司參與大功率快充技術的研發,同時對于場站的審批工作開放綠色通道等。
小結
大功率快充技術想要真正普及,需要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努力。在時機成熟之后,也需要推出相應的國家標準,積極引導大功率快充技術的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情報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940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