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位于杭州轉塘的云棲小鎮,大家或許會想到坐落于此的阿里巴巴云計算產業園、以及全球著名的“云棲大會”(阿里開發者大會)。每年秋天,這個安靜的小山谷都會匯聚起數萬名互聯網高手與創業先鋒,他們不僅懷揣著代碼“秘笈”和夢想,更重要的還能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在2019年5月20日這個對年輕人頗有趣味的日子里,這兒的主角變成了廣汽蔚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汽蔚來”)的全新品牌“HYCAN合創”及其首款概念車。
不過,當晚真正的重點可不是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一個LOGO或者一款概念車那么簡單,而是由廣汽蔚來提出的“合創”模式,這不僅代表了優勢制造與創新思維兩股力量融合的開始,也是中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探索。在筆者看來,這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當年毅然決定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最終為中國互聯網帶來了電商與移動支付的“星火燎原”頗有幾分相似。
(讓我們通過短片來了解當晚的精華內容)
小伙伴都驚了 創業公司竟不“顛覆傳統”?
無論是“廣汽”還是“蔚來”,在互聯網上都意味著令“友商”艷羨的流量與驚人的關注度,但已經成立了400余天(2018年4月成立)的廣汽蔚來卻顯得頗有些默默無聞。這家注冊資本5億元的創業公司,由廣汽集團、廣汽新能源、蔚來基金、蔚來汽車以及創始團隊、員工共同持股,在業內首創了“合創”模式。
在廣汽蔚來創始人兼CEO廖兵看來,這種“合創”體制帶有天然的先進性——既有國企的平臺,又有民營企業的靈活和現代化企業管理組織架構,從而能夠實現對傳統造車經驗與互聯網造車理念的深度融合。而相較于傳統制造企業,廣汽蔚來的第一個優勢莫過于“輕資產”。
眾所周知,“重(資產)”是傳統優勢車企的特點,表現為完整的體系資源與豐厚的技研經驗累積、“硬實力”飽滿與“硬件”資產豐厚。然而,在市場增長失速、競爭壓力巨增的大環境下,傳統優勢車企卻可能因投入過大、產能過剩而陷入增長困境;而既有的長鏈條模式,也會導致資產效率變低;重資產的渠道網絡和多年的傳統銷售模式,效益下滑,“轉身”困難。
而“新”是造車新勢力的特點,擁有靈活、創新的思維,使得造車新勢力行動迅猛,品牌形象與服務模式充滿活力。但“新生力量”容易受困于產品技術積累少,結構性劣勢非常明顯,掣肘發展。同時,資產投入過大,回報周期太長,也使得資金鏈頻受挑戰。
其實,輕資產早就不是新鮮模式,NIKE、APPLE都是輕資產運營的典范,只是在汽車行業中“不太受待見”。而隨著工信部2018年12月6日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了“鼓勵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之間開展研發和產能合作,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委托加工生產”,這意味汽車制造輕資產的模式首次被國家認可。
通常的代工,會讓不少用戶擔憂,品質和產能或許難以保證,但是如果生產制造就是股東本身,那么在傳統嚴謹標準化流程的把控之下,產品品質即可得到保證。與此同時,輕資產體制的靈活性,帶來強抗風險能力。在產能過剩的時代,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減少大投入。“我們提出了‘合創’理念,就是把所有外界的優勢資源做到有效的整合,”廖兵解釋道,除了整合廣汽集團和蔚來等股東的核心技術和產業資源之外,“如果第三方的技術或者資源,能夠比股東方擁有更多的優勢,我們也會使用第三方的技術。這樣它才是一個真正開放,是一個融合的狀態(同時擁有各方的特點和優勢)。”
“盡管我們是輕資產(運營),但不是簡單的‘輕資產’,而是通過股東雙方的‘合創’獨辟蹊徑開啟新模式。”廖兵指出,“既然是合創,就希望引入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資金來源,我們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這種資本的手段,形成一個戰略的協同紐帶。所以我們在最近也開啟了新一輪融資計劃。當然,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業務發展需求,不斷地提出融資的想法,或者說方案。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能夠通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獲得市場的認可,當然也獲得投資人的認可。”
“(合創)這個模式是有它天生的優勢,但是確實有很大的挑戰。這種挑戰在于(傳統車企與互聯網)兩種行業的思維邏輯模式完全不一樣。這個差異在有些人看來像鴻溝,要邁過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廖兵坦言,在成立一年多以來,廣汽蔚來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讓來自兩個行業的員工互相了解、嘗試進行更好的融合。“有時候我們看到很多的書或者很多的報道(都在講),跨國公司或者大公司之間的互相兼并重組,最后很難走下去,就是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融合的困難。我想(無論是)短期和長期來看,思維的差異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到今天為止,不敢說我們做得很好,但還算不錯。”
HYCAN合創在發展起點上不乏“硬核”支撐,它集結了股東雙方全球的研發、制造力量,包括北京、上海、硅谷等地的GAC汽研院技術團隊、NIO車聯網研發團隊等。另外,HYCAN品牌首款產品的量產,將由投資450億元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制造支撐,HYCAN可以將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制造的實力,轉變為用戶出售可及的品質體驗。除了生產制造外,在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終端集成等關鍵技術方面,廣汽蔚來也與寧德時代、華為、博世、招商銀行的技術團隊展開了深層合作。
其實,解釋了那么多,《電動大咖》認為,“合創”模式可以概括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它不僅能整合優勢資源“為我所用”,也可為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投資回報,技術與解決方案的升級,帶動整體規模擴張和聯合布局的實現。
“優勢融合”的HYCAN是不是你的“菜”?
相較于其他“友商”提出的許多超前概念,HYCAN合創根據“實用創新主義”理念打造的首款概念車就顯得低調太多了。用廖兵的話說,新車型的創新會建立在“客觀適用”上:“讓產品更好地為人所用,在擁有好的創新力與設計感的同時,更讓用戶在體驗產品和服務時,感受到友好、真實與舒適。”據介紹,這臺概念車與量產車型已經有接近90%的相似度。
有意思的是,HYCAN概念車型在以“平衡美學”(Balance Aesthetics)為設計理念的同時,還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中以“7”作為重要的造型設計元素,“我們對于‘7’這個概念非常情有獨鐘,因為‘7’在中國的數字里面,本身就擁有一些特殊的含義。”在談到“7”的時候,廖兵的語調變得頗有些感性,“‘7’是一個充滿愛的數字,包括‘七夕’……當然,也寓意了現代人一周‘7’天的能量平衡。”
廖兵表示,HYCAN合創品牌將充分借助股東及第三方產業供應鏈優勢,為用戶提供可靠、創新、智能的產品,充分呈現“合創”的“多贏”優越性。其首款量產產品在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進行生產,并即將在年底亮相。
眾所周知,廣汽集團與蔚來分別是傳統主機廠與造車新勢力中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品牌”,而廣汽集團旗下廣汽新能源新推出的Aion S與蔚來(同奧迪、寶馬、奔馳等高端品牌對標)的ES8、ES6也都是時下的“網紅”產品。廖兵表示,這兩家企業“合創”的全新品牌——HYCAN,自然也要有明顯的差異化區隔,也就是定位在這兩個品牌之間的中高端純電動汽車,但價格區間會比蔚來略低一些。
盡管沒有披露更多產品細節,但《電動大咖》了解到,HYCAN合創的首款車型將基于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平臺打造,其續航里程大約在600公里以上,在今年年底前進行產品發布之后,于明年上半年開始正式交付給用戶。
“由于我們是獨立的品牌,所以我們會使用自己的渠道,”廖兵透露,在售后服務方面,HYCAN合創品牌會向社會資源“公平開放”,當然也包括廣汽集團的4000多家銷售店、蔚來的Nio House和NIO Power的合作伙伴等等,“當然,這些資源要根據我們自己的產品和我們自己的戰略需求逐漸布置。”
或許是基于蔚來的成功經驗,廣汽蔚來也將聚焦于打造“用戶企業”。但能否稱得上一個真正合格的“用戶企業”,廣汽蔚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追本溯源,我們認為必須先從用心‘懂得’用戶開始,而后,在企業經營與決策的整個過程中持續踐行‘想用戶所想’,才有可能發展成一個真正的用戶企業。”廖兵強調,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HYCAN將把“實用創新主義”作為衡量與檢驗產品與服務標準的基本準則。“我們認為實用是對用戶需求深刻理解后的取舍、平衡;是恰到好處的產品與服務。希望每一位用戶都能夠通過我們的產品與服務,真切感受到‘創新、設計、友好、真實與舒適’。”
寫在最后
“有人說實體制造業正在消失,我認為制造業不會消失,只有落后的制造業一定會消失。”2018年秋天的云棲小鎮,馬云曾提出制造業的未來在于向“新制造”轉型:“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
我們常常說“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廣汽蔚來提出,未來的競爭,比的不再是規模,也不再是單純的資本,比的是發展“速度”和“質量”,而決定“速度”的是科技成果的創發速率和迭代能力,影響“質量”的是系統性的業務能力、服務縱深與細節。從廣汽蔚來身上,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作為一家創業公司走向成功所必須的三個素質:(前瞻的)眼光,(勇于融合的)胸懷,和(令人刮目相看的研發制造)實力。
“HYCAN”已來,其發展質量以及能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已經令人期待;而“合創”模式能否再次觸發新能源投資熱潮?更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162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