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電動汽車成“老賴”,補貼大幅減少后,新能源汽車企業何去何從?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境況備受矚目,經常能在街道上看到難以辨識標志的新款車型,隨著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巨頭加入、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提高等因素影響,對于部分車企來講,也面臨銷量下滑、財務境況不佳等風險。
近日,新能源汽車企業知豆電動汽車就陷入被指拖欠貸款,隱匿財產規避執行的負面之中。媒體梳理還發現,知豆電動汽車還面臨股權凍結、銷量斷崖式下跌等問題。
拖欠貨款超2億 隱匿財產規避執行
企查查數據顯示,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10日被公示為失信人,立案時間為2019年1月7日,執行法院為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案件內容為“支付貨款2億多元及相關利息”的義務“全部未履行”,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隱匿財產規避執行”。
實際上,知豆電動汽車早已經負面纏身。
數據顯示,知豆電動汽車分別在2018年10月、12月以及今年1月、2月發生過股權凍結,合計凍結金額超過5億元。另外,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鮑文光也曾在2017年被凍結7275萬元,但已于2018年6月解除凍結。
此外,各地法院發布多宗知豆電動汽車作為被告與其他公司糾紛的民事裁定書,糾紛類型包括買賣合同糾紛、企業借貸糾紛、勞動者爭議糾紛以及拖欠其他公司貨款的糾紛。
據了解,知豆電動汽車成立于2006年,是中國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之一,由新大洋集團、吉利控股集團、金沙江聯合資本等合資成立。
我們通過查詢知豆電動汽車股權結構得知:新大洋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1.45%;第二大股東為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持有26.44%;第三大股東為寧海銀石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為10%。
從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表述“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隱匿財產規避執行”來看,知豆電動汽車并非沒有錢。
就在今年的1月21日,南京市工信局還發布消息稱,“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占地約1200畝。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新能源整車20萬輛,生產的車型包括轎車和SUV。
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下降 行業進入洗牌陣痛期
今年3月底,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今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中,將繼續大幅降低補貼金額和提升補貼門檻。(傳送門:解讀新能源補貼:補貼到底退坡多少?帶來什么影響?哪些公司或受益?)
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對比2018年補貼政策發現,新政的補貼簡化成了兩檔,續航低于250公里的車型不再享受補貼,250公里(含)—400公里(不含)的車型補貼由3.4萬—4.5萬元不等下調至統一的1.8萬元。其中,300公里(含)—400公里(不含)一檔退坡幅度最大,達到了60%;續航400公里之上的補貼金額則由5萬元降至2.5萬元,降幅也達到一半。
另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補貼金額從2.2萬元降至1萬元(純電續航需大于50公里),降幅同樣超過五成。
除此之外,各地的地方補貼,將在6月25日之后徹底取消。
在補貼等政策福利消退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面臨行業洗牌的“大考”,知豆電動汽車也未能幸免。
我們查詢知豆的幾款主打電動汽車得知,知豆的D2樂享版在60km/h等速純電續航里程下僅為180公里,未達到補貼要求。
新能源電動車補貼新政提高補貼門檻之后,微型電動車代表知豆電動汽車開始出現銷量大幅度下滑的情況。
數據顯示,知豆2018年全年銷量為1.53萬輛,同比下跌63.9%,與其年初制定的8萬輛銷量目標更是相距甚遠。2019年前5個月,知豆僅售出1250輛,5月份銷量僅為345輛。
據悉,中國新能源汽車2018年新售及在研車型達到166個,超過歷史總數的一半以上。業內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銷售回落,行業將經歷洗牌的陣痛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329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