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凌晨到現在,這支由特斯拉粉絲 Billy Crammer 制作的視頻已經橫掃了全球。
中間閃現的畫面:2008年圣誕節前夕頻臨崩潰的馬斯克、在門洛帕克特斯拉維修中心面對一車間有問題的 Roadster 時雙手抱頭的馬斯克、成功IPO 募集到 2.26 億美金后抱著兒子格里芬左臂高高揚起歡慶勝利的馬斯克…..還有,在雪地、沙漠、高速公路、城區街道、廠房奔跑著Model S/X/3,正在忙碌的工人、巡游的特斯拉車主、內華達沙漠里的 Gigafactory,以及那首激昂 Believer,都讓人血脈僨張、不由自主地為馬斯克和特斯拉折服。
雖然,這樣的慶祝并非是非官方的。馬斯克的推特,并沒有轉發這條視頻。看起來,不過生日的馬斯克,同樣也不給自己的公司搞 6.18 和雙 11 。
在大洋彼岸,中國人也給了特斯拉一個驚喜。今天下午,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的發言流出:特斯拉新能源車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已經進入到生產設備安裝階段,有望于今年年底投產。 (從宣布到奠基再到今天的消息,已經不是一路綠燈,而是一路警燈了。)
只是,從 Believer 激昂的 BGM 中冷靜下來后,我們卻不得不去思考,就算特斯拉上海工廠年底能夠成功投產,就能說明特斯拉「闖關中國」成功了?特斯拉就達到了年產銷 50 萬輛車的盈虧平衡點?
馬斯克生日當天回復網友祝福時說,正在處理全球的特斯拉交付問題
為什么這樣去想?因為,就在特斯拉 16 周年之際,美國媒體正圍繞著特斯拉 6 月份的交付情況進行深入報道與分析,并由此對特斯拉的未來給予了不那么樂觀的判斷。
這一點,也體現在馬斯克的內部信中:「大家也許已經知道了,外界對我們這個季度的交付情況產生了很多猜測,但事實是我們正在朝著又一個歷史記錄邁進,而終點就在眼前。只要我們全力以赴(go all out),我們一定可以實現!」
但馬斯克的「go all out」,并沒有贏得輿論的支持。
福布斯專欄作家 Chuck Jones 在今天文章中就表示,無論是根據特斯拉內部的分析,還是 FactSet 的數據統計,特斯拉在 Q2 的交付量不會超過 9 萬臺,分別是是 84,800 輛(16,100 輛 S/X和 68,700輛Model 3)和89,300輛(16,400 輛 S/X和 72,900輛 Model 3)。
考慮到美國對特斯拉汽車的聯邦補貼將再次減半(從 3750美元減少至 1875 美元)、以及 Model S/X 兩款車型目前低迷的銷售態勢(銷量同比去年下降了45%,與去年 Q4 相比下降了 56%),絕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特斯拉達不到 2019 年最少銷售 36 萬臺汽車的目標。
而這,則意味著已經祭出了 Model 3 殺手锏的特斯拉,開始陷入了「需求地獄」:市場對特斯拉的需求并沒有馬斯克想像中那么旺盛。過去幾個月特斯拉瘋狂的降價促銷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已經 16 周歲的特斯拉,進而依然還是一個不斷失血,依然需要大量融資的小眾汽車品牌,要達到盈虧平衡點——年產銷五十萬臺車也開始變得遙不可期。
這時,從需求端看,「闖關中國」已經成為了「闖關五十萬」生死線的前提條件。這也是為什么前陣子特斯拉傳出將成立大中華區消息的原因。。
我們深入的分析,已經完整表述在這篇文章中:特斯拉成立大中華區的背后邏輯:中國是馬斯克制勝的關鍵嗎?
在今天,我們補充一個小故事。
就在今天中午,我們的兼職作者,同時也是一名 Model 3 車主來了公司。在閑聊時,他再次吐槽了特斯拉的服務、Model 3 的小問題,以及幾天前特斯拉中國就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所發表的聲明。「一出來,特斯拉車主群里全炸了,尤其是它還跟著蔚來的聲明來發,差別太大了?!?/span>
對于許多潛在的 Model 3 車主來說,特斯拉能否針對大陸市場進行產品和服務的適配,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他們不懷疑特斯拉獨步全球的三電技術和 Autopilot,也不懷疑特斯拉的創新能力,但他們懷疑特斯拉在中國的服務能力,懷疑特斯拉是否已經準備好了迎接中國市場的挑戰。
這樣的懷疑,直接體現在上面這份中國市場的統計報表中。在北美和全球攻城掠地的 Model 3(進口版),并沒有在中國市場取得同樣的領先地位,甚至被新造車勢力的小鵬 G3 反超了。
Model 3 國產后,一切都會好起來?
在特斯拉 16 周年之際,我們期望特斯拉能夠真正開始重視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期待特斯拉能在中國創造奇跡, 期待其能闖過五十萬生死線。
不只是因為特斯拉的車,或許更多是因為馬斯克——我們心目中,這個時代最代表未來的科技英雄——剛過完48歲生日的馬斯克,依然是一個孤獨的探索者。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400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