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由于充電產業涉及高端儲能材料生產,這正是長沙22條產業鏈中重要的一條,目前在寧鄉高新區已初步形成生產閉環,“這使充電產業‘近水樓臺’,足不出長沙,可以形成充電產業從研制到生產的全過程。”寧鄉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潛力巨大,明年長沙充電樁達8.7萬個
中商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61萬輛,與上年度相比,增加107萬輛,增長70%。而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江冰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會超過1億輛。
有關部門綜合多種預測方法,長沙市202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的預測規模為83000輛。到2020年,全市共計規劃建成充換電站114座,充電樁8.7萬個(2016年底全市充電樁僅3906個),才能滿足全市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據估算,2017年至2020年,長沙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共計約19.41億元,其中配套電網建設投資約2.93億元,充電設施投資約16.48億元。
“電動汽車增長迅猛,也意味著與之配套的充電產業市場潛力巨大。”從事儲能材料生產的黃見海先生接受專訪時分析說,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誰先解決用戶痛點,誰就能引領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多行業變革。
所謂“痛點”,即指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開展的針對1000多個新能源汽車用戶的調研顯示,用戶不滿意的地方一是續航里程不夠長,二是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此外,新能源汽車電池成本占整車比例較大,使用壽命在3年左右(充放電約1000次)。全球企業也都看到了這一點,谷歌、三星、華為等企業有的聚力于研發新電池,有的致力于提升快充技術。
龍德宇希望自己的“秒沖新能源”能占得一席之地,下一步他們將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充電樁與產業上下游之間的智能物聯,實時監控電池狀態,將數據溯源開放給電池和電動車、汽車廠家,幫助廠家實現對電池、充電樁的遠程智能化管理和全壽命管理,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形成一個彼此關聯、互為促進的產業生態鏈。
洗牌加速,技術突破或將成決定因素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投資者青睞。然而,由于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隨之而來,近兩年網上不斷有大型充電企業倒閉、退市的報道。
“作為新興產業,充電行業目前普遍存在規模偏小、效益不理想的問題。”中國充電聯盟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規模超過1000臺的充電樁企業僅有16家。其中有部分企業在長沙開展充電業務,如特來電,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落地,目前已在長沙海信廣場、白云路、遠大二路等建有20多個充電站。
目前長沙市充電運營模式以運營商主導,車企投資、車樁合作、分時租賃等模式并存。據了解,目前在長沙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本土企業有20余家,其中既有湖南星電集團、長沙城投能源開發、長沙市湘行交通新能源、長沙先導快線等國有企業,也有長沙和泰特來電、湖南長高等具有上市公司支持的企業,以及湖南二木、瀏陽大師兄等民營企業。目前長沙市充電運營模式以運營商主導,車企投資、車樁合作、分時租賃等模式并存。
“總體實際利用率不高、充電設施建設場地難落實、充電設施配電工程投資大、接入難等問題。”長沙某充電企業負責人總結說,目前電動汽車存在常規充電、快速充電和電池組快速更換三種模式。常規充電一般充電時間為4至12小時;快速充電在電動汽車停車的20分鐘到2小時內,為其提供短時充電服務;換電池即通過直接更換電動汽車的電池組來達到為其補充電能的目的,對卸載下的電池采用地面充電系統進行補充,這主要在兩輪電動車市場使用。“如果能把汽車充滿電的時間縮短到10分鐘,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而這也讓龍德宇看到了“秒沖新能源”未來的重點,下一步他們將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充電樁與產業上下游之間的智能物聯,實時監控電池狀態,將數據溯源開放給電池和電動車、汽車廠家,幫助廠家實現對電池、充電樁的遠程智能化管理和全壽命管理,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形成一個彼此關聯、互為促進的產業生態鏈,使自己企業也獲得長足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云鳥充電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40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